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耐人寻味的“剥皮诗”
耐人寻味的“剥皮诗”


  说起剥皮诗,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剥皮诗指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框架,仿拟或改动部分诗句,赋予诗新的内容的一种诗体。因其植根于名篇肌体之上,借助于名篇的影响力,与原诗相比往往还会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极易为人们所接受和传诵。所见“剥皮诗”较早的是唐代,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可是他言行不一,谁向他行贿,他就优先录取谁。于是士子对其诗“剥皮”,将每句前两个字删去,顿时诗意大变:“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唐代诗人杜牧著名诗作《清明》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也写出清明时节易使人缅怀逝去亲友的那种心情。这首诗清新隽永,寓意深远,千百年来流传很广。古时有些文人骚客酒后茶余,将它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有人改为五言诗:“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牧童指杏村。”有人改为六言诗:“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清末翰林赵熙,为当时巴蜀的五老七贤之一。他把这首七绝改成了词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有趣的是有人将它改为袖珍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场景:雨纷纷。人物: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演时,幕后又幽婉地唱起这样的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原七言绝句28个字,改动了标点符号,成了一首常改常新的清明诗。

  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百姓纷纷避居山野,塾师也都没了饭碗。有人仿效杜牧《清明》而作:“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清代满人绍昌曾仿杜牧《清明》,作《中秋即景》诗:“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笔者注:高升,绍昌随身仆人。)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革命群众仿拟杜牧的《清明》,写了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泪纷纷,悼念总理哭断魂。借问为何有阻碍?阴风起自阊阖门。”道出亿万人民哀悼周总理、痛恨“四人帮”的心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出版社学术书籍滞销,就不给作者稿酬,而以书籍代之。某晚报曾经刊登出一篇学者卖书的故事,并附录一首诗:“作者掩面泪纷纷,书成之后欲断魂。借问专著何处有?秀才近指自家门。”读罢这类剥皮诗,不免令人对专家、学者产生同情之心。

  当今,有些领导干部借“下乡”“深入基层”为名,吃喝玩乐,老百姓很反感,有人仿《清明》诗作诗二首予以讽刺,其一:“官车队队出纷纷,鸡鸭猪羊吓断魂。红面关公在何处?百姓遥指杏花村。”其二:“某局近日乱纷纷,群龙无首欲断魂。借问局座何处有,秘书遥指度假村。”

  《清明》诗脍炙人口,一经“剥皮”更有味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发人深省的茶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糟糕,她真真被玩“坏”了
天下第一诗
盘点《清明》诗的“N种”改写法
诗与词的转化
关于清明节诗后续
巧读《清明》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