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讲平说:开学啦孟子提醒我们,请教问题要避免五种不良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学期开始了,在课堂上和线上有很多同学向老师请教问题。其实问问题也是有讲究的,我们来讲一段孟子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滕国国君的弟弟来拜访孟子,他向孟子请教几个问题,但是孟子就根本没有回答,假装没听见。旁边的学生有点不理解,他们请教孟子说:“老师,为什么人家问问题你不理睬呢?”言外之意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你有责任也有义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人家问的问题也不是特别难,你又知道答案。这样不理不睬恐怕不是一个老师应该有的样子。

大家来看看孟子是怎么回答的?孟子说,有五种提问的方式是可以不必去回答的。原文是这样的,“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这个“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

把孟子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依仗权势来提问,依仗才能来提问,依仗年长来提问,依仗自己有功劳来提问,或者依仗彼此有旧交情来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孟子都是不加理睬、不予回答的。

接着孟子就说,滕国国君的弟弟在这五条当中他占了两条。一方面他是国君的弟弟,地位比较高,很有权势;另外一方面这个人很有才华,很有能力。他依仗着自己的权势和自己的能力在提问过程中高高在上,以势压人。在这种情况下,孟子说我是肯定不会回答他的问题的。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孟子这个人是个有原则、有人格、有底线的老师。当他发现学生问问题时态度不对劲的时候,他就完全地不加理睬。其实这也是在教学生做人,这种不理睬、不回答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一些总裁班、在一些EMBA班里边。有些学员仗着自己有点职位、有点成就,仗着自己交了学费了甚至是提供赞助了,那态度就显得非常地傲慢,以势压人、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孟子就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师一旦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是可以对他不加理睬的。

进一步来说,我们在课堂上讲过一个比喻,这是一个禅宗的比喻。一个水杯要想从水壶里得到水,杯的位置要比壶低,你低一点才能从那壶里接到水。假如杯的位置比壶高的话,那一滴水也得不到,这叫做“低姿态才有收获”。

所以大家看到了中国的老师都要站在讲台上讲课,为什么要站在讲台上?讲台、讲台、把讲的人抬起来,让他高一点在上面讲,我们低姿态在下边听,这样才能有成长、有收获。如果听课的人高高在上,讲课的人低低在下,而且学员提问的时候趾高气扬、指指点点说:“老师你把这个讲一讲。老师你把那个也讲一讲。我觉得你有问题啊,你自己解释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进一步来说,除了学习以外,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懂得了低姿态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在前进的路上,有可能遇到一堵拦路的墙,有墙必有门。大家想一想,什么人过不去这个门?答,自高自大的人。把头抬得比门还高,把自己看得比门还大,这样的人肯定过不去。我们给这样的人起一个外号叫“卡门”。咔叽,他就卡在那儿。

相反懂得谦虚低调,把头低下来,把自己看得小一点,顺利地也就从这门里边通过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都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必须要认真注意的。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教学研究:课堂上,我们该站在哪里
老师:“你行你来讲课”,学生淡定上讲台教老师应该怎么讲课
《老师的爱》附沙画
中国之行
老师突然晕倒在讲台,学生们飞奔过来相救,网友:这一幕暖哭
我的三尺讲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