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录

近读《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感触颇深。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刻有封建时代维护儒家道统的鲜明烙印,产生过不少流弊,诸如识字教学脱离儿童实际,阅读教学强调死记硬背,作文教学编凑八股文章,等等。对这些“积淀”与“糟粕”,我们必须加以否定。但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先哲们也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对这些“活流”与“精华”,我们也必须予以把握和发展。

下面,略陈三点启示,以求争鸣。

启示之一:熟读。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这说明,“熟读”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必由之路。只要诵读到十分精熟,定能达到“自晓其义”的目的。

古人对读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每教一篇文章,在教师有声、有色、有情、有韵的范读后,要求学生微闭双眼,轻声吟诵,要读出文气,读出感情。学生在读书时,往往像唱歌一样轻松愉快,印象深,记得牢,一旦背熟,便终生不忘。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不是靠什么架空的课文分析,而是依赖于琅琅上口的熟读。但愿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少一点讲解,多一点书声。

启示之二:多作。

在作文教学上,古人提倡勤写多作。唐彪说:“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古代学塾大多规定日子作练写。如清代龙启瑞的《家塾课程》中制定:“逢三、八日作文,初一、十五日作史论及诗赋”。这种细水长流,坚持不懈的训练,能使写作技能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要手笔熟,唯有多作,这是符合从写作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规律的。只靠课本有限的几次作文练习,是难以提高写作水平的。所以,我们要以多作为突破口,增加学生作文历练的次数,重视每次训练的质量要求。

启示之三:广游。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有波浪兼天涌的长江,有远上白云间的黄河;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泰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景色,有“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塞外风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而且有丰饶富足的天然资源,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

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学者非常重视游历,他们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一同列为学习的重要课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南泛湖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西到巴蜀,漫游生活历时10多年,为阅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中小学生,禁于课堂,囿于课本,脱离火热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失误。学生时期,虽不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但为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加阅历,提高修养,一定要接触社会,“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育要创新。怎样创新?我认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法度是推陈出新不可偏废的条件,熟读、多作、广游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的、科学化的语文教育之路,我们应当很好地走下去,在实践中来发展现在的语文教育。

时间:2017-03-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阅读教学的现代启示
2016年高考作文的简要解读和写作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与启示
一年出一本书的管建刚老师,给你八条建议成为教育家
官方发布 | 题目更难?2022中高考命题导向书公布,4个走向需注意
大语文,传统节日,端午节怎么写?“端午节”主题作文写作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