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PS过的中国到底有多美,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

有人聊,有人嗑瓜子,有人啃大葱,有人沉睡,有人思索。这是归家的万相。站台上,有人等待,有人徘徊,有人张望,有人呼喊。这是等待的模样。

每一天都有人守候在站台前,守候在候车厅。这番景象,其实很早就有人拍下过。

01

马克·吕布被称为最令中国人难以忘记的外国摄影师之一;Yann Layma,中文名阎雷,是马克·吕布之后,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外国摄影师。

这两位拍下中国的法国人,见证中国几十年的飞速发展。

1956年底,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马克·吕布拍摄了自己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

女人一身粗布衣裳,靠在座位上,微抬起一只脚,头轻轻搭在手臂中,眼神看向别处,像在思索什么。

1988年,阎雷在北京开往大同的硬卧火车车厢中,用马克·吕布教他的办法,拍下了一个手提红色塑料袋的姑娘:

她轻倚在车厢门节处,脚是随意站着的,看向镜头,腼腆地笑了。

阎雷喜欢坐火车、拍火车。在他眼里,火车是“自由和旅行的象征”,所以,他天南地北地追着火车跑。

他爱火车站,于是尽自己所能地拍下行人的表情,拍下他们的焦虑、迷茫、欣喜和失落。

但是在那个年代,拍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在中国,外国人只能在专门的地方居住、买东西,并且不能随便跟中国人说话。

为了遮盖自己的大鼻子,阎雷带了一副防毒面具罩在脸上。有时偶遇警察,会被查问:“你拍什么呢!”

“我在拍房子,粉色的,很好看!”

“不好看,跟我回所里吧。”

阎雷只好灰溜溜跟着回去,但下一次还是戴着面具,挎着相机继续在胡同角落里使劲拍。

02

对阎雷来说,身在北京,便是站在了整个中国的中心。

在这里,他拍下了很多很多当时不被人注意的细节:

比如,灰头土脸的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家人,男人背着沉重包裹,女人和孩子无助又惊慌。他们稀奇甚至有些害怕地看向镜头。

孩子们系着红领巾出操,小手摆在腰间,人群里已经有孩子戴起了眼镜,有人严肃认真,也有人东张西望。

颐和园的长椅上,有年轻人在亲密地谈恋爱。

躺在行李堆上边看书边抽烟的男人,孤独又强大。

疲累的工人在路边陷入沉沉的睡眠之中。

在后海划船的一家人欢快又自在。孩子对着镜头微笑,朝阎雷挥了挥手。

还有那些骑着自行车,匆匆在夕阳下赶着回家的人们。

03

走出北京,阎雷深入中国各地,用镜头捕捉山川美景,领略风土人情。

在沈阳苏家屯火车站的雪地里,阎雷按下快门。照片中,戴着雷锋帽的年轻爸爸推着自行车,前座上,坐着一个表情淡定的孩子。

在山东青岛的自行车停车场里,有人张望着,在几百上千辆自行车中间,绞尽脑汁思考着,自己的车到底停在哪。

阎雷和一个车队一起前往河南的一个农村。当时,外国人第一次被允许在中国内陆行驶汽车,阎雷和同行车队几乎引来了全村人的旁观。

他们想看看这个蓝眼睛的外国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在上海,一位披散头发的老人站在路边,衣服和裤子都破了,双手因为太冷而环抱胸口。身后是家电城,身边是一个废物箱。

在广州,阎雷拍到了大熊猫最蠢萌的时刻——它竟然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起奶瓶自己喝奶。

工厂里,女工戴着白色帽子,围着白色围裙,埋头做着手里的工作。

阎雷还跑到了武当山,那个时候,还真有人在竹林里练功,所以后来看到中国导演拍《卧虎藏龙》,他一点也没觉得稀奇。

他去爬梯田,造访四川的藏民区,拍下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游牧人。

他用像机记录下不用任何栓和铁钉建造的,闻名于世的侗族木屋。

在元阳梯田,阎雷和哀牢山的哈尼族人交起了朋友。他给哈尼人带去了人生的第一瓶可乐。看着棕色的冒着气泡的液体,当地人瞪大眼睛了问:“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阎雷还交到了哈尼族的朋友——一个骑着牛,站在梯田上的小伙子。

为了保存下这些珍贵的影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后来,阎雷拍了一部时长26分钟的纪录片——《大山的雕刻者》,介绍哈尼人,介绍他们的梯田和水牛。这部片子后来被卖给3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阎雷也成为了第一个将壮美的元阳梯田介绍给世界的西方人。

后来,有欧洲媒体把它们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而云南哈尼梯田,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可惜的是,一年之后,阎雷又去了一次哀牢山,可他发现,“传统服饰不见了,大家都开始穿城里随处可见的衣服,在梯田里弯腰工作的身影少了。”

很多人文地理,都在倏忽之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马克·吕布曾经在《黑白中国》的前言中,描述过自己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所产生的矛盾感受:“在我走过的很多城乡里,前一眼看到的东西被后一眼所否定,昨天看到的东西被今天所否定。”

阎雷也不明白,“彩电、冰箱可以有,可为什么有的地方把自己的文化也弄丢了。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的许多地方还和过去一样,保存得很好,可国家照样现代化。”

“你的文化如果丢失了,你的价值也就丢失了。”

可这就是中国,一个始终飞速发展着的地方。

但不论如何,当阎雷把自己胸前的镜头对准中国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是有力量的。镜头外的那个中国,他爱且敬畏着。

来源:有束光、靠谱青年

来源:福建共青团(ID:fj-gq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没PS的中国有多美,30多年前这个老外“冒死”拍下中国
老外镜头下的30年前中国
法国摄影师镜下的中国80年代
外国人在中国火车上撒泼
法国人拍摄的80年代中国百态,看过才知道变化有多大
从马克·吕布的镜头中“窥视”中国半个世纪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