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与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人和事,许多都冠上了“寒”字。例如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为什么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呢?《史记》中有这样一个的典故。范睢,字叔,有才,很穷,投魏国中大夫须贾为门客。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死,丢弃厕所。苏醒后逃到秦国,当了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叔故意穿上破旧衣服来见须贾。须贾不知,对他说,“范叔一寒如此哉!”后来就用“一寒如此”成语来比喻贫困潦倒,穷到极点的意思。

  “寒”字有时也用作谦称。例如,“寒门”、“寒舍”常作为自己家的谦称;“寒荆”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十载寒窗”的意思是古人长期日夜在窗下攻读。既然窗是寒的,那么灯自然也是寒的了,故有“寒灯青荧”。

  寒也渗透到古人日常生活中。例如,古代御寒的衣叫“寒衣、寒具”;家里捣衣服的石叫“寒砧”;粗劣的饭食叫“寒斋薄饭”等等。

  由于冬寒,古人见面问候起居的客套话叫“寒暄”,也就是“嘘寒问暖”的意思。

  实际上,“寒”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还远不止此。比如,害怕叫“心惊胆寒”,灰心叫“心如寒灰”;人刚死不久叫“尸骨未寒”,死者可称“寒骨”。寒对中国古人,可称“刻骨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字与中國古代文化
古代称谓大全
古代历史地理小百科
【轩泓手写】古人对别人的尊称和对自己的谦称,很有文化底蕴
中国人的名与字
了解了!古人的尊称与谦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