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 


 谢脁
 
     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两句云: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大诗人李白一生对许多历史人物都抱有不同的程度的欣赏,但主要因诗名诗风之故而由衷倾倒折服的,毫不保留并引为知己同调者,恐怕只有南朝诗人谢脁了(谢眺曾在宣城做了一年多的郡守)。他说:“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讽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当登上九华山落雁峰时,李白还想着谢脁:“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可知李白随时随地都很想读谢脁的诗。
 
    不仅仅是李白,和谢脁同时的沈约也称许他道:“二百年来无此作也。”萧衍也称赞他说:“三日不读谢诗,即觉口臭。”沈德潜《古诗源》说:“灵心秀口,每诵名句,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刘熙载《艺概》说:“谢玄晖以情韵胜……语皆自然流出。”
 
    我们不禁要问:谢眺的诗歌究竟有多大魅力,令那么多诗人竞折腰?何义门评谢眺诗云:“(谢)化艰为易,去重就轻,以其略浮词为取真色,所琢炼者在意象、物情之间耳。”在李白吟咏谢眺的15首诗作中,绝不多数都是对其诗风及其人或赞赏、或怀念的,请看——
 
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汕望金陵寄殷淑》)
 
九华落雁峰,此山最高。(《云仙杂记》)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公亭》)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送储邕之武昌》)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州谢眺北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登宣州谢眺北楼饯校书叔云》)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李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孙观《送珊定侄归安南序》云:“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灵鬼冢,魑魅之穴,猿穴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为诗,疏宕有奇气。”李白自己也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与谢眺相比,其一生周游领域要广阔得多,他的脚印曾踏过:峨眉山、白帝城、三峡、荆门、金陵、泰山、赤壁、姑苏、洞庭、宣城、渭水、终南、五老峰、镜湖、天台、黄山、扬子江、黄河、娄山关……
 
    每一地方,李白不仅仅是短暂的观光,而是用他特有的文笔为世人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的图景。他笔下的山水及人物活动,或宁静淡雅、孤寂清幽,或飞动飘洒、舒卷自如,或诚挚坦荡、温情袅袅……刘熙说李白一生“幕天席地,友月交风”,他比谢眺更有一份亲近与默契。
 
     谢眺在一些清新淡远的诗篇中,我们仍能隐约可见其纤弱而不安的灵魂,在水色天光中浅吟低唱,在抒情中略带淡淡的忧伤。而李白也摄住了万物之魂所在,水之清莹,山之空翠,月之素洁,更重要的它已成为诗人困顿飘泊人生得以安歇之所在。诗意地栖息在这灵光之上,享受并快乐着,如他的诗歌所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借。”
 
  “诗传谢眺清”,但李白对于谢眺的诗歌,不是刻意模仿,邯郸学步,而是悟其精要,得其神韵。不妨看一组李白点化谢眺之诗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绮霞。(李白:《落日忆山中》)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李白:《雨后望月》)
 
     朱熹称“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即是指李白能汲取谢眺等人积累的经验,唯其对法度从容自如之运用,方能却除雕饰之痕迹。我想,李白倍出推崇谢眺,来源于他,又高于他,在于李白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浑融一气,在于他感性的生命张力。如刘熙所云:“学太白者,常曰‘天然去雕饰’足矣。余曰:此得手处,非下手处也。”


李白 


 谢脁
 
     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两句云: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大诗人李白一生对许多历史人物都抱有不同的程度的欣赏,但主要因诗名诗风之故而由衷倾倒折服的,毫不保留并引为知己同调者,恐怕只有南朝诗人谢脁了(谢眺曾在宣城做了一年多的郡守)。他说:“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讽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当登上九华山落雁峰时,李白还想着谢脁:“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可知李白随时随地都很想读谢脁的诗。
 
    不仅仅是李白,和谢脁同时的沈约也称许他道:“二百年来无此作也。”萧衍也称赞他说:“三日不读谢诗,即觉口臭。”沈德潜《古诗源》说:“灵心秀口,每诵名句,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刘熙载《艺概》说:“谢玄晖以情韵胜……语皆自然流出。”
 
    我们不禁要问:谢眺的诗歌究竟有多大魅力,令那么多诗人竞折腰?何义门评谢眺诗云:“(谢)化艰为易,去重就轻,以其略浮词为取真色,所琢炼者在意象、物情之间耳。”在李白吟咏谢眺的15首诗作中,绝不多数都是对其诗风及其人或赞赏、或怀念的,请看——
 
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汕望金陵寄殷淑》)
 
九华落雁峰,此山最高。(《云仙杂记》)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公亭》)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送储邕之武昌》)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州谢眺北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登宣州谢眺北楼饯校书叔云》)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李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孙观《送珊定侄归安南序》云:“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灵鬼冢,魑魅之穴,猿穴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为诗,疏宕有奇气。”李白自己也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与谢眺相比,其一生周游领域要广阔得多,他的脚印曾踏过:峨眉山、白帝城、三峡、荆门、金陵、泰山、赤壁、姑苏、洞庭、宣城、渭水、终南、五老峰、镜湖、天台、黄山、扬子江、黄河、娄山关……
 
    每一地方,李白不仅仅是短暂的观光,而是用他特有的文笔为世人描绘出一幅幅绚丽的图景。他笔下的山水及人物活动,或宁静淡雅、孤寂清幽,或飞动飘洒、舒卷自如,或诚挚坦荡、温情袅袅……刘熙说李白一生“幕天席地,友月交风”,他比谢眺更有一份亲近与默契。
 
     谢眺在一些清新淡远的诗篇中,我们仍能隐约可见其纤弱而不安的灵魂,在水色天光中浅吟低唱,在抒情中略带淡淡的忧伤。而李白也摄住了万物之魂所在,水之清莹,山之空翠,月之素洁,更重要的它已成为诗人困顿飘泊人生得以安歇之所在。诗意地栖息在这灵光之上,享受并快乐着,如他的诗歌所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借。”
 
  “诗传谢眺清”,但李白对于谢眺的诗歌,不是刻意模仿,邯郸学步,而是悟其精要,得其神韵。不妨看一组李白点化谢眺之诗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绮霞。(李白:《落日忆山中》)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李白:《雨后望月》)
 
     朱熹称“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即是指李白能汲取谢眺等人积累的经验,唯其对法度从容自如之运用,方能却除雕饰之痕迹。我想,李白倍出推崇谢眺,来源于他,又高于他,在于李白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浑融一气,在于他感性的生命张力。如刘熙所云:“学太白者,常曰‘天然去雕饰’足矣。余曰:此得手处,非下手处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人长忆谢玄晖(上)
李白最崇拜的诗人是谁
山水师祖谢朓
回乡记之七:一生低首谢宣城
解析:大诗人李白,把颠沛流离过成了诗和远方
他让李白崇拜一生,因为他李白痴迷宣城,一首清丽绝唱道出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