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从一篇文章看限制性分析的重要性

从一篇文章看限制性分析的重要性

    先看下面短文:

小议“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自古以来,这话不知鼓舞多少仁人志士走上成功之路。的确,志向很重要。志向是一种内在驱动力,它使人目光远大,使人劲头不衰,使人不惧凶险。欲成事,必立志。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今天,我们的国家、大好的时代要求我们新一代青年成为办大事的人才,我们应该立下这个大志。

(充分肯定“志”的重要意义)

然而,仅仅立大志就能成大事?未必,有志者事未必就成。

(逆向立论)

  首先,有志固然好,还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

(分论点一,从客观规律方面对“志”的内涵作限制)

当主观之志与客观规律相抵触、相脱离时,是难以成事的,因为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阐释“志”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定在竞争中创造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实现民族的理想。

几个世纪来,多少科学家立志要制造永动机。

(例证)

他们的志向未始不坚定,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只能付诸东流。道理很简单,当机器运行时,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其间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例证)

我们有些青年学生志向很高,这是好事;但企求自己一登上社会舞台,就一改我国经济、科学、军事的落后面貌,成为世界强国,这就不能不说是空想、幻想了。

(联系现实,相当于例证)

这种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志向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怎能成事呢?让我们还是客观一点吧!

(分析事例)

  其次,有志固然好,还得权衡自身的才能。

(分论点二,从个人能力方面对“志”的高度作出限制)

有志向,且符合客观规律,这当然很好。不过,规律只提供运行的通道,志向是虚的,成事是实的,其中介点是才能。如果志向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他的志向最终只能是虚话。

(阐释“志”与“个人能力”的关系定在竞争中创造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实现民族的理想。

正如一个人立志要登上珠峰,

(例证)

然而身体条件不行,又怎奈其何?

(分析例证)

青年学生志向高远,狠不得将星星、月亮摘下来,狠不得都成为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这当然很好,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名成家。有人仅仅读了几本数学书,就立志要步陈景润之后,去摘歌德巴赫猜想那颗最亮的明珠,全不考虑自己的能耐。

(联系现实,充当例证)

人人都当科学家是不可能的,何况,实际工作还得有人做,工人、农民还得有人当,国防还得有人守卫。我们应该清醒认识自己的能力,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志向。让我们还是脚踏实地吧!

(分析事实)

再次,有志固然好,还得为之作出足够的努力。

(分论点三,从努力程度方面对“志”的实践作限制)

有志向,合规律,有能力,就能成功吗?也未必!志在登天,那就一步一步地攀登,那里没有电梯。自己不努力,事又怎么能成呢?

(阐释“志”与“努力程度”的关系定在竞争中创造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实现民族的理想。

有位先生青年时代立志要写一部巨作,(例证)然而,他整天想的是一旦自己的书出版了,将会受到人们怎样的好评,却不愿深入生活,不愿苦心创作,结果终其一生也一无所成。

(分析例证)

有些青年学生颇有志向,但今天的学习却不甚努力,碰到一点困难便萎靡不振,没有一点斗志,这样的人怎么去实现远大志向?

(联系现实)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

有志者事未必成.只有在符合实际要求,自身力所能及并且努力奋斗的情况下,有志者才能事成。也只有这样,我们新一代青年才能成为适合国家、时代需要的有志者和成事者

 

 

 

《小议“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三次限制,将文章内容引向深入,很值得学习。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传统名言,也一向被当作金科玉律,用来教育与鼓励青年人积极奋进。如今,我们处于改革开放时代,要创新,就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本文就是挑战“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名言的权威性的。

本文的主要特色有三:

特色之一,思想辩证,言之在理。

既然千百年来都被视为真理,“有志者事竟成”必有其合理性。因此,作者开篇第一段就充分肯定这句话的意义。这一段虽然文字不多,但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作了很全面的肯定。第一句肯定它的历史贡献,“自古以来,这话不知鼓舞多少仁人志士走上成功之路”;紧接着肯定它的地位是“内在驱动力”,这是自发的力量,当然重要。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目光远大”有理想,“劲头不衰”有力量,“不惧凶险”很顽强,多侧面肯定,作者考虑得很周全。不要小看这个开头,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缜密细致,值得学习。有了这么到位的肯定,文章主体部分论述另一个侧面,就显得很辩证了。

请注意,有这一段与没有这一段是大不一样的,因为现在的作文考试,很重视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考察,有这个机会,就应该充分展示出来。

特色之二,三步设限,思维细密。

文章在充分肯定“志”的意义之后,逆向一转,提出“有志者事未必就成”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对“志”作出层层限制,层层论述,使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思想一层层走向深入,内容一层层更加具体,使论点坚实而有力。

第一步限制,分论点一:“有志固然好,还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这是从客观规律方面对“志”的内涵作限制的。这个限制有道理吗?当然!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是阐释“志”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意志是主观的,主观的意志只能服从于客观的规律。为了让读者认识这一分论点,作者作了具体阐释:

当主观之志与客观规律相抵触、相脱离时,是难以成事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阐释定在竞争中创造人生价值,在竞争中实现民族的理想。是很重要。一是紧抓两个核心概念,扣紧分论点一;二是凸显哲学理论,令人信服。

第二个方面是举例证明。“几个世纪来,多少科学家立志要制造永动机。他们的志向未始不坚定,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只能付诸东流。

这个例证,雄辩地证明志向再大,违背规律,一切都是白搭。对于这个例子,作者分析说,“道理很简单,当机器运行时,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其间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分析很在理。

第三个方面是立即联系社会现实,联系时代青年,显示出针对性。这很重要,因为文章要为社会现实服务。“我们有些青年学生志向很高,这是好事;但企求自己一登上社会舞台,就一改我国经济、科学、军事的落后面貌,成为世界强国,这就不能不说是空想、幻想了。”如此联系现实,相当于例证,显示出文章的现实生命力。怎样看待这些青年学生呢?作者发出议论分析:“这种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志向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怎能成事呢?让我们还是客观一点吧!这是分析,也是告诫,再次凸显了第一步限制的必要性。

第二步限制,分论点二:“有志固然好,还得权衡自身的才能。”这是从个人能力方面对“志”的高度作限制。这个限制有道理吗?当然!我国不是素来有一个“志大才疏”的说法吗?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其一,阐释“志”与“才”的关系。作者说,“有志向,且符合客观规律,这当然很好;不过,规律只提供运行的通道,志向是虚的,成事是实的,其中介点是才能。如果志向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他的志向最终只能是虚话。这个阐释很贴切,其成功之处在于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与“志”相关的“才”提出要求,说明“才”对于“志”的重要地位。

其二,举例加以证明。作者的例证很简单,说“一个人立志要登上珠峰,然而身体条件不行,又怎奈其何?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连分析都不需要。

其三,联系社会现实。由于本文的读者对象是时代青年,因此,及时联系就显得很重要。作者说“青年学生志向高远,狠不得将星星、月亮摘下来,狠不得都成为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这当然很好,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名成家。有人仅仅读了几本数学书,就立志要步陈景润之后,去摘歌德巴赫猜想那颗最亮的明珠,全不考虑自己的能耐。在年轻人中,有这种思想的人并非少数,因此,作者用他们充当例证,并展开深入分析。作者指出,人都当科学家是不可能的,何况,实际工作还得有人做,工人、农民还得有人当,国防还得有人守卫。我们应该清醒认识自己的能力,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志向。这是真实客观的分析,这是语重心长的忠告,让人口服心服。

第三步限制,分论点三:“有志固然好,还得为之作出足够的努力。”这是从努力程度方面对“志”的实践性作出限制。这个限制有道理吗?当然!因为事情是干出来的。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一是阐释“志”与“干”的关系。作者说,“有志向,合规律,有能力,就能成功吗?也未必!志在登天,那就一步一步地攀登,那里没有电梯。自己不努力,事又怎么能成呢?这个阐释通俗易懂,明明白白,谁都信服。

二是举例加以证明。作者的例证是一个人的故事:“有位先生青年时代立志要写一部巨作,然而,他整天想的是一旦自己的书出版了,将会受到人们怎样的好评,却不愿深入生活,不愿苦心创作,结果终其一生也一无所成。例证很简单,也不用分析,道理全在其中。

三是联系现实。作者说,“有些青年学生颇有志向,但今天的学习却不甚努力,碰到一点困难便萎靡不振,没有一点斗志,这样的人怎么去实现远大志向?道理不言而喻。

文章对志向作出三次限制,进行三层分析。

一层限制“志”的正确性,合乎规律,有可能“成”;违背规律,则永远不能“成”。

一层限制“志”的高度,符合自己的能力,可能“成”;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则很难“成”。

一层限制“志”的实践,功夫到家,有可能“成”;功夫不到家,永远不“成”。如此限定,如此分析,使本来很单纯的一句古训,内容复杂了起来,分析具体了起来,我们的思想也丰富了起来。

特色之三,步步追加,层层丰富。

本文三次从不同的角度作出限制,一次着眼于“志”的正确性,一次着眼于“志”的高度,一次着眼于“志”的实践,三者的确是三个不同的方向。从这一点上说,三者是横向排列的。

但是,这里的限制可不是小猴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而是小孩子叠积木,上一个,再上一个。

第一次限制,加上了“客观规律”:当主观之志与客观规律相抵触、相脱离时,是难以成事的”=客观规律+志向。

第二层限制,再加上“才能”:“有志向,且符合客观规律,这当然很好;不过,规律只提供运行的通道,志向是虚的,成事是实的,其中介点是才能=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个人才能+志向。

第三次限制,再加上“足够努力”:“有志向,合规律,有能力,就能成功吗?也未必!志在登天,那就一步一步地攀登,那里没有电梯。自己不努力,事又怎么能成呢=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个人才能+付出足够努力+志向。

如此步步追加,使“志”的内涵在这里层层丰富,使读者相信,有志者之志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符合自身能力并且付出足够努力的情况下,才能成就大事。也只有这样,我们新一代青年才能成为适合国家、时代需要的有志者和成事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段子短信大全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集萃
【教学设计】“立志”材料作文起步技法详解精选11篇(收藏版)20230107
成功营销人员必备十大心态
浅析议论文如何例证
高考议论文如何展开论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