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中国民间刻纸艺术的特色The art of knife cutting

谈中国民间刻纸艺术的特色

The art of knife cutting in china

——刘韧剪纸屋藏品简介(二)

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剪纸与刻纸自古有之,但刻纸真正在民间流行远晚于剪纸,至今约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我国民间自唐宋起就已有专门从事剪纸创作的手工艺人。他们现场制作,即时出售,以剪纸谋生。明清以后剪纸发展很快,遍及全国,以往用于年节门窗上的装饰及服饰等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光靠妇女用剪刀剪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于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地原本专门经营剪纸花样的艺人和作坊,纷纷弃剪改刻。他们自制特效的刻纸工具和蜡盘,使其更适应生产制作。刻纸之初,许多图样直接来自剪纸的薰样儿(用油灯的烟薰出的剪纸复制稿),那些有创作能力的剪纸艺人,则吸收了剪纸装饰美的长处,开始设计更适于在蜡盘上行刀并能充分展示刀功之美的图案。从此,商用手工刻纸不但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而且自然地形成了手工艺品行业中的刻纸加工业。由设计人员出图样,培养专门的刻纸工人进行复制加工。       

商用手工刻纸的出现,不但在数量上可以十倍几十倍于剪纸的产量,而且由于充分发挥了刻刀的长处,在设计和制作上追求比剪纸更细腻精美,因而在艺术特色上渐渐的与剪纸有了明显的不同。但这种不同并不是冷眼就能看出来,因为无论剪纸还是刻纸从外表看,都经过了镂空与连接的技术处理。在民间,许多剪纸稿用刻刀可以刻出,另一些刻纸稿用剪刀也能够剪成,更有一些作品的制作是刀剪并用。这些现象是人们对剪纸和刻纸的概念产生模糊的主要原因,以致忽略了从艺术的本质去认识剪纸和刻纸因工具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艺术特色。那么,刻纸工具到底给刻纸艺术增添了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呢?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   

一、在制作与技法上。剪刀的构造决定了她所承剪的纸张厚度即便是选择薄宣纸,最多也只能剪到十张。由此看来,不能适应艺术商品市场的需求是剪纸的缺憾,而这个缺憾正是刻纸的强项。当我们一次刻制一两幅作品时,用普通的刻刀和垫板,掌握简单的划刻、转刻的技巧就可以完成,只要心细,一般都能刻得很好。而当需要一次刻制十几到几十张作品时,不掌握特殊的制作方法和技能,没有三年两载的练习是无法完成的。   

商用手工刻纸按其不同的用途有其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流程,需要打制不同的刀具和垫板,选择不同厚度和质地的纸张。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镂空技法。这些方法和技法都是经过几百年几代人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归纳出来的。比如:我们目前在工艺品商店中最常见到的河北蔚县染色刻纸,传统习俗是用于贴窗花,需要选用既能着住色又透光性能好的纸材。所以,一般选用手工制成的连史纸、棉料纸等,将它们多张固定在一起后,用“湿闷压法”将其压成纤维板状,再用刻刀在特制的垫板——俗称蜡盘上进行刻制。一般一次刻三十至七十张不等。刻刀常备有两、三把,其尖部被打磨成不同的形状,用于刻制图稿中不同造型的装饰纹样。蜡盘要制作得不软不硬,做软了纸张容易陷入蜡盘中无法行刀,做硬了容易奔毁刀尖。刻纸时,要掌握“提拉切割”的技法:将刻刀尖部插入纸层要刻的部位,刀尖触到蜡盘后,一上一下像木工拉锯一样,沿着刻纸稿或直或曲的线条进行刻制。而用于室外的挂笺(也叫门笺、吊笺),为了能够禁得起风吹日晒,就要选择比窗花用纸要厚的纸材,刻纸工具也比刻窗花的工具“粗犷”得多,俗称“凿子”,用“凿刻”的方法一次最多可以凿出一百张。再如,我国苗族传统用于服饰等物刺绣上的刻纸花样,其制作方法是将纸张固定在木板上,先用小刀子一点儿一点儿地仔细戳镂,再用大针在纹样上扎出孔洞而成,当地称之为“扎花”或“锉纸”。除上所述,刻纸的制作方法与技法还有很多,不同的制作工具和方法、刻纸人技艺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刻纸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二,在设计上。刻刀依附于垫板或蜡盘,大可刻寸尺,小可刻微毫的特性,决定了刻纸在设计上,对其艺术形象的概括和提练,是建立在更多地吸收剪纸简括般的装饰美语言之上,建立在如何使其样式更适合于在蜡盘上行刀,并且能够充分展示人工技艺的精湛与刀工之美的基础上。   

第三,在艺术效果上。由于刻刀受到平面的垫板或蜡盘的阻档,使它无法象剪刀一样在纸面上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后,留下活泼自在的身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刻纸作品中见不到剪纸穿插技法的原因(用刻刀复制剪纸作品的情况除外)。刻纸既使在无稿创作的状态下,其刀痕也仍会在纸面上留下直板铿锵的痕迹。但正是靠了垫板或蜡盘的依托,才使刻刀能够刻出细如发丝连绵不断的线条,密如网罗连成一片的块面;弱处宛如嫩柳游丝飘逸流畅,强处又若坚钢硬铁掷地有声。如果说,剪纸展现的是刻刀不能取代的剪趣纸味的随意天成之美,那么,刻纸展现的就是剪刀所不能达到的一种刀味纸感的刻意追求之美;

第四,在艺术形式上。刻纸的表现形式与剪纸一样非常丰富,分单色刻纸和彩色刻纸。单色刻纸指的是用任何一种单一颜色的纸刻出的作品;彩色刻纸指的是先刻,再用染绘或粘贴等方法制作出的染色、彩贴、挖补及套色等刻纸作品。

我国传统刻纸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有:河北三河专供刺绣用的鞋花、衣袖花;河北蔚县专供贴窗花用的染色刻纸;天津专供年节喜庆之日用的单色及套色刻纸,其最负盛名的还有当地高手凿刻出的大小挂笺;浙江乐清的细纹刻纸和广东佛山的金、银箔套色染色刻纸(当地称为“铜衬料”,“铜写料”),这些作品手工技艺之精湛,常常被中外观众误认为是用机器压的,它们都是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手工艺术品。

民间刻纸与民间剪纸一样是随着我国民俗民风的需要而兴起,在不断的满足社会上各种不同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而大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喜闻乐见,更加速了她在艺术上的成熟和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文人及美术工作者的参与,使其面貌焕然一新。近四十年来,以著名艺术家申沛农等为代表的北京、上海、南京、云南、湖南、湖北等地的现代刻纸作品,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形式上、品种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众多作者博采民间剪纸及现代艺术之长,在保持刻纸艺术语言纯净鲜明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的风格,创作出了大量的时代感强烈,纸感刀味浓厚的优秀作品。刻纸艺术的用途也早已从窗花、门笺和刺绣花样等有限的范围扩展到我们今天生活的各种领域。比如:贺卡挂历,书报杂志,电影电视,广告网络的刊头、片头设计,动画片的制作,雕塑的造型,建筑物的墙饰直至室内装饰等等不胜枚举,使刻纸这门传统艺术的百花园呈现出一片争奇斗妍、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在各国人民积极保护本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民间刻纸艺术已不再仅仅是外国人眼中的珍稀物,更越来越受到国内大众的关注和青睐。笔者相信这门传统艺术不但不会消亡,更会以她浓郁的装饰美感和精湛的手工特色而自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为现代人的生活增光添彩——并必将代代相传,艺术青春永驻.20033月于刘韧剪纸屋)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意署名;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使用违者必纠

刘韧剪纸屋(剪刻纸艺术私人博物馆)

中国民间刻纸艺术收藏品欣赏

 

1、虎 染色刻纸 作者申沛农(北京)

   收藏年代 1998年提供者申沛农

2、花鸟 套色刻纸作者不详(中国南方)

   收藏年代 1998年提供者申沛农

 

 

 

 

1、 

3、金鱼 染色刻纸作者不详(中国南方)

   收藏年代 1998年提供者爱瑞(荷兰)

4、风景 染色刻纸作者不详(中国南方)

   收藏年代1998年提供者 爱瑞(荷兰)

更多精美收藏作品,欢迎朋友们光临剪纸屋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招商街道喊你一起学习剪纸艺术,感受非遗之美!
精致的剪纸艺术
创意丨精致的剪纸艺术
谈谈剪刻纸的工具
剪纸基础知识入门—工具材料篇
剪纸的材料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