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古人养气十六诀

 

古人养气十六诀

 

1慎言语以养神气

《西游记》里有句话言:“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是说讲话不谨慎,好讲大话、假话、废话,易于伤神散气。此外,讲话过多,则言多必失,就可能会滋生是非,引起烦恼,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影响身心健康。

2忌狂喜以养心气

喜的情绪影响心脏气的变化。《黄帝内经》中说:“喜则气缓”。事实上,人们过于高兴时,往往笑得直不起腰,缓不过气来。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这里所说的喜是指过份的喜悦,亦既大喜、狂喜。怎样才能避免和控制狂喜呢?一是看淡名利;二是加强对情绪自控能力的锻练;三是遇到狂喜时可以想自已害怕的事,借恐冲喜。

据传清代有位状元被招为驸马,因过于高兴而得了躁狂症,宫廷御医也束手无策。后请宫外一位善治疑难杂症的名医,诊脉后问状元,那里人氏,管家回答后,医生冷脸告曰:此病无治,马上还乡,三天内若不能回到家,就要成为外乡鬼了。状元遂日夜兼程,两天半到家,后来不但没死,躁狂症也痊愈了。状元反京后质问名医为何咒他?名医说:病因大喜所致,用药物已经无效,“心病要用心药解”,用急死激起恐的情绪,恐起喜自灭,喜去则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济济,化作甘露,故此病不药而自愈。

3乐助人以养胆气

老子教人处事做人要多行善事,助人为乐。一事当前少想什么私字、我字,多想集体、别人,其胆气自然会壮起来。俗话说:“心中没悬事,不怕鬼敲门。”这种不怕鬼、不信邪的胆气,来源于无私心。反过来说,私心重的人,总是常怀戚戚之心,处处谨小慎微,内心很少有安静的时候,活得很苦很累。特别是那些干了坏事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有豪壮的胆气和平静的心态,他们作案时会隐蔽的害怕,案发后则总是提心吊胆。

4善制怒以养肝气

 “怒伤肝”,发怒往往能够制人于死地。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周瑜的气量狭小,受到诸葛亮的强刺激,盛怒之下,肝气上冲,把肝动脉管冲破,引起大出血而死亡。另外,大凡患有肝癌的病人,绝大多数是易于发怒而又不能自我调解这一情绪的人。

因此,养肝气的重要一环就是善于制怒,增强对怒的情绪的调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善于制怒与佛家提倡的“忍”有本质的区别,“忍”只能使怒的情绪不发作出来,但怒的心理并没有变化,忍多了就会使肝气淤滞,成为致病的因素。正确的制怒方法,就是儒家强调的要保持中和之气。何谓中和之气?儒家认为:“发而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人受到外界刺激想发怒,当即意识到发怒会伤肝,在意识的作用下,把怒气化解为正气而没有发作出来,这就叫做中;有时这一怒气需要发作出来,但这是受意识控制的,善意的,其发作是恰如其分的,这就叫做和。保持中和之气,就能制怒而养肝气。

5少忧思而养脾气

 “脾主思”,“忧思伤脾”。好忧思者其显著特征是胡思乱想,久而久之,“思则气结”,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面黄肌瘦,导致疾病。从养生出发,人虽不能杜绝忧思,但可以减少忧思或化解忧思。化解忧思的良方是使自己的头脑变紊乱为专一,变无序为有序,变忧愁为乐观,变狭隘为宽容,这样就能打开“气结”,充养脾气。

6食清淡以养胃气

胃为后天之本,养胃气首先要给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食大鱼大肉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就会增加胃的负担,降低胃的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各种胃病。食清淡包括低盐、低糖、低脂肪(即三低),坚持素食为主,素荤、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新鲜食物、整体性食物。还要杜绝暴饮暴食,不求美食美味,只求科学合理,从清淡中养护胃气。

7常咽津以养肾气

,道家的“练津生精、练精化气”是养护肾气的很好方法。津液咽入腹腔丹田,伴以意识的作用,就可以转化为肾精之气。练津就是用舌抵上腭刺激内分泌神经群,也可以用叩齿和舌头绞动上下内外牙齿牙龈的方法,激发口腔的津液分泌,待津液涌满口腔时,分三次咽至下丹田,照此长期咽津,肾气自然充足。

8深呼吸以养肺气

古人养生要求是做到“三调”:即调神、调形、调息。而调息是针对呼吸而言的,要求呼吸“深细匀长”,这样呼吸可能锻炼肺活量,增强肺功能,使体内能补充更多的氧气和其它能量。

9多运动以养骨气

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这里,主要是指人的形体运动。人体运动多了,可以保持肢体大小关节的灵活度。大小关节的灵活,标志着体内各条气路上大小隘口的畅通,从而使骨骼摄取内外营养(包括钙质、胶质等)的功能大大加强。一个骨气充足通畅的人,决不会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强直、骨质变形等症状。当然,通过形体运动养骨气,还有一定的窍门,就是在运动时,必须加上意念,做到形与神合。具体地说,就是把意念收到身体里边去,这叫内守法。运动上肢时,意念注入到上肢,运动下肢时,意念注入到下肢。总之,运动哪个部位,意念就注入到哪个部位去,此乃中医所云:“意为气之帅”,“意到气到”,就是说在意念的主导下,意注入哪里,气的能量也就随着补充到哪里。这种形与神合的运动对于充养骨气,乃至养护全身,都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广交友以养人气

人的生命活动既不能脱离自然,也不能脱离社会。养生保健不能自我封闭,要通过广交朋友,建立起开放式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以强化人的群体效应,即强化人气。人气旺,事业兴,利养生,身心自然健康。

11好读书以养灵气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话符合养生的道理。灵气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感。而人的创作力大都本源地灵感,作家、诗人的不朽之作和千古名句基本上都是在灵感中诞生的,书画家的一些传世之作是在灵感中完成的,科学家的有些发明创造是在灵感中实现的。甚至有的军事家指挥的大的战役的胜利,也是在灵感中筹划和实施的。人的灵感虽然有天资聪明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养成读书的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脑元体里储存的知识信息越多,激发启动灵感的能量就越大,因而灵感显现的机率也就越高。

12不显摆以养元气

人生减少散失元气有几个大的途径:一是发生对心灵有振憾、对躯体有摧残的大的事故;二是长期生活在精神受折磨的环境中;三是患了大病,甚至动了大的手术。以上三种情况有时是难以用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个丢失元气的途径,那就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即好显示自己。自我显摆,人体是由内向外散气的,由于显摆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散失的则是元气。

13居中道以养和气

春秋末年,镇守函谷关的尹喜感受到远方有一股“紫气东来”。这股紫气即和气。尹喜感知到他最尊敬的老师老子就要来了。因为老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其和气范围也就比较大。保持和气的关键,就是要居中,商贸业称“和气生财”,政界称“合为贵”,伦理学称“家和万事兴”。和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和气能给人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心理和生活环境,和气能使人健康长寿。

14、意内守以养真气

人体内真气藏在丹田里,是人体内十分珍贵的气机。腹部丹田真气充足的关键就是意念引导虚空的元气,内守于丹田,在意的作用下,促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在丹田混化为真气,借以不断强化自身的生命力。

15祛惰性以养志气

惰性这一与生俱来的恶习是人们养生的头号杀手。养生保健要贯穿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会遇到来干扰,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志气做保证。所以,失去志气,谈何养生,若要养生,必须“日损”惰性,“损之又损”,以至把志气真正树立起来。

16坦胸襟以养正气

养生者要坦胸襟,就要祛私心,树公心,行善心,用真心,献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树起一身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气的十六种窍诀
其气至骨
丹田练气法的练习方法2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养“气”!(深度好文)
开涌泉法
养生重在十四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