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常识创新精练—— 古代官职

1.隋唐以后所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组织严密的一套中央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尚书省、刑部

D.尚书省、兵部

2.古代科举制度从隋唐到清代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在科举考试中,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以下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B.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C.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D.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3.古代有专门的邮政机构,有信使和专门为信使提供马匹的驿站。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礼部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古诗文中,丞相一词频频出现。下列有关丞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

B.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C.有时又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D.在古代,丞相分为左右两个丞相,一般左丞相官职大于右丞相。

5.下列对中国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直至明清。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6.中国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以下对中央、地方各级官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B.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C.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县以下组织包括乡制,中央任官至乡一级。

D.介乎大政区和县之间的州或府,长官称知州或知府。

1.A(三省的职能,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六部职能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 A(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相公。到了明清,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3.A

4.D(一般是右丞相大于左丞相。)

5.C(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6.C(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县是最基层之行政单位,县以下组织包括乡,乡并没有成为一级行政组织,因此,中央任官仅至县一级。)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都是什么关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八十四卷
省试
古代官职解读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的秀才、举人与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