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药中《五常政大论》讲解9
    画面提示:每当读到原文中提到厥阴、少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时,脑中就应立即想到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阴大气运动的六气;想到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想到每年的十二月中,从西元的1月21日至3月21日,是厥阴区间,或者说厥阴主事; 从3月21日至5月21日,是少阴主事; 从5月21日至7月22日,是少阳主事; 从7月22日至9月22日,是太阴主事; 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是阳明主事; 从11月22日至1月21日,是太阳主事。这样学起来脑中就不乱了,在联想自然与身体的连续,就加深了印象。
阳明运行区域:、09月22日至11月22日

太阳运行区域:11月22日至01月21日

厥阴运行区域:01月21日至03月21日

中医语录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是太少太少了。所以我认为中医的任何一个概念,都够我们整个人类的科学永远地使用下去! 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永远地可以从我们传统文化体系的概念中、从传统文化的思想里吸取营养。我们的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向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考。我认为,中西医在这个层次上的结合,要比原来那个层次上的结合好得多。这需要大家端正思想。中西医的课程安排也是如此,要和平共处,妥善协商。中医院校要学中医,也应该学西医,在这个观点下学习中西医,都是大有好处的。而对中医的研究,也应该抱着这种精神,用这种认识论,用这种方法去研究中医的话,中医就会很清楚,我们大家就不会感到是被迫学中医,而是我需要学中医! 
                   ------名医李阳波  
              摘自《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一书



五、《五常政大论》讲解 9
 
  【原文】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1),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2),土乃眚(3),凄沧数至,木伐草萎(4),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萎不能久立(5)。暴热至,土乃眚(6),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7),火行于稿,流水不冰,蛰虫乃见(8)。
    
  【讲解】    
  (1)阳明司天,燥气下临    
  “阳明司天”,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凡属在年支上逢卯、逢酉之年,均属阳明操金司天之年。六十年中属于阳明燥金司天之年者有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己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等十年。“燥气”,此处是指凉气。“燥气下临”,指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气候偏凉、偏燥。    
  (2)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     
  “肝气上从”,指阳明司天之年,气候偏凉,人体的肝因为受寒凉的影响而发生疾病。“苍起木用”,指阳明司天之年,燥金用事,金可以克木,但是由于郁发的原因,又可以出现“木郁之发”的现象,而在气候上出现暴温的气候变化。    
  (3)土乃眚   
  此承土句而言,意即阳明司大之年,由于郁发的原因,可以出现“术郁之发”的现象而使土的正常运化作用受到损害。    
  (4)凄沧数至,木伐草萎    
  “凄沧”,指气候寒凉。木伐草萎,指草木生一长不好。个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燥气下临,气候偏凉,春天里应温不温,草木萌芽生长不好。    
  (5)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    
  “胁痛”,即胁肋疼痛。“掉振鼓傈”,指抽动抖颤。“筋痿”,指肤体萎弱,运动障碍。这些都属于肝的症状。全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肝的作用失调,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症状。   (6)暴热至,土乃暑    
  “暴热至”,指气候由凉突然转热。“土”,指太阴湿土,在六气主时六步中属于四之气。“暑”,有热之义'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其在泉之气必然是少阴君火。在泉之气主管该年的下半年,所以该年的下半年即从四之气开始,气候由凉转热。    
  (7)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   
  “阳气郁发”,指阳气郁结在里。“小便变”,指小便颜色变黄或变为混浊。“疟”,即疟疾。“心痛”,主要指腹痛。这些症状都与湿热有关。全句意即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在该年的下半年中由于气候变热,湿热交蒸,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发生上述症状。    
  (8)火行于稿,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稿”,它本作“稿”。张隐庵注云:“搞,草木枯稿也。谓火行于草木枯稿之时。”“火行于稿”,意即少阴君火在泉之年,该年冬季气候偏热。“流水不冰,蛰虫乃见”,即水不结冰,蛰虫应藏不藏。这是对冬季气候应寒不寒时自然景象的描述。    

   【原文】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1),心气上从,而火且明(2),丹起金乃青(3),寒清时举,胜则水冰(4),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5),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6),善忘,甚则心痛(7)。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8),水饮内搐,中满不食,肉肉苛,筋脉不利,甚则附肿身后痈(9)。
    
  【讲解】    
  (1)太阳司天,寒气下临    
  “太阳司天”,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凡属在年支上逢辰逢戌之年,均属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者有壬辰,壬戌s戊辰,戊戌,甲辰,甲戌,庚.辰,庚戌,丙辰,丙戌等十年。“寒气下临”,指太阳寒水司夭之年,气候偏冷。    
  (2)心气上从,而火且明   
  “心气上从”,指太阳司天之年,气候寒冷,人体的心因受寒冷的影响而容易发生疾病。“而火且明”,指太阳司天之年,水气用事,水可以克火,但由于郁发的原因,火被水郁,待时而发,到了一定时候又会出现火气偏胜的暴热现象。《六元正纪大论》中在“凡此太阳司天之政”句下王冰注云:“寒甚则火郁,待四气乃发,暴为炎热也。”即属此义。    
  (3)丹起金乃眚     
  “丹”,指红色,此处指火之色。“丹起金乃眚”,意即在火郁之发时,气候就会转为炎热”。气候炎热就意味着寒凉消退。“凉”,在五行上属于金,气候由凉变为不凉,这就叫“金乃眚”。    
  (4)寒清时举,胜则水冰     
  “寒清”,指寒冷。“胜”,指寒气偏胜。全句指太阳司天之年,由于司天之气是寒水之气,所以气候特别寒冷,河水结冰。    
  (5)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勉嚏,喜悲数欠   
  “火气高明”,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中所出现的“火郁之发”现象,与前述“而火且明”之义相同。“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即心中发热、烦躁,口干喜饮水,流鼻血,鼻堵喷嚏等。“喜悲”,即悲伤欲哭,属于肺病。“数欠”,即喜呵欠,属于肾病。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可以因气候寒凉而出现肺病、肾病,但是由于郁发的原因,又可以因气候暴热而出现心病、火病。   
  (6)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   
  “热气妄行”,指太阳司天之年火郁之发时的自然现象。“寒乃复,霜不时降”,则指火郁之发时,火气偏胜又会引起寒气来复的自然现象。这就是说在太阳司天之年中,一般说来气候偏于寒凉,但是由于胜复郁发的原因,则又可以出现暴热暴冷的反常变化。    
  (7)善忘,甚侧心痛   
  “善忘”,即健忘。“心痛”,即胃院痛或胸腹痛。这些症状可以是心病,也可以是脾病、全句意即太阳司天之年,可以因寒水司天,水邪上犯乘心侮脾而在临床上出现_L述“善忘”、“心痛”等症状。    
  (8)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   
  “土乃润”,指上地滋润。“水丰衍”,指雨水过多。“寒客至”,“客”,指客气,意即太阳司天之年,太阳寒水之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土,所以这一年气候相对寒冷。“沉阴化”“沉”,指在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太阴湿土之气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所以这一年,特别是下半年气候相对潮湿。“湿气变物”,指气候偏湿时。万物因雨水过多而生长不好。以上是讲太阳司天之年时的气候及物候现象。   
  (9)水饮内搐,中满不食,皮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肘肿身后痈。   
  “水饮内稿搐”指水饮潴留。“中满不食”,指肮腹胀满,不欲饮食。“”(wbn音顽),麻木之义,“皮肉苛”,指皮肤肌肉麻木不仁。“筋脉不利”,指运动障碍。“附肿”,指水肿。“身后痈”,指背部生疮。上述症状,在定位上多属于脾病或肾病,在定性l:多属于水病或湿病。以上是指太阳司天之年的疾病现象。   

  【原文】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1)脾气上从,而土且隆(2),黄起水乃眚(3),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4), 风行太虚,云物摇动(5),目转耳鸣(6)。火纵其暴,地乃署,大热消烁,赤沃下(7),虫数见,流水不冰(8),其发机速(9)。
    
  【讲解】    
  (1)厥阴司大,风气下临    
  “厥阴司天”,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凡属在年支上逢巴、逢亥之年,均属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厥阴风木司天之年者有丁亥,丁已,癸巳,癸亥,己已,己亥,乙巳,乙亥,辛已、辛亥等十年。“风气下临”,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风气偏胜。     
  (2)脾气上从,而土且隆   
  “脾气上从”,指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人体的脾因受风气偏胜的影响而容易发生疾病。“而上且隆”.指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风可以胜湿,木可以克土。但是,由于郁发的原因,土被木郁,到了一定时候又会出现土郁之发,土气偏胜而湿盛的现象。    
   (3)黄起水乃眚   
  “黄”,指黄色,此处指土之色。“黄起水乃省”,意即在土郁之发,土气偏胜时,雨水很多,湿热偏胜,气候应寒不寒。     
   (4)上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    
  “土用”,指土的作用。“土用革”,指七的作用有所变易。“体重”,指身体沉重。“肌肉萎”,指肌肉萎缩。“食减”,指饮食减少。“爽”,此处作败伤解,如《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淮南子·精神训》曰:“五味乱口,使口败伤。”“食减口爽”,意即食欲减退,口中不和。高士宗注云:“食减口爽,言所食减少,则口中乃爽,以明饱食,则口中不和,亦脾病也。”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由于风气偏胜,人休肝气也就相应偏胜,肝胜则乘脾,因此可以出现上述脾用失常的各种临床症状。   
   (5)风行太虚,云物摇动   
   “风行太虚”,指厥阴司天之年,自然气候多风。“云物摇动”,是描述大风中飞砂走石、屋动树摇的自然景象。    
  (6)目转耳鸣   
  “目转”,即眼花,“耳鸣”,即耳轰鸣或蝉鸣。由于肝开窍于目,耳在定位上与足少阳胆经密切相关,因此“目转耳鸣”,多属肝胆疾病。此处是说厥阴司天之年,由于人体肝气偏胜歹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发生肝胆疾病而表现为上述目转耳鸣的症状。    
  (7)火纵其暴,地乃眚,大热消烁,赤沃下   
   厥阴司天之年,其在泉之气一定是少阳相火。因此,这一年的下半年则是火气偏胜。这里就是讲这一年的下半年的气候,物候,疾病等各方面的表现。   
  “火纵其暴n*指少阳相火在泉,火气偏胜。“地乃暑”,“地”,指在泉之气,此处是指下半年。“地乃暑”,就是说这一年的下半年气候炎热。“大热消烁”,“烁.”同灼,指气候炎热时而出现人体消瘦现象。“赤沃下”,指痢疾。全句意即少阳在泉之年,由于这一年的下半年天气炎热,所以容易使人消瘦并容易发生痢疾。   
  (8)蛰虫数见,流水不冰   
   “蛰虫数见”,指冬天里的生物应藏不藏。“流水不冰”,指冬天里应冷不冷,所以水不结冰。全句意即少阳在泉之年,下半年应冷不冷,所以动物呜藏不藏,河水应冰不冰。    
   (9)其发机速   
  “机速”,指变化快速,意即厥阴司天之年,少阳在泉,全年风火用事,所以不论在气候还是在疾病变化上,均发作暴速,容易发生突然变化,所以王冰注云,“少阳厥阴之气,变化卒急,其为疾病,速若发机,故日其发机速。”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六元正记大论8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12
中医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基础,五运六气培训,王松华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入门,什么是五运六气,内经五运六气,王松华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六篇之《六元正纪大论》4
五运六气之主气
五运与六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