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顶“乌纱帽” 千年官场史

《人民的名义》正在如火如荼的播出,这部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官场百态,塑造了拥有着不同信仰的官员,有些官员坚守底线,有些官员却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不惜铤而走险,损害人民的利益。这顶“乌纱帽”到底是有多重要,才让他们如此的疯狂呢?

虽然如今官员已经不带戴帽子了,不过我们仍然在用“乌纱帽”来代指官职,足以见在古代“乌纱帽”对官员的重要性了。官员头戴乌纱帽要追溯到东晋,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带上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不过在当时,乌纱帽并非官员的专属,那个时候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无论贫富,都会戴这种样式的帽子。

乌纱帽

最初的乌纱帽样式非常简单,只是用布料做成的最简单的帽子,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以后,为了防止上朝时大臣们交头接耳,私下议论国政,就下令改变了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大臣们只要一扭头,“翅”就会上下乱动,皇帝就能知道是谁在交头接耳了。宋代的乌纱帽也可以说奠定了后世官帽的基础。

乌纱帽真正成为官员专用帽子并且作为官位的代称,是在明代。明太祖登基之后,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这就从制度上规定了官员必须要带乌纱帽,而且明代还规范了乌纱帽的样式: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乌纱帽成为官帽之后,平民百姓就不能再戴,因此乌纱帽就成为官员的专属标志。

清朝官帽

清朝的官帽有了更大的改变,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是满人,其文化自然与汉文化有所差别,所以清朝官员的“乌纱帽”变成了红缨帽,我们在很多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种帽子。清朝的红缨帽相较于以前的乌纱帽来说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可以用来辨别官员的级别。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而且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清朝皇帝在罢免官员的时候,首先会让侍卫摘去他的顶戴花翎。这也就意味着失去这顶“乌纱帽”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官职,由此可见“乌纱帽”对官员的重要性。

如今,官员的“乌纱帽”已经不复存在,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官员不应该过于看重自己官位,更应该为人民服务。

(全文完)

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下载百科解密APP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朝历代“官帽”大全集
宋代的官帽为啥长两个长长翅膀?历代官帽有何不同?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古代宰相戴的帽子叫什么
我们都知道,清朝以前官员戴的帽子叫乌纱帽...
乌纱帽:从卑贱的草根玩物提拔成明朝统治阶级衙门的非卖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