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陶的品种

红陶的品种

陶鬶介绍

造型最美的炊具鬶虽与鬲同为煮食的炊具,但它的造型之美远在陶鬲之上,至今仍被艺术史家视为远古造型艺术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作品。如果说前述大汶口文化的灰陶鬶尚未摆脱写实的风格而略显呆滞的话,那么这件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陶鬶则以其极富神韵的造型和洗练的装饰,使人感触到远古造型艺术的至美。而且由于它出自龙山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更觉弥足珍贵。你看它高高的冲天流恰似雄鹰的尖喙,三条肥硕的袋足雄健刚劲,偏置一侧的把手让人不禁想起鸟儿奋飞前鼓起的侧翼……一只振翅冲霄的雄鹰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自上而下的圆润曲线,又恰到好处地使这勃勃的雄性避免了生硬和呆板,可谓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令人称道的工艺这件陶鬶的工艺水平也值得后人称道。它虽是红色胎体,但成型后经过磨光工艺,对外表进行二次加工,使器身光润亮泽而呈灰黄色,从而避免了在不施彩的情况下外观的粗糙,几颗零星分布的乳钉纹和凸弦纹使整个器物更富有生气。

乳钉纹 乳钉纹是指器物表面附着的乳状突起,这类在陶器成型后又附加于器表的装饰通称为附加堆纹。弦纹就是线纹,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凸弦纹和凹弦纹。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考古学文化中最为著名的两支之一(另一为仰韶文化),因最先发现于山东省历城县(今章丘市)龙山镇而得名。由于仰韶文化多彩陶而龙山文化多黑陶,学术界曾分别称之为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后来进而将中国北方乃至湖北地区的与山东龙山同时代的类似文化统称为龙山文化。实际上,各地区的同时代文化各有自己的不同源流,如山东当地的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而河南地区则由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而且各地的文化面貌也不尽一致。所以近年来各地的龙山文化分别有了独立的命名,而所谓的龙山文化则只指山东境内的遗址,但保留了龙山时代这一概念,仰韶文化也有类似的情况。



花盆介绍

  红陶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  红陶器。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我厂在本行业拥有丰富经验,具有强大的设计实力,创意精神,崇尚自然主义的个性,符合世界环保趋势。致力于 服务社会,以满足市场需求。瓷板画釉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独特开发的600多种高品质釉料,施釉和烧制的专门技术,使产品色彩丰富纯净,光泽细滑亮丽,表现出渲染相容及层次感,远超过中国传统唐三彩及彩绘陶瓷器的艺术效果。

尖底红陶瓶

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类型,距今有5000~7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长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成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一枝主  干。仰韶时期的陶器表现了高超的技艺,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闪烁着原始人智慧的光芒。在河南省巩义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仰韶时期的尖底红陶瓶。这件尖底红陶瓶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漩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划的倒字。

据专家们 考证,这是仰韶时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瓶身有一系,可系绳,倒字刻划文应为族徽,是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区分的标志。这件器物除实用外,口沿处盖一鼎或盆可做葬具,这就是当时流行的瓮棺葬。据说,夭折的婴孩放在此瓶中,埋在父母住处的房基下,寓意骨肉  尖底红陶瓶不分离,瓶身上的圆孔用来供灵魂自由出入。   北大前任文博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到巩义博物馆考察,对此瓶产生浓厚的兴趣。


红陶圈足盘

红陶圈足盘底与足交接处,盘口内折处形成了两条刚劲的线条。整个陶盘的外轮廓由四条平行的直线与三条相交的斜线构成,造型硬朗稳健,鲜有纤秀之意。只有盘内壁的和缓曲线在无声地提示着她的南方身世。此盘的外表是橙红色,内壁却为深灰色,对比鲜明,这种现象是由于陶器在烧制时倒置扣放从而使内壁接触不到火焰而形成的,并非有意的装饰。   食盘加璧之礼盘在古代常被用作奉食的器具,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进奉食品的同时还要在盘内加上一块玉璧以示敬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曾屡遭白眼相向,后来受到盘食加璧的礼节,一时感慨万千,不过当时的盘应是铜质的。  

大溪文化大溪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中游两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其陶器以红色为主,另有一部分彩陶,是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大溪文化是农业文明社会,种植粳稻并进行渔猎生产,房屋建筑技术先进,盛行竹材建房,并有防潮、避雨、避热的技术措施,埋葬习俗中以屈肢葬最有特点,以鱼作随葬品的现象也是大溪文化的特色之一。



红陶小口罐

原始的旅行水壶罐是汲水及存水的器具,有时也用于煮食,故一般的口径、底径与腹径的比例相差不甚悬殊,以便向外倾倒水或食物并稳固放置。但这件山东省长岛县北庄遗址出土的小罐与众不同,它口虽外敞却甚小,腹部虽很圆鼓却容量有限,用以煮食可能很难倒出,做熟了吃不成,用以存水则显然事倍功半。由此看来,它大约是个人外出所携带的用具  红陶小口罐,两侧的蘑菇状把手便于携带背挎,小口可防止行进中水或食物外溅,体积小则不致给远行增加过多负担--何况这样的容量也已经够一个人美餐一顿了。  

器身憨态可掬此件陶罐系在粘土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细砂和蚌壳粉手制而成的,器表通施红色陶衣。浑圆的体态与两只对称而兀然突起的把手,使整个器身显得憨态可掬,通体的红色又平添了几分活泼,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娃娃。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已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陶瓷】精美的中原陶器赏析,中原新石器文化类型以及陶器特点有哪些?
[转载]【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陶瓷 (南北朝以前)
国宝重器 | 陶器篇——尖底红陶瓶
中国陶器发展史
陶器的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陶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