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古人治学之道

  一名中医人的培养离不开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等。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些医生失去了进取心、事业心、责任感,早已把治学之道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笔者认为应重拾中医的治学之道,学习古代医家的治学精神,这对中医人,甚至年轻一代的中医学子有着深远的意义。古代医家治学精神有哪些呢?

  1.惟日孜孜,嗜学成癖。晋代的医家葛洪因家境贫困无钱买书,便背着书箱到处借书,借不到书就起早贪黑上山砍柴变卖,换来纸笔抄书。每当劳动休息时,竟用树枝在田地边练习。通过孜孜不倦的苦学,后来终成为东晋的医学家、道学家和炼丹术家。明代的李建元在《进本草纲目疏》中说其父李时珍“耽嗜典籍,若啖蔗饴”,可见李时珍嗜学成癖之不一般。孙思邈更是惟日孜孜,终生嗜学,他“百首之年,未尝释卷”。

  2.主张博学,精益求精。我国古代医家多主张学医者必须精通医理,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把博学视为医家实现仁爱救人的基本条件。早在《素问·著至教论篇》里就提出学医者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指出的学医内容亦很广泛,从经典医籍、诸家验方到诸子百家、五经三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他明确提出学医者必须“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正如《古今医统》上训:“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

  3.安贫学道,乐道医荣。历代医家都主张济世救人,反对贪图名利。北宋医家庞安时出生在医学世家,家境富有,但他不顾当时士大夫鄙薄医术的流俗而主张“拯济为心”,毅然地选择学医之路。当他的医术高超时,四面八方求诊者接踵而至,许多病人痊愈后拿着金钱、绸缎等来感谢他时,他只收下药费和膳食费,其余一概谢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以仁为重,以术为用,医者修身治家格言:医家五戒十要
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思路花语】跟古代医学大家学治学之道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研究》译后小记
名老中医之路丨97位名老中医到底有怎样的读书经验?(速来膜拜)
精专与博学——谈王乐匋先生治学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