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千年的记忆战国城邑:山西汾城古镇建筑群

 

   汾城镇为历史上太平县的县城所在地,遗存有大量古建筑,古建筑总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轮堂、古楼、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等,是我省现存较为完整的不可多见的古镇建筑群,有较高的艺术、建筑、考古、标本欣赏价值。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军汾城旁”即指此地。西汉因在此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沃野连属,经济富庶,人们安居乐业,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

据说,来汾城最值得一看的是明代城隍庙和文庙,就坐落在汾城的向北向西不远之处。走过零乱的街市,我们直奔西城而去。此时的西城门,城门早已不存,西城墙更是残垣断壁。西门大街既不宽也不长,但却威严、肃穆,十几米的距离便有两座过街木牌坊,一书“显佑伯”,一书“翊镇”,其间的城隍庙大门,斗拱重叠犬牙交错,四角飞檐翘首凌空,对面的照壁琉璃镶龙,直耸的石质旗杆左右护卫。站在城隍庙前,完好的庙门紧紧关闭着,尘封的似乎不是一座城隍老庙,而是一段历史、一个时空。喧嚣与嘈杂没有了,整个建筑透着一种幽静,透着一种沧桑,透着一种神秘的历史气息。面对这样的建筑,我凝目注视,简直不是在欣赏,而是在谒拜。如果说在庙门外感受到威严的话,置身庙中则有一种闭目凝思的体味。据庙内现存的1通石碑记载,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96年),天启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维修。占地面积254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有影壁、庙门、戏楼、献亭和大殿,两侧为东西牌坊、钟楼、鼓楼及西厢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四周围廊,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殿前建十字歇山式献亭。望着与庙门紧紧融为一体的复合结构戏楼,虽说山西古戏台很多,但像汾城这样的古戏台还十分少见,从建筑的精巧、用料的粗犷,乃至戏楼铺板式结构的设计,真难以将其年代确定在清代,应该说该戏楼是元、明、清三代不断重修的杂合之物。
  穿越千年的记忆,汾城是残缺的,残缺在历史的沧桑中,残缺在自然的风雨中。守望文明的家园,汾城是古朴的,古朴得没有现代的粉饰与雕琢,没有更多现代建筑的痕迹。所以说,汾城是历史的记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历史的信息,诉说着中国城镇的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与民俗宗教】甘肃:五大庙宇建筑群全国罕见
【中国戏楼】神庙戏楼
我去过的全国各地城隍庙(一)
邢台古御路文化系列邢南首邑沙河城的城隍庙(修订稿)
江海晚报数字报纸文章
“城隍”的起源——“城隍”由纪公庙起,“庙会”因城隍庙未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