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孟子故里领受母仪文化

访孟子故里领受母仪文化

(2012-07-06 17:46:06)
标签:

杂谈

            访孟子故里受领母仪文化

 

三八妇女节单位组织女同志去山东的孟子故里参观学习的机会,有幸去了被称为“亚圣”的孟子的故里,它位于山东邹城的西南部,与孔子故里曲阜市自古就被人们合称为邹鲁圣地。这次的孟府之行不仅仅是游览,主要是一个孔孟之道的贤妻良母、母仪文化的教育,去领受中国千年古文化的母教经典。

走进刻有“棂星门”牌匾的大门,参天的松柏下是石牌坊,上面书刻着“亚圣朝庙”,院落的右边是刻有“开来学”字匾的孟子办学堂的地址,左边是“孟子小学”。迈进“泰山气象门”就进入了孟庙。

孟庙规模宏大,气宇非凡,右侧的碑林,立有270余座碑刻,为宋、元、明、清历代所立,碑文的内容包括:诏封、祭祀、体用、捐资纪德、殿庑修茸、孟氏族谱等,其书体各异,这里被称为“遍地丰碑满壁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代“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的碑、元朝“御制八思巴文”碑、清代“康西御制”碑、“乾隆御制”碑,这些碑文极其有保存价值。

“亚圣殿”的建造非常宏伟,殿内是孟子的塑像和介绍他的生平的图片展览。孟子家族出身显赫但后来败落,孟子出生后家世贫寒,他三岁丧父是由母亲仉氏抚养成人,孟母教子有方,“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典范。在孟庙立有“母教一人”的石碑就是对孟母教子的纪念。孟子是孔子的孙子思子的学生,他一生遵循孔子“德学”之道,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仁政”学说。孟子四十岁时开始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游说六国,到59岁才返回家乡,兴办学校,广收门徒,编著了“孟子”一书。孟子84岁去世,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冬至日贺冬的习俗 。元朝时孟子被封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在孟庙的三进堂的院子里有两株参天的元代所植的银杏树,枯萎的树干上古老的紫藤萝像攀龙附凤一样曲折蜿蜒,凌空而上,初春时已吐嫩芽。走进后院依次是清代雍正赐匾的“七篇贻矩”堂,“世恩堂”。“习儒馆”如今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教学基地,在“讲儒堂”的左右门匾上书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开心”的对联,里面是孟子讲学的地方。坐在书桌旁仿佛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心中油然而升起对圣人的崇敬。

孟府的院落很大,有七进院落,第一道大门的门楣正中悬挂着“亚圣府”的门匾,门内有门神摆设,威严的大门尽显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孟府是孟子家人居住的场所,有孟府大堂,这是孟氏家族申明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家谱、族规的地方,蜿蜒的堂屋,一进一进的院落可以看出孟府当时的显赫地位。孟子很尽孝道,他虽然幼年丧父但遵循孝道亲手为其父刻制了石像供奉在殿堂内,其后殿才是她母亲的灵位,没有他母亲的塑像,因为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女人没有地位所致。

参观完孟子故里的确领受了母仪文化的教育,如今教育独生子女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的大事之一,中国两千年以前就有了教子的典范——孟母,教子有方,子圣母功,母仪垂范,历代风行。现代人应该可以借鉴学习,搞好后代的教育是我们国家世代昌盛的关键。孟子故里的游览获益匪浅啊。

邹城除孟子故里外还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峄山号称小泰山。因山中怪石万迭,络绎如丝,故名峄山。海拔仅 582.8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有五大奇观、八段绵、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景点。历代君王如:秦始皇、刘备、乾隆,文人:孔子、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存。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两旁怪石林立,奇石叠落,在大石下隐藏着洞穴,文人字刻处处可见,此山虽不高,但却峭立很是难爬,但小小的峄山却引来历代的名人攀爬,真是令人称奇。来邹城不仿寻古人的足迹去攀登此山。












几百年的古槐













孟子之父石像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戳片
孟母林
山东印象:邹城孟子故里
孟子故里行
【I-Thinking原创】“让孟子思想重回故里”—邹城朝圣记丨徐冰
陪管绍勇夫妇游孔孟之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