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随时代而变!「跨媒介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下)

以唐吉坷德与田鼠阿佛为例进行中学高年级语文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考虑到中学生思维能力较高的特点,计划与中学生通过跨媒介的形式进行主题阅读,对经典文本的人物形象进行二次解读,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侧重于发挥绘本内容的作用,既达到二次解读唐吉坷德这一人物形象的效果(阅读分享课),又达到帮助学生进行专题(生长需要对缺失需要的超越)解读,鼓励学生在缺失需要满足的基础上勇敢的去追求生长需要,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二)课程流程

1. 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书籍唐吉坷德

2. 上课时对唐吉坷德人物形象进行文本联系、分析与解读,并且分析作者对唐吉坷德这一形象的态度

3. 课上集体阅读绘本《田鼠阿佛》

4. 小组讨论田鼠阿佛的人物形象与作者对阿佛的态度

5. 分析唐吉坷德与阿佛形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且比较作者对二者态度差异的原因

6. 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唐吉坷德与阿佛的态度的差异性就是这种不一样看法的体现,并且引入主题“生长需要与缺失需要之间的差别”

7. 鼓励学生实现生长需要对缺失需要的超越,追求自己的生长需要

主题阅读之一:自我实现

《田鼠阿佛》对比《堂吉诃德》——生长需要对于缺失需要的超越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表明人的需要是由层次的,并将需要分成了两类:缺失需要与生长需要。教育需要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孩子的发展不能仅限于缺失性需要,成长性需要被关注满足。

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一定程度满足。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

《堂吉诃德》和《田鼠阿佛》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展现对于“缺失需要”和“生长需要”追求的不同表现。

在《田鼠阿佛》中,将阿佛与其他四只田鼠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语言和图像的方式表现的。突出的特点就是阿佛的表情和其他田鼠表情的对比。在四只田鼠追求收集过冬的食物时,精神矍铄,唯独阿佛总是露出半闭着眼睛的经典表情,这一表情前期一贯保持着。给人提不起精神,很贫乏,很困顿的表情。即使是阿佛在有东西吃、有石墙藏身、有热闹的家人陪伴的时候,依然露出了不满足的表情。表明阿佛在缺失需要上的满足,却因为生长需要得不满足而感到空虚无聊。

阿佛

阿佛

其他田鼠

阿佛

在《堂吉诃德》中,是塑造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堂吉诃德与桑丘。

“我们通常把桑丘说成堂吉诃德的陪衬,其实桑丘不仅陪,不仅衬,他是堂吉诃德的对照,好比两镜相对,彼此交映出无限深度。”

堂吉诃德抱着伟大的理想,一心想济世救人,一眼只望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竟看不见现实世界,也忘掉了自己是血肉之躯。桑丘念念只在一身一家的温饱,一切从经验出发,压根儿不懂什么理想。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只为贪图做官发财,会给眼望云天的幻想者所煽动,跟出去一同冒险。

二元论是理解西方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 而生命中的“一体二魂” , 则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理解角度 。它意味着个体生命的两条必然线索。

借助浮士德之口 , 歌德道出了一个思想史上的元命题 :

啊 ! 两个灵魂居于我的胸膛 ,

它们希望彼此分割 ,摆脱对方

一个执着于粗鄙的情欲 ,留恋这尘世的感官欲望

一个向往着崇高的性灵,攀登那彼岸的精神殿堂!

Zw ei Seelen w ohnen , ach ! in meiner Brust ,

Die eine will sich von der andern trennen ;

Die eine hält , in derber Liebeslust ,

Sich an die Welt mit klammernden Organen;

Die andre hebt gew altsam sich vom Dunst

Zu den Gefilden hoher Ahnen .

人本就是由动物进化而来 ,可却强烈地向往着神圣的道德境界和理想状态 ,这便如二马分车 , 焉得不痛 , 焉得不苦 ?

堂吉诃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决相信,超越了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的、普遍的、不变的东西;这些东西须一片至诚地努力争取,方才能够获得。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艰苦,不惜牺牲性命。在他,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无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认为最幸福的黄金时代,人类只像森林里的素食动物,饿了吃橡实,渴了饮溪水,冷了还不如动物身上有毛羽,现成可以御寒。他所要保卫的童女,作者常说是“象她生身妈妈那样童贞”。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也是逐渐充实的。我们最初只看到他傻,渐渐看出他痴中有黠。可是他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着个疯子不免吃亏倒霉,还是一片忠心,不肯背离主人。我们通常把桑丘说成堂吉诃德的陪衬,其实桑丘不仅陪,不仅衬,他是堂吉诃德的对照,好比两镜相对,彼此交映出无限深度。堂吉诃德抱着伟大的理想,一心想济世救人,一眼只望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竟看不见现实世界,也忘掉了自己是血肉之躯。桑丘念念只在一身一家的温饱,一切从经验出发,压根儿不懂什么理想。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只为贪图做官发财,会给眼望云天的幻想者所煽动,跟出去一同冒险。他们尽管日常相处而互相影响① ,性格还是迥不相同。堂吉诃德从理想方面,桑丘从现实方面,两两相照,他们的言行,都增添了意义,平凡的事物就此变得新颖有趣。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固然滑稽,却不如他和桑丘主仆俩的对话奇妙逗趣而耐人寻味。

马斯洛指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实现较为基本的缺失需要上,这种缺失需要很容易引起饱足感,得到满足后便不会再有所作为,而生长需要不同,它不断地促进人发展,以求最终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

实际上,生长需要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1]并且,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藤沢英昭,1989; 赵宪章,2010; 周宪,2005; 李政涛,2004; 周兢,刘宝根,2010; 塞万提斯,2002; 陈琦,刘儒德,199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 唐吉诃德 俄罗斯版 1957
唐吉诃德: 转载自:兀
唐吉诃德外传
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百部经典名著 |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上)
【电影】唐吉诃德外传(意大利 20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