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子冶石瓢漫谈

我很喜欢子冶石瓢,胡乱写点东西自娱自乐。

清-子冶石瓢,高6.7m,口径5.7cm,底径11.5cm,杨彭年制,瞿子冶铭。

   壶的造型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把为上大下小的三角形。短直流,桥形盖钮,底有三扁圆足。壶身一面刻竹一枝,另一面刻字:“画竹多而作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偶然作此当竹看,又道竹不如老。子冶自记。”壶底有“壶公冶父”印款,壶把下方有“彭年”小印。

 

 

有种形制的紫砂壶气势如刀

   唐刀:日本武士刀的爸爸。

   唐刀的锻造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之后,再加覆土烧刃和包钢夹钢的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唐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优良的刀剑之一,与大马士革刀齐名。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

 

 

 

趣谈:唐刀是直刃的,而日本武士刀是弯刃的,原因是日本人当时没掌握好唐刀的锻造技术,刀身无法做直。但是在实战中,日本人发现略带幅度的刀身在劈砍方面效果更好,于是将错就错,将武士刀都做成弯刃的。

子冶石瓢的气势:风骨清奇

   它的整个壶体清晰体现了三角形的流转变化和巧妙组合,身筒延伸为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为三角形,盖延伸为三角形,三扁圆足也构成三角形,流、把与身筒也构成了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立体而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三角形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让人产生破坏、扩张的感觉。子冶石瓢浑身充满劲骨,每一个三角形都锋利如刀。

   它就象一位风骨清奇的高人,技艺超群,举手投足间都不经意显露卓尔不凡。我想,当年王羲之袒露着肚子,斜靠在床榻上,大不敬的古惑仔模样,都能让当朝太傅选定为自己的女婿,就是因为他不经意显露了超然的风骨。

   钱钟书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著作等身。江青指名要他参加国宴,他坚辞不去,钱老先生更以年迈之驱为妻子与年轻人打架,活得真是“锋利”!

 

 

有种形制的紫砂壶神韵如箫

   箫: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趣谈: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小女儿就是被当时的独立音乐人--萧史,用吹箫的高超手段勾引到手的。留下一个成语:乘龙快婿。当然,那时萧大师能吹到的是箫的爸爸--排箫。

子冶石瓢的神韵:稳健深沉   

   子冶石瓢上小下大,左右平衡,让人感到坚固的力量支撑着整个造型,稳健刚毅得无懈可击。

   子冶石瓢虽然整体由三角形构成,但是所有的线条都是抛物线和弧线,体现了深沉的一面。如果一个人,纵然拥有旷世绝技,但是对人尖酸刻薄,骄狂自大,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子冶石瓢的来历:

   清朝。上海的清晨。

   老瞿通宵未眠,心中一直有块石头堵得他难受。

    昨天又有几位老友来品赏自己新作的几幅字画,居然又一致认为画的竹子比自己写的字有神韵。虽然大家都说自己画竹功力深厚,但是自己练字几十年,为什么就不入法眼呢?!哎,不如吃茶去。

    突然老瞿灵机一动:既然我画竹画得好,为什么不弄个具有竹子风骨的紫砂壶,刻上我的画,岂不美哉!

    什么形制的壶具有竹子的风骨?

    曼生瓢壶。

    老瞿主意已定,立马叫来常给自己做壶的小邓。“小邓,这次我要定制的壶,要求极高。以你的水平可能办不到。只能让你跑一趟宜兴,请老杨依照曼生瓢壶的大致形制,往更具‘骨感美’的方向改,做一壶。”

    小邓多年为老瞿当差,对老瞿的心意也知道个大概。在小邓的授意下,宜兴老杨沐浴焚香,苦想三天,终于开窍。老杨精选最上等泥料,施展毕生技艺,经过三天精心制作,终成大器。

    小邓连夜将泥坯送回上海,老瞿一见,惊为天物。遂于上画竹写字,请小邓镌刻。

    此器烧成,举世震动。老杨的制壶,老瞿的字画,小邓的镌刻并称“三绝”。

    

    (这个小故事只是我根据一些资料瞎想的,纯属YY。其实“子冶石瓢”是不是瞿应绍设计的一直没有定论,其实也不需要定论,就象李宁运动服非要李宁设计?!“三绝”其实是指子冶的画、书、印三绝。)

    出场人物:

    老瞿:瞿应绍(1778~1849),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平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咸丰年间,上海小刀会起义,瞿应绍所藏书画古玩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存世。

 

    老杨:杨彭年,字二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

 

   曼生:陈鸿寿,著名金石书法家,嗜爱砂壶,闻彭年大名,经常请彭年等制壶,或自题铭款,或由幕僚门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伽、查梅史等撰词题铭,然后由陶刻艺人(彭年等)运用熟练的各种刀法、陶刻技巧,(“意在刀先”、“刀随意走”),使陶刻装饰充满文化气息,为陶刻装饰形成新的风格作出了贡献。

 

   小邓:清代道光时制壶名工。上海人。生卒不详。技艺精工,造型优美。书法工篆隶。上海名士瞿应绍,欲烧砂壶,请符生去宜兴监造。多自题自画,所制不逮曼生(陈鸿寿),烧造甚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冶石瓢特点: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的三角形形体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这些撑起石瓢发展史的茗壶,你有几把?
宜兴紫砂壶鉴赏:《子冶石瓢》
十大紫砂名壶
纵横有势,通刻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