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惩罚充满“诗意”

班里有个叫瑜的男孩。有一次,我发现他交上来的作业是请人“代劳”的。当时在办公室里,我十分生气,恨不得立刻找他来训话。好不容易坚持到该我上课,上课铃声未响,我就急匆匆抱着作业本走进教室,准备兴师问罪。


也许是已经过了两节课的的缘故,真正开始“处理”瑜时,我的心情竟然平静了下来。“瑜,你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吗?”我低沉着声音,严肃地问。“知道。”他站起来回答说。“知道错了就好,到讲台前当着同学们的面说说,你做错了什么?”我语气缓和了一些。


他慢慢地离开座位,低着头走到讲台前,眼睛微红。“我让人帮我做作业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说完这些话,瑜流出了眼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了改了就好,我们相信你一定会真心改过……”在我的示意下,他又回到了座位上。


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说话。我能够感觉到瑜是真心认错的,同学们也能正确看待这件事,从中受到了警示。而那个替瑜做试卷的同学(是本班的优秀生),我没有当众批评,确实是因为当时忘记了。事后,我收到了那位同学的一张纸条:“老师,感谢您的宽宏大量,没当众责罚我。说实话,您没找我谈话,比找我谈话还要,让我难受,我向您保证,今后绝不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好事’了!我一定用更优异的成绩证明给你看!”


后来的事情也正如我愿,瑜的作业比以前认真了不少,再也没发现抄袭代做的现象。那位代人写作业的学生,也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一直在班级、年级里遥遥领先。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当陶行知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制止你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这时陶行知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陶行知先生这种“甜蜜的”教育的确是学生始料未及的,但是它却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自尊之心、羞耻之心、向善之心,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真的是充满诗意、有人情味、有“疗效”、有意思的惩罚!


再看看现在我们校园里各种“变味”的惩罚:训斥、责骂、讽刺、向家长告状、罚站、罚抄、写检讨……说它变味,是因为这些惩罚只治标不治本,只是把“惩罚”当作一种惩戒的手段,仅仅是发泄了教师一时的激动情绪,至于是否达能到惩戒的目的,是否有长久效果,老师们却未曾想过。这样的惩罚往往是学生基本不理解,家长基本不领情,教师心血几乎白费,搞不好还可能违反法规制度。


有人曾说,我们的教育中比较多的是煮开水,水开的时候热气腾腾,过后慢慢冷却,而后再一次煮沸。一次又一次重复,烧掉不少燃料,烧掉不少水,却不见多少效果……这一比喻实在形象。


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教师没有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的资源,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契机、分寸,没有注意因时、因地、因材施“罚”,只是生拉硬拽,像干力气活那样使蛮力。需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心态应当宽容一点;需知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思想,应当步履从容一点。


《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告诉我们,批评、惩罚是要讲点艺术的,责人要含蓄,忌太尽;劝人要委婉,忌太直。


再回过头说说瑜的事情,其实我也可以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在班级里大谈特谈找人代劳作业的恶劣性质、严重后果,宣布立即整改的措施,还可以立即打电话告知其家长,顺便在电话里把家长也“教训”一通。我相信倘若如此,瑜的改变绝对不会如此心甘情愿,即使改了,也是慑于家长、老师的外来压力,暂时屈服而已,内心绝对不会有“深刻反思的过程”。


而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者全面依靠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帮助其养成主动发展的终身习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彻底放下“自我”,不执着于“教”,更关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在处理瑜同学的问题上,我只是遵循了教育的规律,给了他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让他主动认错罢了。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效果要比以往好了许多!


玫瑰是不需要他人宣扬的,它只是散发着它的芬芳,芳香就是一种最好的宣扬。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学会适时地闭上嘴巴——尝试用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温暖。这恰恰是教育的艺术,当然也属于惩罚的艺术。因为教育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有求知欲望、渴望成功的,他们内在的主动性及蕴涵的无限可能性,就是教育的“秘诀”。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只应该引导、协助、激励、突破,而绝不是一切包办到底。就像温泉水那样,既不过烫,也不太凉,泡在水里慢慢地感受,才能使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有益无害。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本身是灵动多变、丰富多彩的,充满诗情画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惩罚当然不能缺少诗意。没有诗意的惩罚,一定不为学生所欢迎,还很有可能挫伤学生幼小的心灵。


老师,请放慢节奏,放平心态,让你的“惩罚”多一些“诗意”。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年1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惩罚要具有激励作用
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教学生
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严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