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梨园”和“梨园弟子”?

                      白居易《梨园弟子》: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骊山上华清宫的冷落意味着梨园的破败,面对荒凉景象的梨园弟子更是万千感慨。

   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以传统的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三大机构为主干,还有一些辅助性机构,如宣徽院等。这些音乐机构除了具有管理职能外,主要是进行表演和教学,其组成人员包括乐官、乐师和乐人等。

   《全唐诗》中有40多处出现“梨园”(包括“梨园弟子”)一词,梨园和梨园弟子是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和音乐人的代表,其表演基本上脱离了仪式性,代表了教坊乐的精华。

   梨园原是宫中的一个果园,是春天的游宴处。《新唐书》卷202《文艺中·李适》:“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圈辟疠。”梨园中有个亭子,《旧唐书·中宗纪》多次提到梨园亭,皇帝率众在此观看打球和拔河比赛。崔湜、沈佺期、武平一都有《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诗》,其中也提到表演时伴有乐舞,如崔湜的“仙管杂风流”句,武平一的“歌舞乐时休”句。

    在《唐会要》卷33“诸乐”中提到“太常梨园别教院教法曲乐章等”,年代是“贞观十四年”与“显庆二年”,当时专职音乐的教坊和梨园都还没有建立,这个“太常梨园别教院”应该指的是太常寺设在梨园中的机构。

   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还提到“梨园新院”,区别于“梨园别教院”,实际上是教坊的前身,待教坊成立之后,梨园遂与教坊并称。

   梨园最重要的部门是法部,另外还有小部音声(即“童声部”)。

    王建的《霓裳词》有:“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说的是安排法部排练《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法曲大曲,是梨园法部最有代表性的曲目。

    关于法曲,《旧唐书》卷30《音乐志三》:“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

   《乐府诗集》卷96:“法曲起于唐,谓之法部。”

    小部音声与法部关系密切,因为法曲可以配歌辞,所以梨园的法部特设有这个由15岁以下乐僮组成的“童声部”,有30余人。

   《新唐书》卷22《礼乐志十二》:“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

     唐·袁郊《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余人,皆十五以下。”许云封就是被外祖父推荐加入到小部音声中的。

   许云封这个乐人在李中的《吹笛儿》一诗中提到:“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其自注:“云封,开元善笛者。”

    此外,中唐文宗时梨园又设仙韶院,这与文宗喜好雅乐有关。大和九年,太常卿冯定奉命对法曲进行改造,甚至对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的舞曲也进行了部分改动,以云韶乐作为其舞曲。

   关于“梨园弟子”,史书的记载如下:

  《旧唐书》卷28《音乐一》:

   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新唐书》卷22《礼乐十二》: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天宝中,上命宫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又《辑佚》:“开元二年,上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是皇帝从太常寺坐部伎和宫女中专门选拔出来的,技艺高超,受到皇帝的特殊重视,而且精通音律的玄宗还亲自进行指导,但对其的管理制度亦相当严格。

    王建有《霓裳辞十首》之四:“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可见,梨园弟子与其他乐工享受着不同的待遇。

   梨园弟子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度,乐人在当值期间不能离开宫廷,以随时为帝王服务。

   王建《霓裳辞十首》之三:“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孟简《酬施先辈》:“襄阳才子得声多,四海皆传古镜歌。乐府正声三百首,梨园新入教青娥。”这个被称为“襄阳才子”的“施先辈”就是梨园的乐师之一。

    吴融《李周弹筝歌(淮南韦太尉席上赠)》:“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李周是一个能作词曲的才子,是梨园乐人中的年老者。

   梨园乐工为了配合宜春院妓女的歌唱要进行预先演习。

   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六十六:“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皇帝亲自参与梨园曲词的创作。

   窦常《还京乐歌词》:“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词。”

    梨园表演的音乐作品除了本机构成员自己创作之外,还请知名的文人参与。李白曾为杨贵妃作《清平调》歌词供梨园弟子演唱。

   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渤海归入将集云,梨园弟子请词来。”杨巨源才华绝世,连皇帝身边的梨园弟子都特意来请他写歌词。

   章孝标《蜀中赠广上人》:“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广上人”就是广宣,也是大才子,梨园高雅的乐曲请他配词。

   梨园的音乐作品也有些通过不公开的渠道传播到民间,主要是流落民间的艺人为了谋生,亲自进行传授。

   王建《温泉宫行》:“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

    李白《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宴北湖感古作》:“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在宴会上演奏梨园新曲。

   方干《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葛溪铁片梨园调,耳底丁东十六声。”在家里演奏梨园传出来的乐调。

   陈陶《冬夜吟》:“侯家歌舞按梨园,石氏宾寮醉金谷。”在王侯之家排演梨园歌舞。

    安史之乱以后,梨园逐渐衰落,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这个流落民间的老艺人自述身世,他在安史之乱以前进入梨园,曾经经历宫中繁华,战乱之后满目凄凉。

   白居易的《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虽然梨园弟子不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突然变老,但是可见梨园的衰败与冷落。

   唐朝灭亡,梨园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后代常把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把演员称为“梨园弟子”,但毕竟与这个唐代特有的音乐机构没有什么关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园:唐朝“皇家音乐艺术学院”,为何只存在不到百年
梨园开始只是一个皇家果园,为何会在唐玄宗时成为“艺术中心”?
梨园子弟
梨园弟子的高光时刻:唐玄宗亲自下场指导,代表大唐音乐的巅峰
读史做女人“羞花”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懂理论能实践尊称梨园祖师(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