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渭源首阳山 丹崖碧水夷齐踪


新闻来源:每日甘肃网  发布时间:2014-08-24  浏览5


首阳山位于甘肃渭源县莲峰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首阳山属西秦岭末梢的延伸山脉,为丹霞地貌。它南与漳县相接,东可直达陇西县,山上有清圣祠庙宇,内有甘肃省著名雕塑家何鄂雕塑的伯夷叔齐塑像,祠前有伯夷叔齐双冢。

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每年农历春秋仲丁日各祭祀一次,以春季为最盛,后演化为农历四月初八祭祀,成为省非遗项目。

从山脚到山腰,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隐隐在流动,让人想到丝滑这个形容词

此去渭源莲峰山是探寻那里的丹霞地貌。约好同去的定西日报记者王纲在电话里说,昨天渭源县下了一场雷雨,今早出了太阳,莲峰山丹山、碧水、绿林的特点会更明显。

73日早晨,记者由巉柳高速到定西十八里铺后又转往平定高速,很快就到达陇西首阳镇的出口,再沿316省道去往渭源县境。首阳镇和莲峰山相隔也就十公里左右的车程。到了一处岔路口,我们看到莲峰山景区的路牌,按它的指示,我们的采访车左拐驶向一条乡间公路。过了一道缓坡,我们看到了地势猛然变得开阔无比的冲积谷地,汩汩流淌的莲峰河边是大片的田地,麦苗和油菜的绿叶黄花之上,满天都是厚厚的、低低的怒云,挤压着远处的山峦。

密云不雨,过了莲峰镇,沿着莲峰河溯源而上,风景便变得奇异起来,山峦又重新攒聚过来,在车窗右侧,记者看到两座形如竹笋、马鞍的山俏生生地立在眼前,像是在迎客,在早晨阳光的映射下,从山脚到山腰,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隐隐在流动,让人想到丝滑这个形容词。

站在路边凝望了好一会儿,除了山顶遍生着林草之外,它们丹霞地貌的特征一览无余,很容易看到基岩、风化壳和被切开的断面、褶曲,似乎能更清楚地看到山的隆起,以及又渐渐被侵蚀夷平的缓慢过程……王纲说,莲峰山更美的风景还在前头呢!

在景区门口,我们的向导,当地人尊称为周爷的周建帮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让我感到讶异的是景区山门上书写的三个大字,不是莲峰山,而是首阳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心中暗自疑惑,叫莲峰山多好啊!让人很直观地联想到山形之美,山色之秀。首阳,何解?难道莲峰山就是伯夷叔齐采薇瘦的首阳山吗?

年近七旬的周爷笑眯眯地说,你们前面看到的是老路牌,莲峰山就是首阳山,叫莲峰山的名字固然直观,听着也美,但首阳山似乎更能彰显它的人文价值。两者之间在范围和含义上略有差别,上山吧,边走边说。

进了山门,两边赤红色的山峦仍然显露着陡崖的特点,这完全切合丹霞地貌严格的定义:丹霞地貌的形成必须有一个所谓的陡崖叫丹崖,丹崖的高度要超过10米,然后它的坡度要大于45度,这样的地区才能成为丹霞。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很容易想见,如永靖炳灵寺、和政松鸣岩、天水麦积山、武山的拉梢寺、以至成县鸡峰山等等都是典型的丹霞地形了。

山路再往深里走,我所关注的丹霞不见了,因为山林绿色的波涛已经一浪浪地袭来,将我们裹挟在其中。

周爷健步走在前边,两只调皮的小狗在他身前绕来绕去。

王纲说,周爷就出生在莲峰山附近的村庄,退休后又回到这里。他对这座山的热爱和了解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周爷回过头说,就是在公元前11世纪末期吧,伯夷叔齐两位老爷子正是走过我们脚下的这条山路。说他们昔日贵为王子,但那时的他们衣衫褴褛,一脸风尘,落魄的样子应该和乞丐差不了多少,但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来却是一种高贵的决绝。

我仿佛听见他们低声交谈:就在这里吧!这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地了。

松花落,松鸦叫,我们却找不见那神秘的白薇

莲峰山易名首阳山,周爷认为是正本清源。他说,明代万历年间陇右道御使朱燮元撰写的《重修夷齐庙碑》及《渭源县志》记载,莲峰山最初叫首阳山,后来东汉名将马武曾在此歇马,人们为了纪念马武便叫它马武山。现在人们叫它莲峰山,完全是以山形取名。

有清代名诗人吴镇为此山写的诗句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可状其美,但站在瞭望台,周爷却说,莲峰山哪是五峰,大的山峰就有九座,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玉皇洞、释家庵、老君山等等,一座比一座奇,一座比一座美。

在他的指点下,我们一一找到那莲花瓣一样围拢过来的山峰,而我们所占的位置似乎就在莲蕊的核心区域。

山风徐徐吹来,松花簌簌而落,而在头顶纵横交错的松枝上,隐约有鸟雀在跳跃,很快我们就听见它——的叫声。

周爷松鸦叫,贵客到的说法让我们非常开心,我在想,当年伯夷叔齐,两位落难的王子来到这里,那才叫真正的贵人呢!

周爷说,既然说伯夷叔齐曾是王子身份,就得解读孤竹国。小小孤竹国,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秘王国,一般人对孤竹国的兴衰、疆域、陵寝、庙宇什么的,都不清楚。但有史料说大致就在冀东至辽西一带,在公元前17世纪时,被商王朝开国元君商汤封国,这便是孤竹国了。

老孤竹国君死前留下遗言,命少君叔齐继位。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应该继位。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坐。于是他放弃王位,逃出孤竹国。大家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说:我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出孤竹国,和伯夷一块儿过起了流亡生活。

他们这种让贤的举动,受到当时人的赞扬。到了春秋战国时,儒家学派更是大为赞赏,评价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在逃亡的日子里,为躲避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来,他俩听说周文王在西方兴起,是仁义之君,就相约去投奔他去,但刚走到半路,就遇见了周武王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刚刚死去,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奔袭商纣王。看到这种情形,他俩大失所望,于是扣马而谏: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孝吗?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仁吗?但武王根本不听他们的意见。

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士兵倒戈,周武王很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伯夷、叔齐听说后,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也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俩就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集白薇吃,做《采薇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薇是什么?周爷说薇就是蕨菜。渭源县首阳山一带雨量充足,气候阴湿寒冷,良好的土壤十分适合蕨菜的生长。

蕨菜我自然吃过,凉拌蕨菜说不出的甘滑鲜美,但如果伯夷叔齐不吃别的,只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它,那绝对会崩溃至死。

绿的、青紫色的蕨菜我都见过,但白色的蕨菜是什么模样呢?

周爷说那是神仙菜,一般人见不到,普通蕨菜4月份才有。当地民谚说:首阳山的白蕨菜,早上出来晚上败!而伯夷叔齐在渭源人心中不是神仙,那也相差不远!

诗意的采薇和绝食,让他们的美名流传了几千年

周爷对莲峰山的每一条小道都了然于心。

明明是灌木丛生,荆藤缠绕,哪里有路?但感觉周爷就像在变戏法,只是手轻轻一拂,我们就分波而入,潜行在林莽的最深处。

我们要去寻找的是在五台碑湾的一块名为《首阳山辩碑》的石碑。几经曲折,我们终于在一个形制简单的碑亭里,看到它的真实面目。

伯夷、叔齐是否来过渭源境内,最直接的推断办法就是证明莲峰山就是历史典籍中的那座首阳山。王纲说,在国内,以首阳命名的山显然不止渭源的这一处,而每一处都有伯夷叔齐的民间故事流传不绝。首阳山究竟在哪儿?不仅困扰着今人,也困扰着古人,明万历二十三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莲峰山的五台。此碑高两米多,宽1米半,而文字内容,周爷说,他细细读过,全文共计1184字。碑文认为全国虽有五处首阳山,而以渭源首阳山为真。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论证。刻石字迹清晰,书法刚劲有力,堪为明代碑碣书法中的上品。

石碑的背面刻的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巩昌知府曹司牧撰写的《改建首阳山夷齐词记》,文中介绍了伯夷、叔齐的生平及历代奉祀概况,并说明了改建的原因和经过。由于此碑论据确凿,资料翔实,引起了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重视。明代朱燮远、清代左宗棠还以此碑文为蓝本,撰写了夷齐庙碑文。

在碑湾,我们看到有工人在整修道路,而在山麓一处地势平展的地方,记者看到一座殿宇巍峨的仿古建筑已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周老说是伯夷叔齐的纪念堂。

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据说一位农妇一日上首阳山上采集蕨菜,看见两个瘦骨嶙峋、相貌高古的老人也在那里干着同样的事情,她就问询起来。听到两人耻食周粟,农妇笑了:你们两人倒是很有骨气,不吃周朝的粮食,但你们也不想想,普天下都是周朝的呀!这山,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你俩为啥还吃呀?伯夷、叔齐如梦初醒,于是连蕨菜也不吃了,从此开始绝食,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成了因循守旧、食古不化、迂腐透顶的典型形象。但在古代的先贤、忠臣、烈士们眼里,他们的事迹却是可以与舜、禹的英名一样千古流芳。

荀子说,伯夷叔齐的名声,就像日月一样。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古之贤人也。平时,老先生回答问题时,都要慎重考虑一下,然后才子曰,可孔子评价伯夷、叔齐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张口就说是贤人,可见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所作所为是非常肯定的。

伯夷、叔齐的行为,比较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儒家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获得什么功名利禄,而在于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所以孔子强调: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实际上,伯夷、叔齐绝不是为了流芳千古才那样做,他们只是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罢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一种独立的精神,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执著,这恰恰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沿着石阶缓步向上,浸润着山中午时的寂静,呼吸也变得深沉绵长

在首阳山,从汉代以来,这里就有石窟寺庙建筑,至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据说到全国解放初期,布满各个山峰的古建群落有三十四处、二百余间,雕塑彩绘风格各异、栩栩如生,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可惜这些古建艺术几经劫难后,毁坏殆尽,考察更久远的伯夷叔齐遗踪似乎更为困难。

忍受着萱麻拂在小腿上的刺痒跟老人在乱林中穿行了十几分钟,我们又攀爬到长满古松的一条像是龙背的山脊。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汉砖宋砖让我们对神秘的伯夷叔齐洞充满期待。

在一株名为朝天一炷香的奇松下面的石壁上,我们看到了一座石洞,洞壁上满是凿痕,显然它是倾慕伯夷叔齐的前人利用地势,人工开凿而成的。

我小心翼翼地钻进洞里,从洞中方形的小窗往外看,绿树婆娑,日影流转,而我像是掉入无尽的暗夜之中,我在想,如果内心里有光亮,感觉是不是会好得多呢?

下得山来,周爷说,莲峰山前面六公里处的夷齐古冢我就不陪你了,到那里你就彻底明白首阳山的意义所在了。

王纲在路上介绍,古代的渭源首阳山包括俗称莲峰山和夷齐古冢所在地享堂湾(今天埋葬伯夷叔齐的墓地)两地。为了官员祭祀方便,明朝末年,将莲峰山五台湾夷齐庙迁于山外阳坡里,后毁于兵火。从此,首阳山与夷齐古冢分开成为两个地方,也成为两个名字了。大约在清初,始将夷齐庙迁修到现在的享堂沟,并更名为清圣祠

不同于远处的群山巍峨高峻,蜿蜒东去,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低矮的山冈围抱的一处普通的小山村。享堂湾中的享堂两字从词义上有这样的解释:祖堂也。安置祖之像牌以祭享之,故云享堂。而这个山村的名字就叫首阳,显得不再寻常。

果然在路边,我们就看到一座题写着夷齐古冢匾额的高大牌楼,山坡上森森郁郁的松柏显示出神秘、肃穆的气象。沿着石阶缓步向上,浸润着山中午时的寂静,呼吸也变得深沉绵长。

伯夷、叔齐的墓冢恰恰就在山湾的正中,两抔黄土隆起,像是伴生的双子星座,其上青草翠蔓,冢前尚未熄灭的香火袅袅婷婷的青烟中,让人陡生追思怀远之意。

冢前是一座碑亭,墓碑上有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墓碑的篆额是百世之师。碑亭两边对联是: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为高山仰止。我想有先贤长眠于此,再小的山冈也会成为精神高地。

古冢之上便是形制简单的清圣祠,祠前大门之上农历四月初八公祭的“2014(甲午)伯夷叔齐祭祀典礼的红绸犹自在风中猎猎作响。王纲说,每年农历四月初七,生活在首阳山周围数十公里的群众,以及方圆几百公里和渭河下游的文人雅士,或乘车,或步行,自带干粮,晓行露宿来到首阳山清圣祠,等待次日四月初八祭祀活动的到来。伯夷叔齐祭祀已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它被认定为是渭河源头人民群众在特殊的首阳山夷齐遗冢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空间形式’”

不上富有激情,但却像花木掩映的深井,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意,深刻而执著,让人回味无穷。

的确,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就为后世之人在生命哲学上提供了一个参照,的确,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就为后世之人在生命哲学上提供了一个参照,这比历史上压根儿就没有这两个人要好得多。他们的采薇和绝食,虽说不上富有激情,但却像花木掩映的深井,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意,深刻而执著,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源觅贤至渭源 || 作者 杨进荣
张亚娃:故乡首阳山
天下六座首阳,伯夷叔齐的首阳山,原来在这里
渭源县首阳山道观
《水经.渭水注》所涉渭水源头考略
甘肃有个千年古县,年接待游客154万,被誉为华夏文明的血脉之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