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汕头地名,城市发展轨迹的记忆和名片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具稳定性,代代相传。汕头是个百载商埠,读解汕头每一时期不同地方的名称,就可以了解到汕头这个城市的发展经历和轨迹,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了解到潮汕的人文、历史和典故。

一个城市总有其特有的标志性建筑物,人们称之为地标,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再度华丽蜕变的小公园,就是一百多年前形成的老汕头埠的中心。世纪30年代初刚开始建设时,小公园有假山,有喷水池,还树有“万国来朝”牌匾。1932年在小公园西南侧建起南生大楼后,1934年4月在小公园续建了一座红柱绿瓦的“中山纪念亭”,仍然沿袭小公园的俗称。及后,人们心中的小公园,已涵盖了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也就是老汕头的开埠区。

汕头是个百载商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鼎盛时期,从小公园到西堤一带,商贸、船务、码头、仓库、商旅娱乐等等百业旺盛。时至今日,旧汕头埠的许多地名还印证着那个时期的故事,以及当时的记忆。

在小公园的中山纪念亭沿国平路往北约百米,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飘香小食店。“飘香”的前身是东墩徐氏敦和公祠。这个徐家祠堂是闽粤徐氏联宗合族祠,在汕头埠形成之前就已存在,早于漳潮会馆。旧徐家祠堂一带,就是旧公园片区。旧公园前路所在地原为洪厝花园,后来成为惠潮嘉巡道行署属地,1921年行署前空地被辟为“第一公园”。1931年,公园地皮被卖,建起了成片民宅。此后附近的小公园逐步成型,“第一公园”演绎成了“旧公园”。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没有木板厝,也找不到竹篷寮,街道十分宽敞,楼房十分整齐,是汕头旧城区昔时难得见到的长方形格局的豪宅建筑群板块。老辈人称这里是老汕头埠的“地心”。

旧公园的东面,就是旧称“老市”的福合埕和长满苍翠茂密红树林的“茭萣地”。再往东,就是茫茫一片的盐埕。现在“八一”市场一带,当时靠近海边,是盐埕之一端,老辈人称之为“盐埕头”。盐埕头曾被称为“虎地”,是执行犯人斩头的地方。民国4年,也就是1915年,汕樟轻便车铁路公司成立,在盐埕头设立轻便车起点站,“盐埕头”又被改称为“电车头”。

在小公园开埠区的西南处,现今的海墘内街一带,过去称为德记片。以前,德记片这些洋行正面,是茫茫的海滩和一大片的枋篷屋,被人们称之为德记前。当时,德记前的棚屋相当密集,里面居住的,绝大部份是潮阳人,也有小部分是揭阳人,主要以苦力为生。当时德记片洋行生意兴隆,西堤至涂坪码头甚多,进港货船到达后货物用千斤吊吊到码头,再由搬运工搬入货栈,德记前的棚户便依赖码头搬运谋生。

徳记片名称的由来,是汕头开埠后,英国人德谪于1862年在现今海墘内街6至14号创办了德记洋行因而得名。以前,德记片除了德记,还有太古、怡和等洋行以及官督商办的航运企业招商局等商贸机构。德记片是汕头开埠后的商业发祥地,见证了旧汕头埠的历史沧桑和变迁。

从德记片到小公园,是一个有趣的历史链条。在小公园百货大楼建成之前,德记片和镇邦路一带是汕头埠商业最繁华之地,洋杂百货、棉布绸缎等零售商店相当密集,世纪名店南生公司原先也创办于此地。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随着小公园周围新洋楼的落成,汕头埠的商业中心才从德记片转移到以小公园为中心的四永一升平。

在德记片东侧,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的老妈宫以及与之毗连的关帝庙。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老妈宫对面的空地上就建起了老妈宫戏台。老妈宫戏台南面,有一条因招商局而得名的招商路。自从招商局的第一艘轮船“伊敦号”停靠汕头以来,招商局与汕头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招商路的东侧至广州街一带,清代还是海边滩涂,民国年间这里建成一片木棚寮,也就称为涂坪。涂坪南面靠海地段,在清朝末期的1874~1876年间,英国的太古洋行属下的伦敦中国航业公司在汕头建了码头,经营上海到汕头的往返航线,拥有木栈桥、趸船码头3座、仓库50多间,其中以连接趸船码头到岸上仓库的木栈桥最为突出,这个地方也就称为“太古栈”。

上世纪二十年代伊始,汕头埠与澄海县分治,设立市政厅,及后颁布的《汕头市暂行条例》,开始筹备拓宽马路的城市改造。在张圆内街附近,当时曾立有一块刻有“崎碌”两字的石碑。即石碑以东自清嘉靖年间海面上浮现出的沙脊均为崎碌。崎碌是旧汕头埠开发海墘的新陆地。后来随着汕头埠的繁荣,这条沙脊被开辟为一道小土路,起初叫崎碌路,崎碌路的尽头就是葱陇。

在潮汕的地名中,用“陇”字的往往为江河或海边冲积而成的沙脊;用“坑”字的,顾名思义就是意指山沟;反映滨海的地名一还有“埭”和“塭”字。崎碌尾葱陇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葱陇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浮陇,有几个泉眼,水源足,长期栽种青葱,故名“葱陇”。那个时候,葱陇还不从属于汕头。来到沙汕坪“掠桁”谋生的人大都落脚葱陇,在荒草丛生的山仔顶周边搭建枋厝和篷寮。那个时候,葱陇人到旧汕头埠的人家串门,总会对人家说“我好久没来汕头”之类的客套话。

崎碌路在1924年扩建后,因紧靠海岸边缘,沿路以南是滔滔海潮,改称为外马路。早期的外马路堪可谓是“领事馆一条街”。历史上先后有8个国家领事馆开设在外马路,一开始,美国最先在汕设立领事机构,随后英、法、德、俄、荷兰等外交官陆续进驻汕头。期间,英国人在现在外马路与新兴街交叉口以东的市委大院内还曾开办过“亚细亚洋行”,建有一栋楼,并建有一座简易码头,老辈人便称这里为“亚细亚”。

民间有“未有汕头埠,先有厦岭港”之说。二十世纪初,厦岭向海边延伸的光华埠部分仍是一片荒海滩,被人们称为鬼仔埠。1916年廖氏等海外华侨斥巨资,合力开发这一带的5000亩荒滩,筑起了一条底座宽2丈、深2丈、地面高1丈、长约5公里的环绕石头海堤,围塭造地,并准备逐步兴建工厂、住宅,创办华侨新村。没有众华侨的努力建设,就没有今日的光华埠,鬼仔埠因此改名为光华埠。华坞路的前身是华坞乡前面一道可直通海湾的华坞溪,溪水十分清晰。坞的解释是中间凹周围高的地方,以前遍布南海的鲎经常在这一片集聚,因而称为鲎坞。后来盐民和渔民接踵来到这里定居,为文雅起见,就将鲎坞写为华坞沿袭至今。1955年市政府在华坞乡东面溪边沙地建设3幢华侨公寓,随后华侨私人购建住房23座,形成新住宅区,规划部门便以华侨新村命名,一直延续至今。

潮汕人喜欢引用古代名贤故事或古籍文献为村落命名,显得文雅深奥。不过,老汕头埠的地名,似乎与古代名贤故事或古籍文献没有多大关联。有些与地理实体的自然特点有联系,有些没有多大联系,带有人文色彩,不但有社会性,还有鲜明的民族性,这些地名汇聚起来,便成了汕头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名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汕头20世纪名片“小公园”
开埠的汕头:一个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近代城市
让小公园告诉你,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魅力
点燃西堤百年情怀,再现汕头开埠文化
南方之旅汕头行,小公园大文章,传承历史赓续未来
南滨路百年公园出圈啦,一大波游客正在赶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