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太祖和宰相为了谁掌官印斗嘴 权力却旁落他人

宋太祖和宰相为了谁掌官印斗嘴 权力却旁落他人


本文共5010字,阅读时间约为9分钟。

改年号之后,还得有相应的重大举措。乾德二年(964)正月,老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又递上了请求退休的奏折。三位早就看出来了,就像天气预报说的那样:“早晚有小雨。”大宋朝的宰相,早晚得是人家赵普的,我们在这里挡着,纯粹是让皇上为难。

人家这三位,已经是第N次向太祖爷递交辞掉宰相职务的申请报告了。人家有眼力见,不像现在的一些干部,占住县长、处长的位置死不撒手。有没有能力,碍不碍事全不管,只要能占住茅房,拉不拉屎那是另外的事情。那别人呢?“别人?先憋着吧,我花多少钱,费多大劲才爬到这个位置上来,我还有心管他们!”

赵普想当宰相,太祖本来不想让三位离职,三位都是后周的老臣,同时在自己禅位的时候,人家都完全站在自己一边,稳定了朝廷,稳定了国内政局。要论功劳,那得说大得不得了。而且三位熟悉朝中情况,工作认真细致,开国以来,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虽然没有很“创新”的行政伟绩,但绝对是和平时代宰相的优秀人选,对于顺利完成权力的过渡与交接,起到了任何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

太祖几次挽留,人家却不想这样拖延下去,妨碍赵普升迁,也耽误太祖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太祖无奈,下诏批准:以范质为太子太傅,王溥为太子太保,魏仁浦为左仆射(宋初的左仆射是虚衘),三人从此不再主理国家政务。

三天以后,太祖又下诏令,赵普改任中书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时不再担任枢密使。枢密使改由集贤殿大学士、宣徽北院使、三司判官李崇矩担任。

读者诸君,如果前不久李处耘没有因为跟慕容延钊互相上奏被责罚为淄州刺史,那么今天的枢密使,大约就轮不到李崇矩了。这就是命运,人的命运有时还真是难以把捉。

原来的宰相和枢密使都有签署的权力,这次赵普接受任命以后,太祖却没赋予他签署的权力。

赵匡胤画像

一天,太祖正在资福殿,赵普就借着奏事的机会,进来找太祖。“不是已经说完了事情吗?没事就走吧,还在这愣着干什么?”“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宰相的签署权,您还没有发放,我没法正常工作。您看是不是再下道圣旨……”赵普诡谲地偷看了太祖一眼。“爱卿,签字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你就只管把应该怎么办的结论性文件拿来,我替你签字画押,也免了你一份劳苦,你看这么着行不?”跟这句话一起说出的,是太祖诡秘的眼神。“陛下那么繁忙,我正应当替您分忧,怎么可以再劳您驾替我签字?而且从前也没有这样的先例。”赵普又偷看了太祖一眼。太祖看到了赵普的眼神,故作镇定地说:“那咱们就创一个先例,这样的话……”“没有这样的话,这样不像话。”赵普急了。“今天我还非要你说说,我哪里不像话。说不清楚,宰相你就不要当了!”太祖有点儿火了。

赵普知道自己刚才一着急,情绪出错了。但是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往回退也没用了,只能不卑不亢地迎上去:“您让我当宰相,却不给我签署的权力,让人家当官,却不给人家官印。烧香不叩头,逗佛玩呢吗,这不是。”“什么?你竟敢在我面前装佛?佛也得归我管,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权力最大!”“权力再大您也得讲理呀,不讲理,有权力也难以实行不是?权力再大也没有道理大吧?”“你是说道理比我大?”“当然了,道理最大!”“那好,既然道理最大,那你说出个像样的道理来,我听听。”“这还用说吗?古往今来,哪有不拿印的官,手中没有官印,如何取信于民?”“印就放到我这里,我帮你盖,怎么能说没官印呢?”太祖放缓了语气,偷睨了一眼赵普。“这样不方便,每次都得来找您,也打扰您休息。”赵普也放松了语气。“我不怕打扰,我半夜都不休息,难道你还不知道吗?”赵普愣愣地看了太祖好久:“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万一有急事,需要宰相签署,耽误了您的大事怎么办?再说了,要玩,咱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没规则,怎么玩游戏!”

太祖不再说话,喊下人上茶,吩咐由翰林学士陶谷和窦仪访查历朝旧典,看有没有宰相不签字的先例。

赵普这下心里真轻松了,他了解太祖,这就是退让了,找个台阶。于是赶紧站起身,向太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还是圣上英明!毕竟是我看着长大的。”太祖这气:“你他妈才是我看着长大的,王八蛋,还不赶紧给我滚?”“滚,滚就滚,咱说滚就滚。”赵普故意做出要躺在地下打滚的样子。赵普走出大殿的时候,还听见太祖在背后扔出一句话语:“要是有皇帝代宰相签字的,看老子怎么处置您!”“哼!”赵普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头也没回,一溜儿小跑离开了资福殿。

第二天翰林学士陶谷上言:“自古宰相未尝缺位,只有唐朝太和年间,因为甘露事变,数日之间没有宰相。但当时还是有签署宰相公文的官员,左仆射令狐楚就是其人。现今尚书是南省长官,可以签署。”窦仪却上言:“陶谷所言,不是平时正常的情况,不可据以为凭证。今皇弟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也。”

太祖听罢,赶紧接住话茬说:“还是窦学士有学问,就按窦学士的说法做。”

赵普忙乎了一圈,宰相的签署权却落到了太祖爷的弟弟赵光义的手里。不管落在谁的手里,总算从皇帝的手里把宰相的签署权要回来了。

又过些日子,皇弟、开封府尹赵光义乘着太祖心情不错的当口,贴近身边对太祖说:“皇帝哥哥把宰相的签署权给我,都是为了我好,但是让别人听起来不太好听。自家当皇帝,自家弟弟签署宰相公文,人家宰相心里能舒服吗?这样不利于发挥赵普的积极性。其他官员看着,心里也会打鼓,还是由他签署的好。”太祖觉得有理,又碍于众目睽睽,就慢慢把宰相的签署权,还给了宰相赵普。

赵普跟太祖为了宰相签署权斗嘴的故事,您可千万别当笑话听。赵普帮助太祖限制禁卫军将领的权力、限制地方节度使的权力、限制地方州郡长官的权力,为的是避免晚唐五代以来割据分裂局面的再度重演。宋太祖想着这样的集中权力,有利于天下的稳定,当然也是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赵普希望限制武将和地方长官的权力,也想限制宰相的权力,但他跟宋太祖怀着同样的心理:不想限制自己的权力。

从个人的角度讲,赵普帮助宋太祖收回各种因为战乱而分散掉的权力,差点作茧自缚。他自己作为宰相的权力,险些被太祖收回去。

其实赵普这个人也很贪恋权力,因为他贪恋权力,又跟太祖有无与伦比的至密个人关系,所以才能保住自己的宰相权力。但是,宰相的权力不是他的,因为在他之后,还会有宰相,他当宰相保住了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保住了宰相的权力。

赵普画像

在传统的家天下格局之下,如果连宰相的权力都被剥夺了,那就专制透顶了。专制透顶,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彻底完蛋了。各位只要抬抬眼,看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知道了。

朱元璋为了把所有的权力都拢到自己手上,以“试图谋反”的罪名,杀掉了宰相胡惟庸。这还不算,他又借“胡惟庸谋反”的借口,把宰相给取消了。所以,明朝是一个没有宰相的王朝。听起来有点滑稽,其实还有更滑稽的,他为了传达自己的政令方便,设置了所谓的“大学士”。看上去好像跟宰相差不多,其实有如天壤。各朝的宰相跟明清时期的大学士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量上的。不但是谁的官位是一品、二品或者四品、五品,也不是谁的工资一万,谁的工资一千的问题。大学士跟宰相的差别是本质上的。明清时期的大学士,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国家政要。私人秘书因为没有“公职”,从而也就可以没有公心。因为他只为一人服务,他也就只能唯一人之命是听。宰相是国家公职人员,职业所系,他就不得不办公事,从而也就不得不有公心。即便他是个极其自私的人,他也要顾及公众利益和公众的议论。就算你不给他工资,他也是宰相。而明清的所谓大学士,你给他多少薪水,他都是私人秘书,他只是皇帝个人的爪牙或者鹰犬。

身任宰相的人,虽然因为公心大小和个人修养的不同,表现出忠奸优劣等不同的情状。从历史的角度看,虽然个别宰相,甚至很多宰相都不怎么样,利用职权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甚至试图篡夺皇权之类。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免他、杀他,但是你不能把宰相这个国家领袖的位置给撤掉。撤掉以后,国家已经不是国家,而彻底变成了私人家庭。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撤掉宰相,使后来明朝的政治越来越坏,大思想家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宰相始。”其实这话都客气了,明朝不是无善治,根本就是无治。不想治,不为治,不能治。撤掉宰相的王朝,用咱家乡的土话来说,那可就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

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家天下王朝里少有的几点亮光之一。扑灭这点亮光以后,传统政治在国家的意义上,就彻底一片漆黑了。

根据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权力欲是人类生命中最原始的冲动之一,来势非常凶猛。占有权力,尤其是占有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自然是皇帝们的最大野心。当然,也可以叫做雄心。而权力一旦失去必要的控制,就会随心所欲,就会泛滥成灾,就会比洪水猛兽更加肆无忌惮。哪个皇帝不想占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哪个皇帝不希望把天底下所有的权力,都垄断在自己的手中?其实宰相的任免还不都在皇帝的手上?但是,宰相虽然限制不了皇帝的权力,多少可以对皇帝的权力,产生一点牵制的作用。就这点牵制,皇帝都不想接受。汉武帝在三、五年内就杀了好几个宰相,吓得大臣们谁也不敢当宰相。这您不知道吧?

宋太祖也想把宰相的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赵普不让。赵普不想只当形式上的新郎,他要进洞房!宋太祖没有办法,不想让人说三道四,就只能答应他。两人都是怀着各自的私心,却使得大宋朝在开国之初没有像明朝那样,走进政治的死胡同里去。王船山先生管类似的情况叫做“天道的假私济公”,而德国的大哲学家黑格尔则称这种情况叫“理性的狡狯”。其实意思差不多,都是指“上天”或者“理性”,会利用人的自私心理和祈望,通过相应历史人物的个人私欲的实现,来推进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公共的价值和公共的目标,伴随历史人物个人私欲的实现一同完成。

赵普在为自己的实际权力进行辩护的过程中,不小心说出了一句“道理最大”的话。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句话一直被大宋朝后来的大臣们拿来作武器,为了实现君臣共治天下的目标,不断继续努力。皇帝没有办法,也只能不断重复这样的话,好表示自己知书达理,好表明自己不是不明事理,不讲道理的皇帝。

实话实说,皇帝本人原来都是讲些道理的。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就很少讲道理了。因为他们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只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到了这样的时候,多半都以为自己有理,甚至以为只有自己才站在理上。以为有权就有理,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当成公理,而别人却只能贯彻落实,从而也就无权便无理了。太祖爷的英明,并不在于他真想把权力分给宰相或者其他官员,而在于他不会用武力驱除干扰自己权力独断的外在力量,他真有一份仁爱的心肠。虽然他想得到绝对没有控制的权力,但他也不想被人说自己不讲道理,更不想被人说成是暴君。太祖爷的心里还有所怕。人的心里一旦没有害怕的感觉,那就真像和尚打伞一样,无法无天了。到了这种光景,杀人越货,奸淫掳掠,只要自己高兴,就可以锥穿地球,捅破天穹,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了。

所以,中国儒家的伟大经典《中庸》才强调:“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是真正的君子,即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着的时候,也要按照道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切的恶念都容易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在心头闪现;一切微小的不良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限制,都会发展、扩张成巨大的恶行,但是《中庸》虽然伟大,说的只是君子。

这个世界上哪有纯而又纯的君子?谁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不成了石头。但是,政治统治者的私欲一旦不受限制,则将对全社会、全民族、全人类,甚至地球和宇宙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在这方面,咱们得向人家西洋人学习,人家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并且在实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把权力制衡和限制、监督权力的机制,运用得已经很得体、很成熟了。

权力既是一个善器,可以通过它来实现人生的崇高目标,可以通过它去维护公众的利益,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促进合理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权力也是一支魔杖。一旦拿在手里,君子也会变成小人,圣贤也能化为魔鬼。所以,不管谁拿到权力,咱们都得机灵着点,哪怕他是孔子或者耶稣,咱都得一起行动起来,运用社会的和任何可能的力量,严格限制他,制约他,制衡他。同时,还要严密监控他,监督他,监管他。只有这样,才能不使一个人或者一伙人的意志,随意凌驾于万众之上,才能保障咱普通生灵们——仅有的一点既来之不易,又可怜得要命的生存权益不被彻底剥夺、不受无端侵害。

太祖本来想“哄骗”赵普,把宰相的签署权留在自己手里,可是赵普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折腾来,折腾去,折腾得太祖心里很不舒服,正烦着呢,吏部又出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宋真天子 ,一代仁君赵匡胤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的宰相之道
寇准进谏把皇帝拽坐下
这位开国宰相功劳最大,却被开国皇帝罢相,之后被下一任皇帝重用
周末版:宋朝短信(4)
皇帝的不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