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传千年的“王羲之书论”,竟是伪造的!

文‖王呈祥
古人学问无遗力,这点不假,但首先要确保“古人”是真古人,“学问”是真学问。今天是《书谱》的第十六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过庭论述古代书论真伪之《与子敬笔势论》——千万不要把假的东西当真的。本文约16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书谱》:「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
一上来,孙过庭(以下简称:老孙)就否定《与子敬笔势论》非王羲之所著,理由是:文辞鄙陋,论理粗疏,立意不行,语言拙劣。
“笔势论十章”又名《与子敬笔势论》或《遗少与子敬笔势论》,相传是王羲之传授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秘录,是论述用笔、用墨、字法、章法等书法技法的宝典。
老孙一口否定此书不是王羲之所著,因为他觉得,以王羲之的才华绝不会写出如此拙劣文辞。

那么,问题来了:老孙心中的王羲之是什么样的呢?
《书谱》:「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他心中的王羲之是德高望重,才华横溢,文章格调清新,词藻优雅,声誉高尚,而且,这些都有存世的翰墨尺牍为证。
那么,问题又来了:老孙所说的证据是不是有理有据呢?
《书谱》:「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这句话大意是说:“看他(王羲之)写一封信,谈一件事,即使仓促之时,依旧注重古训。岂会在传授家教于子孙后嗣时,在指导书法规范的文章中,竟然顿失章法,何至如此?
确实,不管是王羲之平时与友人的往来书信,还是诗词文章皆清新高古——流传于世的手札作品、《兰亭集序》和《兰亭诗》可以证明。
以《丧乱帖》为例。《丧乱帖》是王羲之得知自家祖坟被刨,匆忙之下写给朋友的一封求助信。信中“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十二字,足以说明作者在写信时悲愤交加;即使后面写到“临纸感哽,不知何言”这样的话,但通篇读下来却无半点俗气——这正是老孙所说的“造次之际,稽古斯在”。

有没有这种可能:老孙看到的《与子敬笔势论》是别人伪造的?
过去的印刷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很多文章都是靠手抄,既然是手抄难免会有错字漏字,又或是抄书者根据字意换成自己的想法。
从广义上来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这个说法似乎又说不通。
老孙虽为一方小吏,但毕竟是朝廷官员,而且还是当时较为有名的书法家,《宣和书谱》记载:“文皇尝谓过庭小子,书乱二王。”唐太宗都夸赞的书法家,手里会有盗版书?说不通。
会不会是作者(王羲之)故意写得这么通俗?
你想啊,给自己的孩子讲解文化知识,自家人何必咬文爵字。
若用今人的思维是能说通的,因为老子教育儿子时说话比较直接,类似“你个龟儿子”“没有出息的家伙”这样的话时常出现。
老王和小王是不是这样呢?我觉得不大可能。琅琊王氏是东晋的贵胄,老王又是右军将军(文官),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即使口述时通俗易懂,但成书时必然不会这么简单。因此,还是说不通。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与子敬笔势论》不是王羲之所为,只是他人假借他的名字编撰的。
而今天我们见到这则书论已历经数代,期间是否被文人骚客加以修改不得而知,又是否与老孙当年所见到的一样也无从考究。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我摘录了该论述中一段供大家参考:

夫著点皆磊落似大石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就我个人而言,这段话很形象,也很容易理解,但立意不远、修辞拗口,甚至我开始怀疑这部书论的真伪性了。
而最后老孙的一段话让我坚信了《与子敬笔势论》就是伪造的。他说:「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论中说王羲之与张芝是同学,这不是扯淡嘛!如果说伯英说的是汉末张芝,二人根本不在一个时代,怎么成为同学?除非东晋有同名同姓之人,然而史书查无此人。
因而,此书(《与子敬笔势论》)不能成为书法规范,也不成称之为经典著作,应当予以抛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孙过庭《书谱》解读
古书论摘句
孙过庭书谱(繁体)译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王羲之:《笔势论》是家传宝贝,绝不能给外人看!
世上最精准孙过庭《书谱》释文、译文及其他
看看孙过庭眼中“四贤”的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