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历代诗文中的雁荡山筋竹涧

   雁荡山筋竹涧也称斤竹涧,在雁荡山能仁寺下,上连经行峡,下入清江,溪水穿过西龙潭门,流入东南峡中,并汇合无数细流成为大涧,全长约3公里,南流入芙蓉港。

   平常所说的筋竹涧,应该有两种意思,一当然是溪涧,二也是指涧边的一条古道。据一些资深的驴友说,筋竹涧古道是一条户外短途的绝佳线路,近年温州各地驴友在这里玩穿越的相当不少,因此现在这里路况很不错,虽有野林、溪潭、乱石和悬崖,但都修了路,路两旁也干净清爽,走起来不算太难。

   但在古代,这里林莽藤蔓丛生,野兽出没,涧边也没有比较平整的道路,想穿越而过是很困难的。这就难怪1500多年以前的南朝刘宋年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到这里时望涧兴叹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谢灵运可能是写筋竹涧的第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从筋竹涧越岭溪行》(也有版本为“斤竹涧”)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透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萍萍泛沉深,菰莆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他写到的场景可说是昔日筋竹涧风貌神采的最好写照。

   不过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谢灵运写到的筋竹涧不是雁荡山的筋竹涧,而是在绍兴东南去浦江约十里的那个斤竹涧。但现代著名的学者余冠英先生在其所注的《汉魏六朝诗选》中,认为此涧就是在我们的乐清。余先生是严谨的大学者,不太可能信口开河。虽说诗中筋竹涧的确切地点,学术界有争论,但总的来说,指雁荡山的筋竹涧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谢灵运的确当过永嘉太守,并在任内到过乐清视察灾情和游山玩水。

   众所周知,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写雁荡山的诗文很多,但因为筋竹涧当时并不是一个好走的地方,往往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们望而生畏,因此历代写筋竹涧的诗文并不多。

   清代有位极有名的诗人朱彝尊来过雁荡山,写了一首诗《筋竹涧》,诗很短,五言四句——“谷口啼清猿,岩花泫深露;美人兮不来,风篁自朝暮。”诗风很清丽,也很雅致。但从诗的内容看,很令人怀疑他是否真的走入筋竹涧的深处,很可能只是在涧口转悠了一下。这首诗如是写实,那么当时筋竹涧中还有猿猴之类的动物了。这也不奇怪,如果这条深涧当时人迹罕至,是会有猴子的。现在文成、泰顺的一些深山老林就有猴子出没。

   写筋竹涧的诗文,本地的文人有不少方便之处,清代有位名叫方尚惠(字骏侯,号丹崖,又号逍遥子)的乐清诗人,著有《雁荡纪游》二卷。此书我没有见过,但他有一首五言绝句《筋竹涧》收入1986年乐清政协文史委编的《雁荡山特辑》中,诗曰:“石涧非人境,幽奇不可言;水清流日影,恍若入桃源。”读来让人十分神往。

   民国时期,大荆的蒋叔南致力于雁荡山的开发,走遍了雁荡山的各个角落,他重修的《雁荡山志》物产篇中说到:“斤竹,节密肉厚,似茅竹而小,笋亦可口,相传斤竹涧盛产此竹。”这说明了斤竹涧命名的由来。

   他还写了一篇《斤竹涧记》,并且认为,雁荡山的开辟就是从谢灵运来乐清那时开始的,但“当时初通,故仅至涧口,未深入耳”。他说,后来游雁荡山的人也很少到斤竹涧,所以历代雁荡山志书记载斤竹涧大多比较简略。原因是“山间人相传涧中多怪异,往往有人失踪;或者天日晴朗,倏忽阴暗,且路极险峻,自涧口入者经下培潭之右壁,壁高径陡,下临深渊,常有樵夫失足陨坠者”。

   接着,他又写道:“年来米贵斧斤,群入荆棘芟夷,顿然开朗,虽崎岖荦确,然已较可涉足矣。”因为生计困难,雁荡山一带的村民不顾危险深入斤竹涧,使这里全面打通了。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真是不假。不过,这也让筋竹涧这条古道终于渐渐形成。

   此文中,蒋叔南对筋竹涧中的十八潭有比较详尽的记述。他说:“全涧之中总称十八潭,然命名甚俚,亦多不足观者,皆老樵之所品题者也。今以余之所见,自能仁寺前行,春桥下沿谷东南行,半里,过化身亭;更下里许,溪傍岩壁稍立,水声潺潺,登溪畔大石窥之,其下一潭,形长方而浅,谓之头潭。更前二里山径尽,下趋于溪,溪右岩石耸峙,为排云嶂,其下一潭屈窄深碧,俗称湾潭,此即初月潭也。又半里溪左一潭甚大而浅;更半里又过一潭,亦不足观。更下溪石渐束如门阈,宽可丈余,门内溪浅而圆广,中矗巨石,俗称虾蟆潭,即菊英潭。此门即为经行峡。山径至此,前无去路,越峡而东,水踰峡两折分叉而下,为涌翠瀑,下为峡门潭,也称锵金潭。更下沿山崖行,不半里又遇一大潭,曰葫芦潭。更下溪束如前峡,门中一潭甚深,以其形状呼为眼镜潭。潭右石壁迫突,攀附而上,不容半足,约三四丈而过潭门,门下崖石宽整,瀑之下垂如悬珠箔,其下潭更深广,为漱玉潭。更半里右上沿山径行约三里,谷底愈狭,水声愈震,自崖沿窥之,下为东龙门潭。门外一潭形极诡异,为连环潭。潭口之瀑下垂十数丈,注于大潭,其色如绿玻璃,方广可四十丈,两崖陡削,望而足栗,为下培潭。下培者,涧口之地名。故又称为下培坑。自此再下三里至斤竹村,东南行里许,越斤竹村岭白溪,则古驿道也。”

   想来文中提到的虾蟆潭之类名称,大约是他说的“老樵”品题的,而菊英潭之类比较雅致的名称,很可能就是他命名的。俚俗的名称其实并不坏,但旧时读书人的习气是要雅。蒋叔南武人出身,但他自认是个读书人,因此对风雅的嗜好也不减他人。不必争辩谁对谁错,以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样的典故,倒是让“荒蛮”的筋竹涧也有了一股温暖的人文气度和历史的厚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秋穿越雁荡筋竹涧,有点乐清小九寨沟的味道,推荐……
乐清出发4个自驾游景点攻略推荐,乐清周边2日自驾游去哪里好玩
《百家联稿·曹云霖联集》[1]
一首诗一处景,乐清这些浪漫诗意的地方
东瓯诗谭半月刊(71)
“山水诗之旅”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旅行?为什么吸引这么多大咖前往探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