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林森:说说词性误用

说说词性误用

陈林森

词性误用,也叫词类混淆,是指在运用词语时,将一种词性当成另一种词性,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几种实词之间发生混淆。虚词也会产生词类混淆,我们把这类语病称作虚词误用。所以,所谓词性误用,主要指实词内部各种词类之间的误用,如名词当成了动词,或形容词当成了名词等。同一类词的内部也会发生误用,如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之间的混淆(比如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

文章的质量优劣好坏,当然主要看它的思想内容,但语言正误、规范与否,也是影响文章的一个因素。

因为汉语的语法界线不像西语那样严格,对词性误用的判断有时会发生“法不治众”“积非成是”的现象,所以,对用词是否合法,就不能完全依靠语法的界定。例如“令人蹊跷”本来是不合“法”的语法结构。因为“蹊跷”是形容词,而“令人……”的语法结构中,在“令人”后面应接的词语应当是动词,如“令人感动”。但“令人蹊跷”实际上已被部分作家所接受,故不能轻易判断这个语法结构是语病。尽管如此,对词语的运用还是不能过于“任性”,不能违背语法,更不能违背“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习惯。

1.这样的显派,外地人或许觉得发笑,但可以说,这种类似于败落大户人家的心态却顽固地潜藏于西安人的意识里。(《北京晚报》2015年1月1日第19版)

“觉得”有两种用法,一是指产生某种感觉,即感觉怎么样,后面一般接形容词,如“觉得疲倦”“觉得快乐”“觉得痛苦”“觉得冤枉”等;一是相当于认为(语气比“认为”弱),后面接短句,如“我觉得应该先跟他商量一下”。“发笑”是动词,应改为形容词“可笑”或“好笑”。如果要保留“发笑”,句子就得改成“外地人或许会发笑”。

2.为此,我们应当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为老师们的“真情奉献”而欢呼。(《芜湖日报》2015年2月6日RB05版)

“吝啬”是形容词,意思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而不用,相当于小气、抠门,含贬义;“吝惜”是动词,意思是过分爱惜,合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常用于否定形式,如“毫不吝惜……”、“决不吝惜……”。文中是作为谓语,应改为动词“吝惜”。

3.震撼,是作者能在大背景下,尤其是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展现给读者那些有趣的、感动的爱情故事,不管是暗恋的、偷情的,还是媒妁之言的,都被作者描写得轰轰烈烈、缠缠绵绵。(《鹤城晚报》2015年2月12日第22版)

“感动”是动词,这里与“有趣(的)”并列,修饰名词,应改为形容词,如“感人”、“动人”或“令人感动”。

4.哄堂大笑之后,其中一位玩笑般地说,那个老头会认为隔壁精神病院的大门没关好,并对孙子喋喋,赶快把病人弄走。(《渤海早报》2015年3月24日第16版)

“喋喋”是形容词,意思是言语烦琐,说话没完没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单用,常组成“喋喋不休”,在句中常用来修饰动词,如:喋喋不休地抱怨。这里要换成动词“嚷嚷”。

5.虽然王海很现实也很坦承,公开宣称“打假和正义无关”、不惮于谈钱,但无疑,他的打假行为客观上还是起到了净化消费环境的作用,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渤海早报》2015年3月24日第14版)

“坦承”是动词,意思是坦白地承认,现代汉语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里要换成形容词“坦诚”(坦率诚恳)。

6.我的故乡丹凤,位于陕西南部,以凤冠山﹑丹江水著名。(《商洛日报》2015年4月2日第7版)

“著名”是形容词,这里要改为动词“著称”或“闻名”。“以……(而)著称”是常见的语法结构,如:努尔哈赤一向以用兵多谋著称。

7.笔触这里,我想更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应该加入到金宏雁她们的行列中,与她们并肩同行,美丽的中国梦就定会在她们不断奋斗的青春中实现。(《佳木斯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3版)

“笔触”是名词,意为“书画、文章等的笔法和格调”,如“他用简练而鲜明的笔触来表现祖国的壮丽的河山”。“笔触这里”应改为“走笔至此”。“走笔”意思是“很快地写”。

8.安顺古城四门外原来都是有“关厢”的,但被本邑人称谓至今仍用其名而且尚有点老街影子的只是“南关厢”了,其他三门外的“关厢”早已易名且无半点遗迹,早被人遗忘。(《安顺日报》2015年5月15日第8版)

“称谓”是名词,这里要改成动词“称呼”。

注意,词性误用也包括成语。成语虽然是短语,但也有词性的划分。如“三顾茅庐”就是动词性成语,在句子通常用作谓语。下面的例子就是成语的词性误用:

因为他穿着西装革履,头发很亮丽,戴着个墨镜。(榕树下原创作品网)

《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新世界出版社)解释: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可见,“西装革履”实际上是个动词,是穿着西装皮鞋的意思。这里把它当作名词来用了。修改的办法可以把“穿着”去掉。



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b7262b0102vpix.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英语
2015上半年全国报媒典型语病报告(五、词性误用)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作者:张德昌语文名师工作室
“虚实死活”是古人对仗的主要依据
语法词类不同对仗句鉴赏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8)对仗的两种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