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宿迁特色地名仰脸河河水逆流

盘点宿迁特色地名 仰脸河河水逆流

 作者:徐其崇王家权 来源:宿迁新闻网

 

地名,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印在宿迁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里。地名见证了老宿迁的兴衰,它们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名片”,浓缩着古代宿迁的历史或民俗,也是我们今天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凭据。随着中心城市的开发建设,不知道有多少老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通俗传统张庄、李庄、等庄……记者对有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有风格的、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地名进行探寻,以供读者欣赏回味。

 

 

仰脸河 河水逆流很“任性”

 

仰脸河亦称陈家河,位于宿豫区新庄镇与关庙镇交界处。仰脸,是指人的脑袋向后倾,下巴延伸的状态。仰脸河就是借喻人违背自然规律而取的名。宿迁地势大都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水的流向为向南、向东或向东南。仰脸河的水流原本是向西南方向流淌的,近百年以来,仰脸河水却一直向东北方向流淌,故而得名仰脸河。

 

现在的仰脸河已成为排涝渠,长度不足两公里,河堤宽不足8米,河床不足两米。宿沭一级公路仰脸河中桥以南的河堤几乎成为小毛渠。据紧靠桥东首窑庄村上了年纪的人说,从他们记事起,仰脸河无论水大水小,都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的,不是雨季河床几乎干涸,从桥向东北约两公里,河水最终流入耿大沟。

 

白鹿湖 渔歌回荡成一景

 

马陵山脉的嶂山以东为侍岭,起伏数十里,东抵沭阳境内。宿豫来龙的路墩、凤凰墩、保安的韩集、关庙的董墩等一线地势高于西首,往西南方向的小坡墩、大坡墩至二洼的地势高于北部。西线路墩至来龙街至新庄的曹墩至陈墩地势高于东边。这样的地势自然形成了一个不规则“0”型洼槽,成为方圆达50多华里的湖泊。因湖中有尖墩的高堆,故湖名叫尖墩湖。明代嘉靖庚申年间,在来龙街西,有白鹿郊游,人们把此村称之为白鹿村,把尖墩湖也称之为白鹿湖。

 

白鹿湖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湖内鱼类繁息,渔舟甚多,在风清月明中,举网得鱼,歌声回荡。明万历宿迁县志记载,这里为宿迁八景之一——“白鹿渔歌”。明末,宿迁曾有一位名叫陆奋飞的爱国志士隐居于白鹿湖湖中的“陆墩”。陆奋飞是明万历四年进士,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江西饶州知府、分守九江道参议等职。他为官清正,直言敢谏,严词拒绝清人的劝降。南归途中,他得知南京沦陷的消息后,回故乡宿迁,隐居于白鹿湖中的东柳洲(也称陆墩),以示不履清土。宿迁人民出于对他的怀念与崇敬,从清代起,陆墩被列为宿迁名胜古迹之一,并载入《宿迁县志》。风雨沧桑,现已难寻陆墩的地点了。洪涝雨季,受地势的影响,水不能东流或南下,只能从西南方向流淌,途经陈家河、朱家沟再经龙虎山流入浏老涧。清朝中叶,朝廷开挖六塘河、沙礓河等河道,白鹿湖湖水全宣泄,干涸为农田,“白鹿渔歌”美景也随之消失。此后,陆续有人来此开荒定居,逐步形成了村落。

 

城头榆 城墙砖缝出神奇

 

这是宿城老地名,位于宿迁南城墙,迎薰门与河清门城墙上方之间,在城墙顶部从城墙青砖缝内长出的一株小叶榆树。树身下边紧靠城墙壁,树身中间与上端稍北倾。距离地面高有七八米,树根牢牢地扎在砖缝里,不沾土壤,仅靠吸收砖缝内存下的雨水。据说树龄近400年,当初的小树变成了老树,树径达25厘米左右,高度达3米之多,树冠有5米之余,苍劲壮观,夏季枝繁叶茂,层次分明,从城池内眺望,好似一株迎客松。城墙建于1594年,历经多次复修,后因其限制城市建设发展,已于1952年拆除,一处美景及自然地标也就消失了,而留在宿迁人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二里半 小道两旁风光美

 

二里半是六塘河与运河之间弯曲的东西路,方圆几十里的人从城内前往骆马湖或西北片的人向西南片走亲戚办事,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走“二里半”是近道。此路虽不宽,可路道平整,两河之间风光秀丽,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接近洋河滩。河塘内荷花更是美得醉人,凉风吹拂,格外清爽,是夏日休闲最佳的去处。

 

二里半指的是从船闸到船舶登记处的路程有1250米。二里半的另一说法是从船闸到小闸处(六塘河与运河之间),小闸的位置叫二里半。实际距离也要有两公里之多。因为是人们叫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太认真叫板,现在的路名叫杨柳路,知晓的人不太多。

 

杂八地 多个姓氏集居处

 

杂八地这个地名不是指土地杂乱,而是指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姓氏、不同时间、不同职业的人汇集居住在一起,因此就有了这个“另类”的地名。杂八地这个地名位于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居委会,清末民初年间,有十余户不同姓氏的人到此安家落户,姓氏分别有吴、王、管、夏、李、孙、周、曹、董、朱、刘、薛。经过近百年的繁衍生息,现已达170余户,充满着传奇色彩。起初有一户晁姓,夫妻无儿,招女婿姓董倒插门。星移斗转,董姓之人抱养一女姓田,谈婚论嫁时又招一姓薛的女婿倒插门。

 

除此之外,宿城区龙河新城镇、耿车镇也各有一处地名叫杂八地。

 

朱海 方言催生一个“海”

 

朱海是宿城区王官集境内的一个村名,朱海并没有海,但是有人工开挖的水库。这个“海”不是大海的“海”,而是我们宿迁地道的方言,是“坏了”、“毁了”、“破了”、“拉倒了”的意思。200多年前,姓朱的人家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建起了集市,又因黄河在这里破口了,就是宿迁方言“开口子了”,黄河大堤冲毁了朱家集市,方言称作“海了”。这个地名只有宿迁人才能解读,乡土气息极为浓厚。

 

另据了解,周边新沂市邵店镇也有个地名叫叶海,除姓氏不同,其意思相近。

 

亨闸 过闸只闻叹气声

 

清朝时期,亨闸是在运河上建的一座闸,过量收取船民钱财,船民无不唉声叹气,因此被称为亨闸。据当地姓韩老人讲,闸是为了调节上游航道水的充沛量,水多河宽。原亨闸水位上下落差约有两米,闸的宽度约有8米。亨闸是中运河里船只必经之处,原河道向南有1公里路向西转,后航道被理直,原河道包括亨闸荒废。

 

这位老人还说,以前的船都是木船,船没有现在这样大,宽度只有两三米。下游的船过闸用绞车顺着斜坡往上游拉,船体过半时船头扑通落入上游河中,船尾翘起。上游的船往下游去是把船头打起,担在闸台上(坡头)用绞车牵引往下游放。船落入下游时落差大很危险,船体容易受损,弄不好船体会断裂,货物沉入水底。1950年的时候,闸墙所有条石都被拆除,现在成为鱼塘。但是亨闸原基础位置没有改变,仍与运河水势相连,位置在宿豫区下相街道境内。

 

奇妙 很多地名有个性

 

记者在走访搜集过程中了解到,宿迁具有个性的地名不胜枚举,它们都有着鲜明个性。

 

船行:130多年前,张守平在运河大堤集市上开行经营船上货物买卖,就是现在所称的交易市场。故称此处为船行,在宿城区洋北镇境内。

 

公墩:该村原仅有一户人家,其喂养的公鸡每天到屋旁树墩上啼叫,行人来往称之为公鸡墩,简称公墩,在宿城区王官集境内。

 

茅草张:从前张姓村庄很穷,土质贫瘠,光长茅草不长粮食,故而得名,在宿城区王官集境内。

 

楼底:因村内原有张姓财主盖的楼房较高,其他人全部住平房,故称楼底,在湖滨新区皂河镇境内。

 

张庙:山东张玉祥赴苏州途中被贼杀害,尸体漂至此,家人寻觅至此,建庙塑像,后来这里就叫张老庙,在宿城区项里街道境内。

 

下庄:100多年前,该村有个陈二祖,县长以下官吏路过此处都要下马因此而得名,现在为下庄行政村,在宿城区埠子镇境内。

 

黑骨庄:此村过去有一财主,心毒手辣,外号“黑骨头”。在罗圩境内。

 

魏口:相传180多年前,魏姓县官在此监督堵塞黄河决口,因决口未堵住投河自尽,众人遂称此处为魏口,在宿城区洋北镇境内。

 

林宫:清乾隆四十四年下江南时,在林家庄建立临时行宫,众称林宫,在宿豫区仰化镇境内。团庄:原名“鬼庄”,群众认为不好,更名为团庄,意为团结之庄,位于宿豫区丁嘴镇境内。另一个说法是,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葬了许多死人,众称乱坑头,新中国成立后兴建村庄,取团结之意,故取名团庄。

 

穿心朱:原名朱庄,1947年人们为行走方便,在庄子中间开条路故称穿心朱,在宿城区龙河新城境内。

 

峡山口:100多年前,两家徐姓屋山之间空隙是交通要道口,故众人称为峡山口,在宿城区耿车镇境内。

 

凤凰李:200多年前,李姓门前有两棵松树,修剪成凤凰样子,因此而得名,在宿城区双庄镇境内。

 

老营:在老县城北10公里处三台山,宋代抗金英雄韩世忠和金兵交战时的老营盘,周围四面壁立,沿此向西北1公里有晒米城,相传为宋将屯兵时晒米处,因此而得名,位于湖滨新区晓店镇境内。

 

侉棚:新中国成立前有一个山东人,宿迁人称为侉子,在此盖棚卖盆而得名,位于曹集乡境内。

 

洪档:此村原有一个洪姓人开的旅社,宿迁土话把旅社称档子,因此得名,位于宿豫区来龙新城境内。

 

太和平:该村系骆马湖太平、和平两个生产队迁居而成,取其首尾字得名太和平,位于宿豫区新庄镇境内。

 

五魁庄:过去此庄有5个男子会拳术,外人不敢侵犯,人们就称此庄为五魁庄,在宿豫区保安乡境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宿迁洋河仓集胡庙地名由来
悲伤逆流成河经典语录
国家确认!省里确认!宿迁这些乡镇要崛起!快看有没有你家!
逆流若河
我的诵读:悲伤逆流成河
尘埃落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