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从故事素材中选择恰当的写作主题



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之余,我参加了“星空读书会京师沙龙活动”。这个沙龙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班”的学员组织,主要是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过程中,研修班学员、河北省实验中学的张定勇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特殊学生”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张老师分享的故事大意是:新班级组建之初,作为班主任的张老师便提出全班同学的座位将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坐到“好位置”。这时候,学生L提出自己必须要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位置,并且始终不能调动。经过了解,原来L同学患有听力障碍,距离讲台稍远就听不清楚老师的声音。面对这样一位“特殊学生”,张老师决定帮助L同学——每次轮换座位时都会动员应该轮到L同学位置的人自觉让出来,确保了L同学始终坐在最初的位置。时间久了,班里开始有同学对L同学表示不满。原来,L同学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求获得特殊照顾,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听力不好要求其他人“做这做那”。后来,班里一位同学将L的一些“特殊要求”在微信朋友圈公布,组织大家讨论这些要求是否应该获得满足。L同学的父母感觉这位同学是在欺负L,愤然闯到学校与这位同学理论。张老师几经努力,才将愈演愈烈的事端压制下来。接下来,张老师主要讲了怎样协调L的“特殊性”与班级其他同学合法权益的冲突问题。

通常来说,在这个故事被记录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有两种写作策略:一是系统反思、全面建构,就是把整件事情完完整整地写出来,并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反思,提出完整的、系统性的主张;二是关注一点、深耕一隅,就是抓住故事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聚焦式的思考,从而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观点和主张。这两者策略,前者属于对故事的“宏大”加工,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来支撑,否则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后者则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对于个人的思考力要求稍低,也更容易探讨出更具社会性的关键焦点,更值得普通一线教师去尝试。接下来,我重点谈谈“关注一点、深耕一隅”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从丰富的故事素材中发现并确定有价值的写作主题,并根据确定下来的主题对素材进行合理化取舍的问题。

就张老师的故事而言,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去做探讨:

形成对教育政策的建议。在我国,针对儿童少年的教育主要有普通中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两类,由于特殊教育总体容量较小,还不能满足所有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同时,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更适合在义务教育学校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为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教育部于2020年下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残疾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要求。于是,在普通中小学中,就出现了像L一样的“特殊学生”。那么,“随班就读”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有哪些需要修正补充的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政策等问题就成了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去梳理、反思和表达。如果我们从这个视角确定了写作主题,在描述故事的时候就要更多地关注L同学与所在班级进行融入、融合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像家长介入之类的情节就可以忽略。

形成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从张老师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家长在面对学生之间的冲突时,采取了不当的过激行为,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和困难。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家长介入的方式与方法,说明了其在家庭教育方面上的偏颇与不足——L同学的行为现状,或许是家庭教育影响与塑造的结果。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第二个写作主题——在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如何与学校进行积极沟通和良性融合。家校关系始终是教育的难题和热点,在这一关系中教师借助自己的专业能力引导家庭教育,更是难点中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与建构也就更具有了现实意义和价值。当然,如果我们确定了这一主题,在组织故事素材时就要抓住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时的种种不当行为,并由此去深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做法,从而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和缺陷。

形成特殊学生教育的独特方案。相对于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来说,L同学无疑是个特殊学生。。从实践上来看,很多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时,通常采取无原则帮助、无限制施助的做法,通过各种方式号召全班同学为其让路。其实,这种做法未必是最好的,至少不是最优的选择。以L同学为例,他的听力障碍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医疗辅助手段得以完善,然后像个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但是家庭和学校长期的特殊帮助让他逐渐形成了受助依赖心理,慢慢形成了成长上的心理障碍——因为我的听力有障碍,你们就要无限制地迁就我、帮助我,在任何事情上都要以我为中心。如此,他的特殊性不仅是听力障碍上的特殊,更是对自己的认知上的特殊,始终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特殊的人。那么,怎么突破这种常规的教育?我觉得,L同学最需要的应该是心理上的“去特殊化”,让他慢慢正视自己,能够以正常人的心理融入社会。如此,这个写作主题就可以定义为“我们都是一样的”——接受一样的教育,走向一样的世界,拥有一样的未来。

由以上的分析来看,同一个素材故事,由于切入的视角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写作视角;反过来说,不同的写作主题也决定着故事素材的取舍,因为素材的供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和明确主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自主管理打造和谐班级
怎样写出一个好故事?——《科研可以这样做》之教育叙事
案例怎么写?
如何写作教育教学案例
让学生读读我写的东西
作文碎碎念(三)——树立“故事观”,写好记叙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