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诗词用典的类型和方法
作者:梁秋生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用典更是引人入胜的亮点。用典的恰当使用,可以起到简化文字,深化主题的作用,用典就如珍珠让诗词更加光彩夺目,文情隽永。本文对诗词用典的类型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诗词 用典 类型 方法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这是由诗词含蓄的特点决定的。诗词立意精深而不浅露,用语简洁而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难以营造意境。因而,诗人常借助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简洁的字句中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语言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诗词用典往往会让现代的“快餐文化”读者难以体会诗词的内涵,所以了解诗词的用典,学会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先要了解诗词用典常见的类型和常用的方法,才可以挖掘出诗词中蕴涵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一、诗词用典的概述 
  诗词用典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六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中提出“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论今者也”的观点。这里所说的“事类”“据事”和“援古”就是用典。那么“用典”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用典就是借助过去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诗人把历史、传说、故事及前人诗文等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以简洁的文字含蓄婉转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古今诗人为了达到借古喻今,提升诗词意境,达到言简意深的效果,诗词创作时往往会使用典故,如苏轼、辛弃疾等诗词名家在诗词创作中更是大量用典,并且是“驱使庄骚经史而无一点斧凿痕”,有着炉火纯青的用典技巧。如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少年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诗歌除首联两句是叙述描写外,以下六句全是用典。三、四、五句引用了贾谊、王粲、范蠡的故事;最后两句引用了庄子的故事,诉说了春秋时,惠施为梁国相,庄子到了梁国,惠施担心庄子来夺取自己的相位,在国中搜了三天。于是庄子去见惠施,给惠施讲了一个故事说:鵷雏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息,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当它飞过一只猫头鹰的上空时,猫头鹰正在吃一只腐鼠,以为鵷雏要来抢夺,就冲着鵷雏发出“吓吓”的怒斥声(事见《庄子·秋水篇》)。这一连串的用典,诗人以古人古事自喻,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感情。可见,诗词用典恰当,可以借古抒怀,抒情达意,起到简化文字和寓意深刻的效果。 
  二、诗词用典的类型 
  1.引用历史事件的典故 
  即把历史事件提炼成句入诗入词,以此来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如辛弃疾的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哪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何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在词中多次用典,“马上琵琶关塞黑” 引用了昭君出塞的史实。“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引用了陈皇后失宠,被贬居长门宫,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史事。“看燕燕,送归妾”用了庄姜送戴妫归陈的史事。“将军百战身名裂”引用李陵典故。汉武帝时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后因寡不敌众,势穷无援而降,导致身败名裂。辛弃疾在词中还引用荆轲的典故,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出使秦国,临去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易水萧萧西风冷”这句词文正是从中化用而来。五个悲剧故事,倾诉了人间生离死别的无限痛苦,暗讽南宋朝廷对敌妥协,寄寓自己壮志难酬,不禁让读者动容。 
  又如杜甫《北征》的诗句“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中,用了夏桀宠爱妹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导致三个朝代相继亡国的故事,来反比唐玄宗处置杨贵妃,寄托了诗人对中兴唐朝的期望。 
  2.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 
  诗词创作时,引用较多的还有历史人物的典故。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下阕直接引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诗人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像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作者在词中用冯唐故事,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几,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法。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这首七言歌行,诗人引用了冯谖弹剑而歌、韩信忍辱出胯下、贾谊遭妒被贬、燕昭王拥篲迎邹衍、筑黄金台招贤士、师事郭隗、重用乐毅剧辛等故事,李白列举了一系列历史著名人物,由于他们才德出众而终于得到贤君明主的重用,借以反衬自己始终怀才不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家,经典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也成了现代人创作诗词的重要素材,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秦始皇嬴政是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是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他们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与此相若的还唐宗宋祖。更有“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以武功见长的高强射手。几句诗词,毛泽东引用了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用简练的文字,对古代君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同时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和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引用传说故事的典故 
  诗人创作引用最多的是传说、神话中的典故,并借此来表现多样的事物,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前句引用了晋人向秀思念嵇康故事。据《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与嵇康友善,嵇康因不满司马氏代魏而被杀。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胜感慨,于是作了一篇《思旧赋》。后句也引用了一个传说故事,据《述异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遇到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一局棋末终,手中斧柄已腐烂了。回到乡里,世上已过百年,同年代的人都已死去。原来山上碰见的是两位仙人。诗人引用这两个故事,一方面表示对已故的旧友柳宗元等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归来后,看到事物变迁,内心所产生的隔世之感。这是引用传说故事典故的范例。 
  4.引用前人诗文 
  在古典诗歌中,引用前人诗文现象也很普遍。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的前两句直接援引《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不我往,子宁不嗣音”中的前两句。 
  又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墙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可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多次化用前人诗意,“山围故国绕清江”“怒涛寂寞打孤城”,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莫愁艇子曾系”,化用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熔裁了前人的三首诗,引用前人诗句手法高超,正如张炎〈词源〉所说“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达到了浑化无迹的高妙境界,这首词以六朝故都金陵为怀写对象,通过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沧桑感。 
  三、诗词用典的方法 
  1.直用典故 
  直用典故就是直接引用典故本事,用作正面的比喻寄托,达到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如曹操的《短歌行》原文照搬了《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表达了对贤才的思慕和礼遇的思想感情。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是陆游《金错刀行》里的词句,诗人直接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意思是:楚国即使剩下三户人家,最后推翻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陆游引用这个典故,激励人民奋起抗战,光复失地的大业终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同时,对南宋偏安朝廷的忍辱求和的投降政策,也是一个有力的讥讽。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奋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也是直接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国民党一手缔造“皖南事变”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2.隐用典故 
  诗人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不露痕迹。行文流畅贯通,如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这叫隐用典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中用碧玉形容柳树,显示柳树的鲜嫩新翠,同时“碧玉”其实也是一种用典,有另一种意思,乐府里的《碧玉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代小户之家出身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是隐用了前人诗文,让人想象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像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隐用典故含蓄而不露痕迹,恰如“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乍一读,不似用典,经过回味,才恍然发现是在用典。“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这是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中的诗句,这一首送别诗,读起来似极为平淡,仔细体味,才能领会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含意。因为诗中隐藏着一个典故:汉武帝刘彻有一次到河东(今山西一带)去祭祀,祀后又乘船游览汾水,一时兴起,作了一首《秋风辞》,其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诗句,岑参就隐用了这个典故,并有所寄托,诗人是在嘱咐友人到了晋绛后,去看一看汉武帝游览过的汾水,是不是还像当年那样雄伟壮丽,隐隐约约地表现出诗人对唐王朝开始衰败的深沉慨叹。 
  3.正用典故 
  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将典故和作者表达的含义融为一体。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赞李云,也用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是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深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借以抒发一种与原典相反的思想感情或见解。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又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汉文帝在宣室接见贾谊时,“而问鬼神之本,贾谊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半夜,文帝前席”。意思是汉文帝问鬼神的源本,贾谊作了详尽的论述,一直讲到深夜,文帝听得入了神,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处。原意是说明汉文帝对贾谊的重视。但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却反其意而用之,加上“可怜”二字,表示叹惋遗憾。说贾谊的谈话虽然引起了汉文帝的重视,但感兴趣的却是于世无补的鬼神之事。实际上贾谊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受到文帝的重视,贾谊也没有受到重用。李商隐反用了这个故事,借以抒发自己的真正才学得不到赏识的悲愤感情。 
  诗词用典是诗词创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词用典的类型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既可以用极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也可以借古喻今,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趣;还可以活用前人诗词,启发读者联想,给人以语言艺术的享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品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古人用典的范围和方法广泛而复杂,我们在阅读诗词时,要想真正地品味诗词意境,除了寻找注释和查阅专供寻找词章典故的工具书外,还要多了解历史,积累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北文,郑庆笃.古典诗歌知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2]南京大学,杭州大学等院校编写.古人论写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3]上疆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4]莫砺锋,莫天骥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莫文征编.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6]朱效令.谈诗歌中的“用典”.中国大学报网-聊城大学报,2005年6月11日. 
  [7]任金璧.释典解义 探幽抉微——谈诗词鉴赏中的用典问题.新浪博客—BOLG SINACOM.CN,2007-2-27. 
  [8]理解诗词的用典.粤海农垦知青论坛.HTTP://BBS.YHNKZQ.COM,2006-11-9.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030433.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毛泽东诗词》中的引用、化用与用典
【诗词解码】陈永正:独抱诗心——诗歌之解读与创作(三)
浅析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
唐诗发展历史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