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考指导 | 散文阅读之考纲要求和必备知识,干货满满不容错过!
于老师说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散文阅读的考纲要求和基础知识,明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读文和答题方法,希望会帮助到你们哟~
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之“考纲要求”与“能力层级”
考纲要求
2018年《考试大纲》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来源:教育部考试中心
备考指导
1.文学类文本阅读如今是高考必考内容,在考场阅读总量增大的同时,试卷难度也在增加。2017年高考,散文作为文学类文本,已经入选全国新课标高考卷Ⅱ、卷Ⅲ,2018年没有但不排除今后极有可能作为卷Ⅰ命题材料。
2.从2017全国全国新课标高考卷Ⅱ、卷Ⅲ以及近年各地高考试题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概知针对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
(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重凸显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一般设置4~5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主观题。从题型上来看,多选题、信息筛选题、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的考查较多。
(3)从散文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并探究作品的主题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3.特别提醒:《考试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具体表述有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以充分关注。
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之必备知识
一、散文的体裁特征
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现代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1.“形散”: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触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2.“神聚”: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3.结构: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4.语言: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更具文学特色,风格更具多样性,内涵更为丰富蕴藉。
5.分类:根据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情状物、议论思辨等类。
写人记事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写情状物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议论思辨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表现手法
1.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
起强化语气的作用。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来源:学科网]
托物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
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3.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1) 叙述的人称和顺序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叙述顺序
顺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2)描写
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描写。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来源:Z_xx_k.Com]
⑤语言描写。
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内外。
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和议论
用在开头
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用在中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用在结尾
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记叙中的议论
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夹叙夹议
记叙、议论交叉运用,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
直接
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间接
抒情
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言志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融情于事
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三、谋篇布局技巧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显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5、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
3、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
4、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
1、升华感情;
2、深化主题;
3、总结上文;
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6、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注:本文素材收集于网络,由高中语文公众号整理汇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转自高中语文(gzyw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文阅读宝典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全面解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现代文阅读方法技巧 02 远航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