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长沙县杨开慧故居

                    长沙县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是毛泽东原配夫人,毛泽东1962年写的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使得这位29岁就牺牲的革命烈士家喻户晓。

28日上午,我们在汩罗江畔游览过屈子祠,即驱车朝长沙县杨开慧故居前进。导航仪导我们走一条内路,仅43公里,中午11点半到达开慧乡板仓店。停下车来看,坐西朝东是一排黄色的土坯小瓦房,低矮的门头上挂着一块红色方匾,上书“板仓”二字,门旁是一付非常传统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业长”。大门


两边墙上各挂着一块牌子。一块写的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故居”;另一块写的是《杨开慧故居简介》: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原名清泰乡﹚开慧村板仓场屋,始建于清乾隆末年,现存大小房屋36间,土砖木结构,普通农舍建筑风格。整个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这里是杨开慧童年时代成长,以及后来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在这里出生,12岁时随家迁居长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到故乡居住,直到1930年10被捕。此故居也是烈士杨开明、杨展出生和居住的地方。毛泽东三次到板仓调查,召开农民座谈会时也在此住过。故居房屋以堂屋为界,北部为杨开慧一家居住,南部是其叔父家居住。此外,还有佃户用房,谷仓,农具、杂物屋等。1966年修复并对外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复原的是1901年—1930年时期的故居面貌

走进大门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天井,天井朝西一排是佃户住房和农具房,朝南几间是谷仓和杂物间。大门中轴线上的一间是过堂屋。过堂屋后面是个小天井,走过


小天井是后堂屋。后堂屋里摆着神龛,供奉杨氏祖宗牌位。以堂屋为界,北面几间屋形成一个小四合院,是杨开慧家的住房;南面几间屋也是一个小四合院,是杨开慧叔父家住房。

我们按照导游指示牌进入北面几间房屋参观,房间按当年的生活场景布置,放着旧式的床、桌子、衣柜,墙上挂着房主人的照片及其简介。参观中,看到两处墙


上挂着杨开慧手迹发现处”的牌子。有介绍说,“1990年8月1日,维修故居时,在此处木挑下发现杨开慧手迹一份,共四页,约1000余字。”旁边镜框里镶着一张发黄的纸,纸上的文字漫漶不清,下面标注着文章题目:“女权高于男权”;另一块牌子上写着“1982年3月6日维修故居时,在墙缝中发现杨开慧手迹

一份,共4000余字
。”下面标注的文字是:《6岁到28岁自述》、《偶感》。看着这些从墙缝中取出来的发黄纸片,隐约看到了这位年轻女性的丰富思想与艰难岁月。

故居内除了陈列有杨开慧及其父母亲的生平简介外,还有两位年轻烈士的简介引人注目。一篇是《杨开明烈士简介》:杨开明是杨开慧堂弟,号溢清,又名克


敏,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夏,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干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来到萍乡煤矿,帮助组织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19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6月派往湘赣边界,任特委书记,参加领导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初,任湘赣边区中央特派员,参加耒阳战役。1930年初,因叛徒出卖,在汉口被捕。同年2月22日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5岁。另一篇是《杨展烈士简介》:杨展是杨开慧哥哥杨开智

的独生女。1936年至1938年,杨展在长沙周南中学读书,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在晋察冀联合大学任党支部委员,1941年日寇对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杨展随部队转移,至河北平山县,途中不幸牺牲,年仅21岁。

故居辟有展室介绍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的生平,展览题目是“欲栽大木柱天长——杨昌济生平事迹展览”。杨昌济,字怀中,1871年5月16日出生于长沙板仓一户


读书人家。自幼涉猎四书五经,青年时代探究过宋明理学,尤其对曾国藩治学、修身、处事之道推崇备至。因杨、向两家世交缘故,1888年杨昌济与舅舅之女向振熙结婚。杨昌济在“戊戌变法”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寻求救国之道,兴国之路。1889年,应长沙县试,补邑庠生。1890年考举人不中,继而在家设馆授徒三年。1898年,进岳麓书院短期学习。是年,湖南维新运动进入高潮,他积极加入湖南维新派组织“南学会”,并决心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以实现其救国救民之理想。1903年3月8日赴日本留学途中登岳阳楼,写下一首五言诗:

大地争龙日,英雄虎变时。苍凉万里感,浩荡百年思。

日月白光耀,江山孰主持?登楼一凭眺,此意竟谁知。

到了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专修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授法等专业知识。1907年毕业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深造。1909年春,离开日本来到伦敦,进入苏格兰爱伯丁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教育学。1912年毕业后又到德国考察教育9个月。1913年归国,被聘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在教学中他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鼓励学生修学储能。这段时间,他还翻译出版了日本吉田静致的《西洋伦理学》,1920年改版时由胡适亲自作跋,高度赞扬其对学问研究有至死不懈之精神。1917年,北洋政府决定撤销湖南第一师范,成立湖南大学,杨昌济主持湖南大学的筹建。1918年夏,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到京后,杨昌济极力推荐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进京任职,并为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筹措经费。1919年底,杨昌济已患病住院,仍不忘向好友章士钊写信举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他在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则必先重二子。”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在北京德国医院﹙今北﹚病逝,终年50岁。

走出杨开慧故居,旁边是一幢新建的大楼,与板仓场屋一样座西朝东,因地势较高,大楼建得气势雄伟。外观装饰为青白二色,简洁明快,娴雅素淡,具有女性


美的特质。

登上十几级台阶,见门楣上挂着“杨开慧纪念馆”横匾。走进大门,高大宽敞的大厅正面是杨开慧烈士的汉白玉雕像,背景是一幅鲜红的党旗,再后面是国民党


监狱的高墙。杨开慧身穿白色衣裙,迎着晨风,昂首阔步走来。雕像基座正面刻着“骄杨颂”三个金色大字。大厅两侧白色大理石墙壁上分别刻着毛泽东写的两首词。

一首是《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长沙结婚。婚后,杨开慧随同毛泽东在长沙、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杨开慧于1922年10月24日生下长子毛岸英,次年11月生下次子毛岸青。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两人离多聚少,繁重的家庭重担几乎全部落在杨开慧柔弱的肩上。1923年4月,毛泽东离开长沙到达上海,调中央工作。6月,去广州参加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任中央组织部部长。9月,毛泽东返回长沙工作。这年冬天,离开长沙经上海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贺新郎·别友》这首词大约作于这段时间。这首词表现词人夫妻的离别之情,以及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又有慷慨的义无反顾。

另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7年1月,毛泽东的18首诗词在《诗刊》发表,当时在长沙第十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李淑一读后,写信给毛泽东,她把过去毛泽东赠给她丈夫柳直荀一首诗的其中几句回忆起来写在信中,又附带寄上她自己在1933年为怀念柳直荀而写的一首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寂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人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毛泽东在同年5月11日回信给李淑一,同时给她写了这首《蝶恋花》,原题为《游仙》,是针对李淑一《菩萨蛮》一词而作,后正式发表时更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站在展览大厅中读着这两首词,似乎感受到了毛泽东对结发妻子杨开慧的绵绵情意。

走进纪念馆陈列室,第一部分是骄杨颂”。展室以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杨开慧烈士非凡的一生。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母亲向振熙育有一儿二女:长女杨琼早


夭,儿子杨开智,老三杨开慧。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出生在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场屋,7岁进本村杨公庙官立第四十小学读书,后转入衡粹女校,10岁时升入县立第一女子高小。1917年,随父迁居长沙,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1918年,随父迁居北京,在北京大学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期间与毛泽东相恋。1920年春,父亲杨昌济去世,只得回到长沙入福湘女子中学读书,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任职。1920年7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文化书社,缺乏经费。杨开慧动员母亲将父亲去世时北京大学同事送的“奠仪”捐作创办费。当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1921年夏,杨开慧联络福湘、周南女校5名女生冲破男女不同校的禁区,进入岳云中学读书。当她读到《京报》副刊袁枚功发表的关于女权运动的文章后,随即写了一篇《女权高于男权吗》的文章,抨击封建礼教的旧道德。这一年,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转入长沙自修大学学习。期间在中共湖南支部、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机要和联络工作,及主持湖南青年图书馆工作。1924年1月,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当选国民党中央候

补执行委员,2月中旬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6月初,杨开慧带着母亲、岸英、岸青来上海团聚,住甲秀里石库门﹙今威海路583弄﹚。杨开慧在上海除了做家务外,还经常到小纱渡路工人夜校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1926年10月,毛泽东调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赴武汉任职。杨开慧与母亲一起带着小孩回到长沙,住望麓园6号。当时杨开慧怀有岸龙,仍坚持在望麓园为毛泽东整理农民运动考察材料。1927年2月,毛泽东、杨开慧又先后到达武昌,住都府堤41号。3月,在杨开慧的协助下,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式定稿,首先发表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上。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开始搜捕、杀害共产党员。杨开慧被迫回到板仓场屋,坚持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国民党军阀何健得到消息,派特务将杨开慧母子押到长沙。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任卓宣叛徒对何健献计道:“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对杨开慧说,“只要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杨开慧毅然决然地回答:“死不足惜,唯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敌人见不能动摇她的意志,11月将杨开慧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时年29岁。

杨开慧曾在狱中留有遗言“牺牲我小,成功我大。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作俗人之举。”当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得到杨开慧被杀害的噩耗,悲痛地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字,并托人辗转给板仓杨家寄去30块银元,当地农民以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为杨开慧修墓立碑。

纪念馆中设有杨开慧三个儿子的介绍。193011月杨开慧被杀害时岸英8岁,岸青7岁,岸龙3岁。1931年春节前夕,由孩子的叔叔毛泽民安排将三兄弟送到上


海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同年5月,岸龙因患细菌性痢疾夭折。不久由于叛徒告密,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紧急解散。岸英、岸青被安置在地下党员的家中。后来由于形势紧迫,兄弟俩只得流浪街头。他们推黄包车,住破庙,当报童,度过了一段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19366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破庙里找到了岸英、岸青后,安排他们秘密前往苏联。

到了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市莫尼诺共产国际第二儿童院、伊万诺市共产国际第


一儿童院居住和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岸英主动要求上前线战斗,岸青积极投身支前活动,斯大林称赞他们“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1942年6月,岸英参加了苏联红军,先后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于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被授予中尉军衔,担任坦克部队连指导员。1946年初,岸英回国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8月—9月,在河北平山县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简朴的

婚礼。母亲牺牲后,岸英时刻挂念着外婆,1950年5月22日,外婆八十大寿,岸英专程来到长沙给老人家祝寿。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岸英义不容辞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不幸在美机轰炸中牺牲。陈列室展出一封毛泽东写给周士钊的信,信中写道:“
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积极主张派兵……要作战就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上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其他任何环境来得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1948年,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同年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愿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1949年7月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从事俄文翻译,参加了部分马列经典著作、政治理论著作、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翻译工作。之后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著作。岸青虽然身体伤残,但他始终关心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始终朴实低调,默默奉献。

展室另有岸青夫人邵华的介绍。邵华,湖南石门县人,1938年10月30日生于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下,读完小学、中学,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与毛岸青结婚,1970年调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作,历任政治部宣传干事、计划组织部对外学术联络处正师级研究员、军事百科研究院副部长﹙正军级少将﹚等职。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中共党史、军事科学理论研究,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杨开慧纪念馆南侧一座小山叫棉花坡,坡上有杨开慧烈士墓园。从纪念馆出门右转数十步就是通往墓园的台阶。台阶很高,起点立有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大型花


圈。台阶两旁的绿化带里有汉白玉雕刻的八个大字:开慧烈士,永垂不朽,两边挺拔的苍松翠柏似肃立的卫兵,环境庄严,气氛肃穆。我们踏着台阶一步步登到山顶,纯白色的杨开慧雕像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异常圣洁。基座正面刻着二行金字:

骄杨”“1901—1930”。

雕像背后是杨开慧烈士墓葬。红色花岗岩边框镶关着一座长方形汉白玉墓,墓前斜放着一块汉白玉墓碑,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下面有一行小字:与杨老夫人


同穴。“母女同穴”是毛泽东的嘱托。我们在杨开慧纪念馆里看到毛泽东写给杨开智的唁函。有介绍说,1962年11月25日,毛泽东得知杨开慧母亲逝世,在致杨开智的唁函中嘱托:“与杨开慧我亲爱的夫人同穴”,表达他对杨开慧的深切怀念。


   旁边一块木牌上写着《杨开慧烈士墓简介》:1969年为纪念杨开慧烈士,决定新建杨开慧烈士陵园。9月10凌晨,遵照毛泽东同志的嘱托,将杨开慧烈士和她的母亲向振熙老人的葬棺从原来的地方迁葬到陵园中央,建成现在的汉白玉墓。墓穴后面建设一座高5米,宽14米的诗碑,碑面是用全黑磨光大理石贴面的巨型毛泽东

手书金字《蝶恋花·答李淑一
》。

凭吊过杨开慧烈士墓,走下台阶,回到杨开慧雕像旁边,看见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墓葬。左侧一小片平地上是毛岸英的衣冠冢,墓冢后面立有毛岸英的花岗岩雕


像,黑色花岗岩墓顶放着一本汉白玉雕成的书,书面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枯树赋》,黑色石板上刻着毛岸英夫人刘思齐写的一段话:此24字出自北朝庾信《枯树赋》,岸英牺牲后,主席两次书赠于我,表达他痛失爱子的悲怆,抚慰我新婚丧夫的伤痛。主席晚年常常诵读《枯树赋》,尤爱其中“昔年种树,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直至弥留之际。

念天地之悠悠,得大爱而长存。安息吧,岸英!——思齐敬志


   杨开慧雕像右侧是毛岸青、邵华的合葬墓。墓后立有一尊毛岸青的花岗岩雕像。墓顶平放着三块汉白玉碑,两边的石碑上分别刻着毛岸青和邵华的生平简介,

中间一块石碑上刻的是毛泽东当年写给岸青的一封信。岸青吾儿:前复一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该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过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对于帮助你的大连市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怀的,很尽心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祝愉快!父亲。



读着这封家信,似乎能见到杨开慧牺牲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既当爹又当妈这样一位慈祥父亲的形象。这时,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节选自《杨开慧》一书
1962年,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毛泽东含泪: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杨开慧的三个儿子的保姆,与毛泽东一家共患难的宁乡妇女陈玉英
伟人毛泽东(一)
1960年,毛泽东岳母过寿,主席给杨开英写信:寄二百元,由你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