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持陌刀、一战封神的神通大将:谈笑间,两千步兵屠六万敌军

李嗣业其人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四句

形容安史之乱中从万里之外的安西都护府赶往大唐腹地共赴国难的士兵,他们严整的军容是大唐军人的典范,而这支军队的领袖正是名不见经传的李嗣业。李嗣业有众多外号,例如神通大将、陌刀将和超级猛将等。他戎马一生为大唐,屡立奇功,挽救唐王朝于生死存亡之际。李嗣业率领的陌刀队为军前驱,“如墙前进,所向披靡”,硬生生将数次必败的战局扭转过来,由败转胜。可是这位神通大将的功业战绩与史书名声完全不成比例,对于他的了解鲜有人知。李嗣业用盛世大唐创造出的陌刀扶起了摇摇欲坠的衰唐江山。

雏虎啸安西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京畿长安都城地域的人,“身长七尺,壮勇绝伦”,相当于现在的两米三左右,强健而勇敢的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双臂之力无人能比(利于使用碰之即死的重武器),妥妥的超级猛将身体模板。开元盛世的中期,早早跟随安西都护来曜讨伐不臣扰唐的十姓苏禄,此战先登上城墙俘虏敌军,因斩首俘虏的战功官至正六品上阶武散官昭武校尉,虽没有标准必有的统兵权力,但也是有着相当于今天师级干部的等级待遇。

此战过后李嗣业留在安西都护府应征当安西兵,其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当时安西军在推广陌刀,李嗣业见之大喜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命兵器,所以舞得虎虎生威。陌刀,一种长柄大刀,汉代称之为断马剑,双手兵器,专克骑兵的武器。陌刀与其他三样兵器并称唐之“四夷”,以对付骑兵称雄。陌刀极为锋利,砍杀效果极佳,下砍马腿,上削人头,快赶上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即便不用来杀敌,用来威慑亦是很好。《唐六典·卷十六》:“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陌刀在唐朝灭亡之后就很少在史书中记载到,一是铸造技术的断层,二是后人体型气力不用允许他们使用这样虐杀骑兵的重兵器。后世所传的陌刀一般都是后人猜想,不存在流传于世的实体;因为唐人极度重视陌刀,有具体部门铸造、贮藏、管理,而且严令禁止有人陪葬陌刀。可以这么说,陌刀是盛唐武备的骄傲,从开元盛世走过来的李嗣业用它斩尽一切叛唐的白眼狼。身为安西昭武校尉的李嗣业,每战必为先锋冲在最前面,一路冲杀过去,敌人死状往往极为惨烈,敌军看着肝胆俱裂、心生惧意,史书形容他用陌刀的冲锋是“所向摧北”,摧枯拉朽地使敌人败北。

因有“神通骁勇”而屡被重用

因而在安西军内,众将士推举李嗣业为新组建的陌刀队的领袖。当时的安西节度使马灵察,每次出师讨伐异族,必带上李嗣业一起,其官职迅速攀升至高级武官员,正四品的中郎将。李嗣业真正大出风头、战传史册是在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统军专征小勃律国,高仙芝选其为左右陌刀将,统领军中一半的陌刀兵马。十万吐蕃大军陈兵娑勒城,“据山因水,堑断崖谷,编木为城”。兵临城下、劳师远征的唐军需破占有地利优势的吐蕃军,方可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

不曾想高仙芝直接给李嗣业定下要求:“不午时须破此贼”,可见身为名将的高仙芝对其的重视和信任。李嗣业也有这个资本实力得此殊荣完成此次任务,先身先士卒领陌刀兵上山,从四面八方攻击敌人,再树立大旗吸引敌军火力和聚拢稍后将至的唐军将士。如此一来,敌军溃败,征小勃律的目标也很快地完成,史称“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归国家,款塞朝献,嗣业之功也”,得授从三品的十六卫将军之一的右威卫将军,真正步入大唐高级武官一列,再进一步就是从二品的一方都护,敌人都畏惧他,称其为神通大将,意为“宛若身负神通的将军”

后来安西都护府与大食大战,王仙芝困于众多敌军中,李嗣业一人把持着狭隘的路口,手持陌刀向前击之,“人马应手俱毙。胡等遁,路开,仙芝获免”,可以说这场战役最后是是李嗣业保存下大唐最后的火种和颜面。王仙芝投桃报李,还其救命之恩,向朝廷表功,再加正三品的左金吾大将军。

跟着唐朝盛衰走的人生

做了一阵子疏勒镇使,后不知何原因(史书没记载)入长安。天宝十二年,李嗣业加武官最高阶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散官无实际统兵。入朝觐见,唐玄宗当面赐酒给李嗣业喝,李嗣业因醉起身拜舞,李隆基没有不喜,反而表现出十分宠信的样子:赏一百匹绸缎、五十件金器、钱十万贯,顺便开玩笑地嘱咐“这是给你解酒的呦”。

这时候的李嗣业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大唐武官最高的地位。可以这么说,若是不出什么大事,李嗣业很可能在六大都护府的大都护因犯大错或年事已高退下来后去当一方都护,或是在中央六部任职,最高做到兵部尚书。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天宝十四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唐军接连溃败挡不住安禄山,长安和洛阳相继沦陷,唐玄宗也避难蜀地。太子李亨灵武称帝,夺过大唐皇权,立即诏令应该在边塞统军的李嗣业勤王。

见到李嗣业的唐肃宗非常兴奋,说有你统兵胜过数万精兵啊,大唐天下就靠你们了。之后虽为统兵大将的李嗣业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大棒挥击大人,安史叛军遇到他的没有不败亡的,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因而升任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两京的收复有着他的巨大出力。

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

安庆绪弑父后,与唐军决战在长安北面,初次交锋唐军阵型出现混乱。要知道冷兵器时代,一旦阵型混乱,就是敌军屠杀的时刻,而且敌军还是骑军。唐军生死危亡之际,李嗣业丝毫不慌,对郭子仪说到: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此战唯有死战,不然就是万死一生、全军覆没。

李嗣业便袒露上身,双手持陌刀,立于阵前大呼:“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叛军看到这个没有铠甲护卫还这么嚣张的活靶子,迅速冲过来想要斩杀。想象一下,一个步兵直面数十个骑兵的冲锋,是怎样危急的情况,踩踏致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之后的场景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李嗣业化身绞肉机,冲向他的敌人全被杀光切碎,这也就是几十秒的事,手起刀落,身上一点伤都没有留下,全是敌人的血。面对这尊杀神,叛军迟疑了,唐军恢复阵型了,然后开始吹响反攻的号角。

李嗣业集合两千各持陌刀、长斧的步兵,排成横队,如墙般推进,一路砍杀过去。老样子,李嗣业冲在最前面,其余人在他后面屠杀他的漏网之鱼。李嗣业的两千步卒,从午时至酉时,大破叛军,斩首六万。至此,香积寺之战唐军大胜,长安顺利收复。这不是野史,而是正正当当记录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之后的战役,战争女神再也没有站在李嗣业这边,或者说李嗣业的友军什么作用都没发挥,仿佛在一旁看戏。

史书这么记载:“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是时,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贼每出战,嗣业被坚冲突,履锋冒刃,为流矢所 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唐肃宗的担心和害怕,他恐惧大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情况再度出现,所以在军中不设主帅,分散兵力让他们各自为战。致使本该早早平定的安史叛乱再度拉锯数十年时间。

李嗣业的悲剧唐肃宗表现得“闻之震悼,嗟惜久之”,为了补偿他,便下诏厚赐表赞曰:“临难忘身,为臣之大节;念功加赠,经国之常典。 故卫尉卿、兼怀州刺史、充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 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仕边陲,备经任使。自凶渠构乱,中夏不宁,持 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 空恨于九原。言念其功,良深悯悼。死于王事,礼有可加,宜赠裂土之封,用广饰 终之义。可赠武威郡王。其赙赠及缘葬事,所司倍于常式,仍令官给灵舆,递还所 在。以其子佐国袭其官爵,食实封二百户。”

综述

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很难理解当时李嗣业的心情。昔日万邦来朝、繁荣昌盛、强大无敌的大唐,为什么备这些贼子叛军给祸害成这样了?明明能快点解决再造盛唐,为什么选择大家都按兵不动,硬拖着,李嗣业很急很想快速解决这场叛乱,因而导致他的死亡。若是没有死,李嗣业在唐朝的待遇、历史地位和传奇名气应该会略高于郭子仪。

面对乱糟糟、战火纷飞、君臣各怀鬼胎、民不聊生的乱世,忠心爱国的李嗣业回想起昔日盛世强大、君臣和睦的大唐,一定是感触良多吧,简直是云泥之别。史实传奇和后世名气的不等,笔者实在为李嗣业不平不忿。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陌刀队,史上最强刀阵。公元757年,...
唐朝“神通大将”李嗣业简介,说到他,就不得不提到陌刀
揭秘中国古代最凶残的神兵:若没有此人,唐朝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唐朝三大陌刀猛将:一刀杀数人,一位敌呼神通大将一位被叛军锯解
唐朝陌刀王,战场神通将!一刀在手,人马俱碎!
奇勇神绝的超级猛将,手持一特殊兵器所向无敌,凡挡者人马俱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