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士孙髯的“天下第一长联”与"元跨革囊"

   云南昆明滇池岸边的大观楼有一副对联,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共180字。

    据我所知,在字数上超过此联的还有,比如四川江津才子钟耘舫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字数竟多达1612字,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但从意境及艺术价值来看,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应该更胜一筹。它上联描写的是滇池风光,下联记录了云南的历史,文字精美,意境深远,情景交汇,气势上足可以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相媲美。共中“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更是道出了人间世事的沧桑和无奈。



孙髯翁小像


    这副对联出自清朝乾隆年间的寒士孙髯之笔。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1711年,故于1773年。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自小随父寓居昆明。他博学多识,一生特立独行,青年参加童试时受到无理对待后,拂袖而去,从此不复与考,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孙髯一生不得志,可他却没有陷于愤世嫉俗,更没有沉沦和堕落,而是写出了如此悲天悯人,宁静致远的浩荡文字,可见他的开阔胸怀和人生境界。

    长联中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四个朝代在云南发生的历史事件。而“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的两个典故恰好在我最近审阅的《忽必烈风云传》(同心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上下卷定价:78元)中有过具体的解读。“宋挥玉斧”说的是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曾试图一举收回大理,但由于大渡河水流凶险,宋军无法涉水渡江。传说赵匡胤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叹曰:“此外非吾所有也。”由此轻率的一句话,就将云南的大片土地排除在了宋朝的版图之外。而“元跨革囊”则记录了元朝对大理的收复过程。1252年,忽必烈向其兄蒙哥汗提出了先征服大理国,然后从侧背形成对南宋包围的战略构想,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第二年,忽必烈便率十万大军经四川,翻越瓦哈山(今大药山),来到今宁蒗县境内的汹涌的金沙江边。此时,忽必烈同样面临着当年赵匡胤的问题——进或者退。忽必烈利用牛羊皮制成革囊,将革囊用绳索绑在纵横交错的木棍或竹子上,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宋挥玉斧”注定了赵匡胤和大宋朝先天的软弱和不思进取;而“元跨革囊”则不仅概括了忽必烈横渡金沙江的壮举,更预示了忽必烈胸怀远大,统一中国的雄心和伟业。


 

《忽必烈风云传》生动描写了这一过程。当时,忽必烈率领十万蒙汉大军经六盘山、走塔拉(甘肃与四川之间的要道),又通过吐蕃诸部控制的雪山草地、大渡河、金沙江等复杂地理条件的地区,然后以闪电般的攻势进入云南,收复了大理。这次远征被史学家和军事家称为史无前例的全天候艰苦行军。据说在世界历史上,大概只有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率军在安第斯山艰苦行军,突然出现在智利境内,痛击西班牙殖民者的那一次成功的战役可以与忽必烈的远征大理相提并论。

    1253年12月,忽必烈大军兵临大理城下。当时,大理国由高祥、高和两位奸臣把持,他们不但不投降,反而杀了蒙古的信使后逃跑。忽必烈大怒,下令屠城。好在张文谦、刘秉忠、姚枢等随军儒士的及时劝谏,忽必烈“裂帛为旗,书止杀令,分号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的村庄——云南丽江市宝山石头城
元世祖忽必烈:不能不说的皇帝
郭正文与羊皮口袋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22、大蒙古国长途跋涉攻灭大理
云南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赏析
革囊渡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