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十点文摘》每晚十点,经典好文


有人说,年少时期遇到的过于刻骨铭心的爱情,会成为终其一生难以摆脱的烙印。

 

在《独居的一年》里,16岁的埃迪遇上了37岁的玛丽恩。


他们疯狂地相恋,疯狂地做爱,然后迅速地分手。此后37年,老死不相往来。

 


一开始外人并不看好,认为这是年轻的埃迪一时冲动。

 

而玛丽恩,只是在埃迪身上寻找死去的儿子的影子。

 

直到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用余生证明了“一生只爱一个人”。

 

分手后,他们在老死不相往来的37年里,用各自的方式,继续爱着对方。



埃迪从事了和玛丽恩同样的职业——作家。

 

他把玛丽恩写入每一部小说,想象着她的人生。想象她去了哪里,见了怎样的风景,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激动。


玛丽恩则一直在读埃迪的小说,出一本读一本,出一本读一本。等读完了最新的一本,她就又从第一本开始重头再读。

 

每读一次,似乎就更接近埃迪,感知他某一处细微的变化。

 

他们通过文字,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按照各自的节奏,经营着他们的爱情。

 

37年后重逢的那个冬日,玛丽恩坐在副驾驶,等待埃迪为她开门,因为她从小说中,早已得知埃迪喜欢做这样的事情。

 

重逢那晚,玛丽恩和埃迪拥抱彼此睡着了两次,直到第三次醒来,才做了一场不紧不慢的爱。


此时的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直达爱情的核心。

 

这个关于爱欲与成长的故事,出自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约翰·欧文的《独居的一年》。




欧文在小说中写道:如果一本书确实有可取之处,必定会让某些人有挨了耳光的感觉。

 

难怪村上春树将他视为文学导师: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除了毫不吝惜地公开表达欣赏,村上君还亲自翻译过欧文的作品。

 

不仅如此,村上还曾不远万里前往纽约采访欧文,与欧文一起在中央公园跑步。


写作手法高超,讲故事炉火纯青,但欧文并不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作家,他非常流行。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5 种文字,书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

 

从纽约到巴黎到东京,谁不爱约翰·欧文?


欧文成长在离异家庭,他的作品题材多涉及失踪的孩子或缺失父爱母爱。

 

这种题材的故事对于欧文来说,更像是一种记忆的追寻和唤起。

 

《独居的一年》的女主人公露丝,同样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

 

前文所提及的故事,正是发生在露丝的母亲玛丽恩身上。



她承受着被丈夫背叛和丧子的双重痛苦,转而与16岁的暑期工埃迪开始了一场不伦之恋。

 

关于情爱在生命中的种种形态和本质,欧文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看到生活琐事中所隐匿的真实。

 

所有的逃避,对抗,终会在时间里找到真正的答案,无一例外的最终达成和解。



女儿露丝在亲身经历了丧夫和丧父之后,在独居的一年里,内心体会到生活之于人的所有苦痛和折磨。


所有莫名和无解,各种五味杂陈的情绪席卷了她。


她终于慢慢体会到当年父母的选择,她真正懂得了爱,也理解了所有。



沉沦于露水情缘不愿面对人生和家庭的父亲,夹缝中被情欲和爱欲裹挟的母亲,在被伤害被抛弃的童年阴影中成长起来的自己。


曾经,他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都仿佛找不到出口,但当他们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独居的一年》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千帆过尽,且听风吟
比起油腻中年,我更怕那些有能力的单身女人
科尔一家教你如何写作丨《独居的一年》
《独居的一年》大结局@田阿姨旧书店
报复生活的最狠方式,是爱
找到了自己,就守住了爱和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