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里尝试概括三种主要的古文论研究方法,即“史”、“论”和“释”。“史”的做法,是百年来成就蔚为壮观的事业。郭绍虞、朱东润等前辈学人汇辑和整理大量的思想资料,搭建了历史性的基本框架。从主导叙事来看,“史”的做法多以文学独立、形式变迁和思想进化的指导思想为内在红线,显现出浓厚的进化论和目的论色彩。对观念史及其链条进行理论上的批判是容易的,当然,还可以为“史”的做法作辩护,比如强调古文论的研究主要在于考订事实,相关研究不过是还原存在过的思想事实。为了克服所谓主体倾向和历史偏见,还原法甚至扔掉“史”的帽子,而大力以实证、客观为号召,不过其结果往往走向“材料崇拜”,也带来一厢情愿的“移情”特点。和那种追踪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原意的主张一样,这种以“重现过去”、将“过去”从“现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主义强调必须设身处地,体察古人的内心世界,竭力排除当代主体必然之定见。

如果从“史”的做法挣脱开抽身而去,不满足于将古文论视为一劳永逸地纯化和固定的“观念”目录,则“论”的做法可能是一条出路。所谓“论”的做法,主要是指立足于当代基点而把历代诸多古文论文本置放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展开,对其间总体结构和内在脉络进行逻辑的和整体的把握。也即,把历史长河中具体的文论、观念和思想进行共时化理论化的抽象和概括,寻求逻辑自洽的整合。“论”的做法可能会摆脱史的链条,但这却以当代思想条件为前提,这些思想包括中西比较意识,古今对照意识,学科交叉意识等。从“论”的角度来把握古文论,不仅可以包括中西古典文学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也可能包括从当代理论角度对古文论的分析甚至通盘的整体把握,这里的当代理论已无论中西,其根本在于要求主体意识和现代学理。

所谓“释”,不同于传统的字句解释或一般的思想诠释,而是强调基于当代文化的位置乃至跨文化的视点,把古文论视为传统文化的“话语”,将古文论或批评的言说活动视为历史中的事件,而寻求语境内、语境间互动的阐释,甚或寻求历史的解释。“释”的做法要求人们深入理解文学思想文本所指涉或欲念的东西。古文论的文本是传统时代的“洞见”,现代研究者要追索的是它作为“活生生的思想”与时代性的“约定”“假定”之间的互动状况。宇文所安甚至鼓吹要在文论文本中发现文学思想传统竭力“引导我们去留意文学作品的某些方面”或“试图隐藏的东西”。在宇文所安这里,古文论文本其实并非透明的语言,而是必须全力追索和透视的话语、必须思辨和分析的事件、必须比较和界说的约定。甚至研究者必须要注意从种种文本的裂缝中,探视到文学活动和当时世界背后的那些更重要的“公认的假设”甚或观念的“结构”,以及文学思想文本与这些假设和结构之间的互动状况。不惟如此,“释”的做法更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把握到对象的抽象层次,即透过全球化年代当代思想对媒介性、时间脉络重组以及跨科际研究所带来的可能性,穿过文学观念、思想和概念的拜物教,而深入到对象的抽象层次。

(摘编自陈雪虎《“史、论、释”——中国古文论研究的理论自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的做法对实证、客观的大力号召显示了其历史主义立场,却往往走向“材料崇拜”。

B.“论”的做法立足于当代基点,把历代古文论文本置放在一个历史平面,把握其总体结构。

C.“论”所要求的中西比较意识与当代理论对中西的统一诉求形成矛盾,显示了其内在张力。

D.“释”要求将文本透明化、话语化,找到试图隐藏之物,探寻表层文本背后的假设和结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依次介绍了“史”、“论”、“释”三种古文论的研究方法,这三者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补足的逻辑的关系。

B.作者是将“论”作为对“史”的做法的一种补救提出的,既然主体的当代视域无从规避,不如发挥其还原能力。

C.作者是将“释”作为一种现代的特殊的研究方法提出的,不同于重概述的前两种做法,“释”则更强调追索和阐释。

D.作者最终的落脚点是将“释”的做法塑造为一种古文论现代性转换的有效途径,由此把握文本对象的抽象层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的做法把文论在历时维度的连续性,看成一个从简单到完备的进化序列,而这个序列的终点是当代某种观念或典则。

B.“论”的做法重在超越具体的个案分析,拉开与具体对象的距离,试图把古代文论视为整体,把握其整体逻辑或内在结构。

C.“释”的做法更多地透过个案分析文本,试图开放对象与当代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形成文本与社会语境之间的相互阐释。

D.主体意识的在场或缺席是区分“史”、“论”和“释”的重要维度,前两者力图隐藏主体意识,而后者则是要突显主体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当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但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

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写詹大胖子剪冬青树,好像跟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这采用了儿童化的视角,既体现了儿童对剪树行为形象化的认知,又表现了詹大胖子的细致和认真。

B.散文写作者寒假到学校去,发现学校空无一人,唯余白雪,内心感伤。这不但写出了作者对五小的深情,还成为对未来作者离校去乡又再度回返却旧物不再的预叙。

C.散文结尾两段展现了情感的自然承接,年岁的沧桑和旧物的消失使情感走向低沉哀婉,但是后一段的深情告白,以及借校歌展现的豪慨气魄,又使得情感由低转高。

D.作者刻画詹大胖子的形象,采取了一种客观中立的情感倾向,记其功劳不露赞美,叙其违纪不加指摘,甚至将其违纪行为塑造为美好回忆,使其形象复杂、立体化。

5.如何理解散文的标题“岁月钟声”?请简要说明。(5分)

6.散文以追忆五小为背景,有一显一隐两种叙述追溯,显在的是追怀詹大胖子,其隐含的追溯是什么?这一追溯有何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生成语法与人工智能均是当代语言研究中的两种重要范式,却存在巨大差异。理论目标及模型方面,生成语法的研究主要围绕语法性进行,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明晰的语法体系。对语法性的关注决定了其理论模型只能是确定性的。而对人工智能来说,其目标主要是在机器上实现语言理解,其所应用的语料库技术正是通过对大量真实文本的分析,获取理解语言所需的各种知识。由于语言理解总是不确定的,因此人工智能选择概率模型几乎是必然的。语料来源方面,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有限但却可递归使用的生成程序,可无上限地产出结构性表达式。人工智能所依赖的语料库根据大型的真实文本,覆盖面极广。对于生成语法而言,语料库的缺陷是不包含不合法的句子。结构分析方面,生成语法认为,语法过程建立在层级结构基础上,线性关系则是非本质的。人工智能基本上建立在线性序列基础之上,它将语料库当作由基本语言单元构成的线性符号串看待,语言模型对基本语言单元的邻接关系进行统计和概率度量。词库与句法方面,从生成能力的角度,语言(L)、语法(G)和词库(Lex)可用下面等式描述:L=G*Lex。生成语法反思以强化词库信息来减少语法负担的方法,任何包含层级结构的表达式都被移出了词库。而对人工智能来说,计算机有极强的记忆能力,但句法计算能力偏弱,所以一般会选择做大词库。

材料二:

机器翻译的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统计机器翻译。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的核心逻辑是,如有两种翻译选择,就选在双语语料库中出现可能性更大的那个,因为它更符合人类的语言习惯。衡量一种翻译在语料库中存在可能性,需要把“翻译”这个复杂过程分解成一系列更简单的过程:(1)把原句切分成一系列的小块;(2)找到每一块对应的候选翻译集合;(3)生成所有候选句子;(4)算出每一句出现的概率,选择最大的。所有的语言学知识都被放弃,一切规则都是从海量的双语语料中自动计算得来的。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先驱弗雷德说:“我每开除一名语言学家,我的模型准确率就提升一个百分点。”

材料三:

一个典型的机器学习需要一个可优化的计算模型。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构建计算模型来模拟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大部分作诗系统都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所谓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计算模型。今天的机器写诗系统主要是基于一种特殊的人工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NN)。人类的自然语言句子可被天然地看作是一种字(或词)所组成的序列,而RNN则是专门对序列型数据建模的网络结构。机器写诗模型的整体流程是生成候选首句集合,挑选最优首句,生成后续诗句。在计算语言学里,判断一句话的通顺程度,一般是通过构建统计语言模型来完成的。它能对任意给定的一个句子,计算出其在这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概率。概率越大,就意味着这句话越符合这个语料库的特征,自然也就越“通顺”。在写诗时,语料库由诗句组成,“通顺”自然就带上了“诗意”效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等式,对任一语言,加强语法信息并减少词库信息,或加强词库信息并减少语法信息,其生成能力基本等值。

B.弗雷德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试图在统计机器翻译模型中强行地引入语法规则,常常会降低模型的使用效果。

C.生成语法不断将层级结构表达式移出词库,缩小了词库范围,扩大了句法范围,这是为了还原语言的层级本质。

D.循环神经网络针对的是,我们不论阅读还是写作,大多都是以一种非线性、序列化的方式去理解或生成文本的。

E.机器写诗时所创造的诗意效果是基于语料库背景形成的通顺效果,而这种效果是循环神经网络概率计算的结果。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工智能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特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 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B.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明朝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司法、民政、军事,合称三司。

B.登极,指皇帝即位,此处指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六年即病死,死后葬于昭陵。

C.司礼,指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务的官署,后权力渐大,有“第二署”之称。

D.一条鞭法,指将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子而杀害了妻子,马森不顾地方巡抚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皇帝曾命外廷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坚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监直接传达的。

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为其养老。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虽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

(2)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次湖口有怀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频繁地想要遥望帝乡,这一行为暗指诗人对政治中心和建立功名的渴望。

B.“万里心来去”看似只有“心”在运动,但实际上“心”是随着“身”一起运动的。

C.第三句聚焦于空间的“小”与细节,第四句则侧重空间的“大”和全景,形成对比。

D.“扁舟”指小船,而“舟”与“船”在古诗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内蕴和使用语境。

E.五、六句点明时令特征,诗人借秋天大雁不分昼夜南飞,含蓄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15.本诗第七句化用了屈原的“洞庭波兮木叶下”,请赏析其化用之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古代诗人常借动物的啼叫来渲染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以此来表现迷蒙凄异的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马说》中写千里马不能遇到伯乐而受尽屈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烘托箫声凄婉幽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③两年前,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接连自杀,但公司并没有反思其落后的管理文化,公司高管在事发后的“检讨”,更像是兔死狐悲的把戏。

④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⑤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倾盖如故,大家也为之高兴。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财政部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十二五”前将进行认真调研,并会同有关部门对金融保险行业适时提出营改增试点方案。

B.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和性格遭受不良影响。

C.童庆炳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有着50余年科研经验的资深文艺理论家,如今学界的扛鼎之才,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D.如果我们能看准时机,把握机会,放手一搏,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一名中学生在给语言学专家的信中说:“您是语言学大家,著作等身,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以很深的影响。”

B.一位北大的毕业生在给母校的信中写道:“欣闻母校百廿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在此致歉!”

C.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写道:“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D.施一公获得2017年生命科学奖,同事致信:“施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大奖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思考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 ①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引发自己的思考。能通过接受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21.阅读以下三组语段,请参照①的格式,归纳“有点儿”和“一点儿”两个短语在词语搭配使用上的区别。(5分)

第一组

东西有点儿便宜/不便宜。

东西一点儿便宜/不便宜。

第二组

房间有点儿脏/不脏。

房间一点儿脏/不脏。

第三组

请你慢有点儿。

请你慢一点儿。

①词语搭配的语序特征:“有点儿”只能放在形容词之前;“一点儿”既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前,又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如微信、QQ上,常出现需要投票的情况。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信息:“XX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投票。”实际上这些活动大多意义不大;而即使是非常严肃的比赛,也常常依靠网络投票确定“最佳人气奖”。面对投票,有人说它能够反映选手的实力,有人说这给好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还有人说这是主办方和媒体在谋求私利。其实,这一问题涉及到媒介、人的交往状态、人的存在状态等深刻议题。

你怎样看待网络投票及其在当下显示的深刻性?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观点。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A(3分)B项错在“一个历史平面”,应为“一个共时平面”;C项错在“形成矛盾”,两者并未形成矛盾,中西比较是以“无论中西”为基础的;D项错在“透明化”,由原文“并非透明的语言”可知,应为“去透明化”。

2.B(3分)B项错在“还原能力”,“还原”是“史”的要求,应为“重组能力”或“重构能力”。

3.D(3分)D项错在“论”亦要张扬主体意识。

4.C(3分)C项错在“自然承接”,应该是情感的“某种断裂”,因为前一段低沉,后一段突然高亢。

5.①“钟声”是成长“岁月”的象征,五小的孩子伴随着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而成长;(2分)②“钟声”是往昔“岁月”的象征,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是五小生活的典型意象,凝结着对时光飞逝、旧物不再的感慨;(2分)③“钟声”成为全文的线索,“岁月”赋予其两重内涵,两者结合,使全文结构严密。(1分)

【解析】要注意理解“钟声”的双重内涵及其作用。

6.①隐含的是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形成因素的追溯;(2分)②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文学创作的方法,作品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2分)③意义:展现五小的生活对作者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表达对五小深层的认同,结尾“他日毋忘化雨功”可证。(2分)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文本细节进行深入把握。要注意题干“以追忆五小为背景”,所以隐含的追溯肯定不是“追忆五小”。

7.C(3分)C项错在“非本质的”,认为线性关系是非本质的是生成语法的观点。

8.A B(5分,选对1个得2分,全对得5分)C项错在“是为了还原语言的层级本质”,无中生有;D项错在“非线性”,应为“线性”;E错在“循环神经网络”,应为“统计语言模型”。

9.①建立在线性序列基础上;②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进行计算;③以大型语料库为依托;④基本忽略语法规则。(4分,每点1分)

10.B(3分)应为“太仓岁入少”,因此“不能副经费”;“条行”指分条举述。

11.C(3分)C项错在“第二署”,应为“第一署”。

12.C(3分)C项错在“外廷官”,“中官”是宦官,为“内廷官”。

13.(1)后来边陲战事频繁,支出的费用逐渐繁多,第一次变化则外籍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第二次变化则本地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5分,“事”“再”“客兵”“主兵”“例”各1分)(2)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5分,“出”“门”“介”“谢”各1分,句意1分)

14.BE(5分,选对1个得2分,全对得5分)B项错在“身也在运动”,距帝乡万里的距离只有心能自由来去;E项错在“对家乡的思念”,全诗没有体现出这种情感。[来源:学_科_网]

15.①将并立的两种景观,合并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描绘出木叶在秋风吹动下坠入洞庭湖的景象;(3分,每句1分)②以“辞”代“下”,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木叶以依依惜别的情态。(3分,每句1分)

16.(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分)

17.B(3分)“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在此是错的;“想入非非”也可作中性词,解为“一般人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兔死狐悲”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在此是错的;“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用于两者之间,在此是错的;“恒河沙数”形容数量很多,在此是对的;“倾盖如故”指的是初识却仿佛故人,在此是错的。

18.C(3分)A项语序不当,应为“认真进行调研”;B项语义重复,“否则”就是对前述情况的复指,应删去“过早的离开”;C项考查多项定语的顺序;D项语序不当,应将“所”放于“带来”之前。

19.D(3分)A项“初生牛犊”比喻勇敢大胆、敢做敢为的青年人,不用于自称;B项“躬临”是敬辞,不用于自称;C项“杏坛”指教师,应为“杏林”;D项“台鉴”是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正确。

20.①失去质疑精神(或批判精神);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③通过想象力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6分,每点2分,第2点言近即可,第3点要以“通过”开头)

【解析】文段中的三句“通过”分别对应前文的“质疑”、“想象力”和“思考”。

21.②词语搭配的形态特征:“有点儿”既能修饰形容词的肯定形式,又能修饰否定形式;“一点儿”只能修饰否定形式。③词语搭配的色彩区别:“有点儿”后的形容词多是消极意义的,“有点儿不”后的形容词多是积极意义的;“一点儿不”后的形容词没有这种限制。(5分,每点内容2分,区分项1分)

22.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对网络投票这一现象进行评论。就网络投票本身的辩证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示其所显示出的在新媒介日益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交往状态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①就人的存在状态来看,网络投票体现的是人成为扁平化的图像符号,只能在媒介中得到部分的展现,受到了媒介本身的切割和剪裁;人更成为资本实现自身再生产(获取利润)的一个环节,成为宣传主办企业、媒体平台所利用的工具。人在网络投票中不能自主。②就人的交往状态来看,从前人们主动地交往,现在被动地交往,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投票所激发的厌烦感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网络信息媒介将其使用者置身于信息的风暴之中,即使不愿意投票,也不能装作没有看见好友的信息,因为不回复信息就意味着对人际关系的伤害。人交往的空间密度空前加深;与此同时,人交往的情感浓度却空前下降,很多要求投票的好友与我们根本不熟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投票本身成为人脉、资源的表征,背离了投票显示实力的初衷。③这一切都是在新的媒介,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急速普及的背景下发生的,技术在解放人的同时,也物化人;在便利化我们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的交往造成消极影响。

评分参考:没有谈及新媒介与人的存在状态、人的交往状态的,不得高于45。没有将全文各部分形成有机整体的,不得高于55

 

 

 

【参考译文】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曾任太平知府。老百姓中有兄弟打官司的,马森给他们镜子让他们照照,说:“你们两个人老了,忍心损伤兄弟情份吗?”都感激得流泪含羞而去。又升迁江西按察使。有位进士宠爱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抚按想轻判,马森最终使他伏法。起初,马森在江西举荐布政使宋淳。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为大理卿。因病归乡,起用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派到户部,督察仓场,不久转任左侍郎。以右都御史身分总督漕运,兼任凤阳巡抚,升任为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年,调任北部。当时,皇帝登基诏书减免了国家一半的田租。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皇帝节俭。皇帝亲拟诏书责令他采取措施,马森上奏:“祖宗的旧制度,黄河、淮河以南地区供给京师四百万银两,黄河、淮河以北地区供给边关八百万银两。一年的收入,足以供给一年的费用。后来边陲战事频繁,支出的费用逐渐繁多,第一次变化则外籍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第二次变化则本地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起初的费用只三五十万两,后来渐渐增至二百三十多万两。屯田的十有七八受亏损,管理食盐也十折四五,民粮运输十有二三被拖欠,全部用补给边关的年度费用弥补。在边关兵马不比过去多,在太仓纳粮之数不比过去增加,然而耗费是以前的数倍。又下诏书减免赋税,所以今日宣告匮乏,比往年更甚。我以前的筹划,计算到细小的财物,不过是解救燃眉之急,但对国家的根本、民众的元气,没来得及深入考虑。希望集思广益,让朝廷众臣各自陈说自己的意见。”又奏请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征收盐税的事情。皇帝曾经任命宦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认为不可,而且声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此事才被阻止。隆庆三年(1569),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居住乡里,支持巡抚庞尚鹏施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1580)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行文本阅读法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詹大胖子
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以“被”字句为例
“语料库研究学术源流考”干货分享
正确使用5亿词汇的美国当代资料库,摆脱蹩脚中式英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