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姓氏——印姓

印姓是源自中国的一个姓氏。印姓出自姬姓。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郑,建立郑国,为伯爵。至郑穆公有儿子舒,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郑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一、姓氏来源

印姓源流比较纯正:

来源一: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王子友于郑,建立郑国,为伯爵。至郑穆公有儿子舒,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郑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来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印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汉朝时期,御史台(御史府)行政长官侍御史之下设置有五位曹官, 分别是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各有司职。其中的“印曹”,专职掌管刻制印鉴之类符印的工作。

在印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印曹氏,后分衍为印氏、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三: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官吏印房章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印房章京, 是清朝时期设置于边疆地区军政长官属辖下的官吏,如乌里雅苏台将军府、伊犁将军府、吉林将军府、黑龙江将军府等的印房章京,专职掌管将军府内的文书事务。

在印房章京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文化上省文简改为汉字姓印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北洋时期蒙古官吏印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清末民国初期,中国北洋政府在蒙古各旗皆设置有印务梅伦、印务札蓝之官职,每旗各有一名,印务札蓝为印务梅伦的副手。

蒙古族印务之官职,一般在蒙古台吉或闲散王公中选充,印务梅伦亦称印务参领,主要负责辅佐札萨克(执政官,县长)、协理台吉(辅执政官,副县长)操持旗务,相当于如今的县办公室主任,印务札蓝则相当于县办公室副主任或秘书。在印务梅伦、印务札蓝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其官职称之汉字为姓氏者,称印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得姓始祖

印段。从文献上追宗索源,可知头一个以印为姓的人,是2600年以前的郑国大夫印段。这位我国印氏家族的始祖,也是名登《左氏春秋》的古代贤人。郑国当代的位置,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地方。可见,当他们于战国时被新崛起的韩国所灭之后,属于郑国公族的印氏,却在陕西的冯翊一带繁衍滋长。然后以冯翊为中心,陆续向全国多地播迁。望族居冯翊郡(今陕西省大荔县)。故部分印氏后人奉印段为部分印姓的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印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有个郑国。郑国有位国君叫郑穆公,郑穆公的儿子叫子印,子印的后代就以印字为姓,世代相传。如在郑国做官的印段,就是子印的孙子。印姓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王族。原来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他这一氏族中的一位贵族,分封到郑,建立了郑国,并又封为公爵。而周朝君王的先祖,又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所以印姓也是黄帝子孙龙的传人。

周族的后稷也是印姓的先祖。周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经营农业而著称,其祖先弃,任尧的农官,因善种五谷号称后稷。后来弃与夏禹、商契一起成为舜的属官,并协助大禹治水。

周文王也是印姓的先祖。传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武王也是印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创了数百年周朝的基业和历史。周成王也是印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是周王朝的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周康王也是印姓的先祖。

印段的大名,在《左传》中曾数次出现。郑位于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战国时被韩所灭。出自郑国公族的印姓,则在今陕西的冯翊一带继续繁衍生息,并向各地播迁。就全国而言,印是一个小姓,在上海,印姓人口也为数有限,据1994年底统计,有1.19万人,排列在第128位。但印姓在上海的历史上却有一定知名度。明末以前,留芳于上海史册的印氏子孙,原籍河北安平。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他们先迁湖北公安,不久就迁居当时属于嘉定的浦东高桥,从高桥散居嘉定娄塘,宝山吴淤等地,后来又分迁到市区。“搜罗录入四库书,海内词人反复诵”。这支印氏子孙中首先扬名于世的是清代印光任(余略)。

印姓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浙江一带。印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四、姓氏名人

一、印光任

如今这个名字是鲜为人知的,而在澳门却仍是妇孺皆晓。乾隆年间,印光任正任广东肇庆府同知,上峰考察他精明能干,即荐他担任了首任澳门同知。在任期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澳门葡萄牙人的管理。随后,又与继任的澳门同知张汝霖合作,写成第一部有关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这是一本地方志体例的著作,详记了澳门的形势险要,岛屿水道、社会风情,特别是与葡萄牙及其它欧洲国家交流的始未。书一刊刻,不胫而走,在当时很有影响,不久便被乾隆帝选入钦定《四库全书》。

二、印宪曾

清·印光任之子,进士及第后,历任浙江宁绍台道等职;他的孙子印鸿经,中进士后还被点了翰林。他们所交结的是姚鼐、袁枚等一代文坛巨子。此时,上海印姓科甲不绝,文采风流,处于全盛时期。

三、印星台

近代上海高桥人,以经营杂粮起家,后为上海市杂粮业交易所常务理事。发家后,他便热心于社会公益,修复古高桥遗址,刻碑记述建镇始未;毕生捐助和募集了15万银元,筑路10多里,修建桥梁60余座;于高桥慈善街21号创设“平康会”,向贫民施米、施衣、施药:抗战爆发后,不从日寇威胁,拒绝出任伪镇长,临终长吟陆放翁《示儿》诗。娄塘印有模,于国外考察电报业后,广招人材,耗资数万,编成《汉语电报编码》,一度为国内电讯界广泛使用,并投巨资于商务印书馆,1913年就任该馆总经理,对《辞源》等学术著作的出版,尤为关注,还创办了发行所,推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罕见姓氏大集合
姓氏文化:游姓
姓氏大盘点,总有一个能用上~(下)
马姓的起源及繁盛
《百家姓》之——伍姓来历
新百家姓不再是“赵钱孙李”,前八名有你的姓氏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