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姓源流

孙,一出乐安郡,乐安郡在汉代为千乘郡。东汉时期,郡的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期,郡治改为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这一支孙姓出于姬姓。起先,卫武公之子为惠孙,他的孙子以祖字为氏,世为卫国之卿。孙氏还有另外两个源流:一是楚国有孙氏,是芳姓之后,如孙叔敖,颇有名,为楚之相。二是齐也有孙氏,是陈姓之后,陈无宇之子为子占,因为有功,赐姓孙氏。这脉的后人中有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人,世代居住富春县,该县在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置,属会稽郡;汉代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置吴郡,于是富春又属吴郡。本支汉末有孙权,为吴帝,是孙武的后裔。

附:家族名人简介

孙子,名武,也称孙武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学家,齐国人,避乱到吴国,著兵法十三篇。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公元前512年,经吴国大将伍子胥的推荐,孙子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吴王知其善于用兵,乃命他为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为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兵法。本书摆脱了西周以来的天道鬼神观念,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星辰运行的度数),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同时又必须注意政治、外交各方面相互配合,特别是政治清明与否更是关键的因素。全书总结前代特别是春秋以来丰富的战争经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众寡、强弱、攻守、奇正、虚实等等战略、战术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周密的军事思想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膑(?一前316年),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之间,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史记》:“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曾经同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而庞涓较早出山,到了魏国,成为魏惠王的将军。庞涓内心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孙膑,于是就暗中把孙膑招来假心假意地说要请他出山相助。孙膑来到之后,庞涓害怕他比自己强将来在地位和待遇上超过自己,特别嫉妒他,于是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并割去孙膑的膝盖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以便让他没有办法出头露面。后来,齐国的使者出使到魏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地里拜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使觉得他才智不凡,于是就偷着把他载回齐国,并且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孙膑第一次显示才能是桂陵之战。那是公元前354年,因为赵国出兵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所以魏国就派大将庞涓率兵攻打赵国,战局急转直下,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万分危急,不得已,便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决心帮助赵国,准备以孙膑为将,出军解赵国之围。但是孙膑认为不可以,他说自己是“刑余之人”,不宜领兵为将。这样,威王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伐魏。按照将军田忌的作战方法是想直扑赵国首都邯郸,正面攻打魏军。但是孙膑不同意这种战略,他指出:“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意思是说,魏国精兵强将都在赵国,老弱残兵留守魏国,因此应该趁虚而入,攻其所必救,所以要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田忌接受了他的作战方略,率领大军直逼大梁,与同时进攻襄陵的卫、宋联军形成了两面夹攻大梁的形势。魏王见自己的都城危急,便催庞涓回兵救援,庞涓果然回师救大梁。孙膑早已在途中设下埋伏,所以就在魏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地经过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之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庞涓大败而归,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孙膑第二次显露军事才能是马陵设伏。桂陵之战后的十三年(前341,齐威王十六年),魏国、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还是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直取魏国首都大梁。这次,魏惠王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十万军队,决心与齐军决一死战,以报桂陵战败之仇。可是当庞涓撤离韩国,回到魏国大梁之时,齐军已经撤走,向西去了。孙膑对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追击齐军,接连大喜说:“我固知齐军怯,人吾地三日,土卒亡者过半矣。”意思丢下步军,日夜兼程。孙膑计算庞涓追兵的行程,夜幕降临之时应该到马陵。马陵道狭,而且道旁多阻隘,可以埋伏,命令士兵削去大树的树皮,在树干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并且约定说: “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万箭齐发。”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果真在夜里进入马陵,行至大树之下,见上面有字,便取火照看,可是还没有读完树上的字,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于是拔剑自刭,说:“遂成竖子之名!”从此以后,孙膑以更名扬天下,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被兵家所重视。司马迁评价说: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肯定孙膑既能言兵,又能在实际战争中正确用兵,只是对他后来对付庞涓的高明得当,但却不能在早期免于受其刑辱感到遗憾。

孙权(182-252) ,三国吴开国之君,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坚之次子,孙策之弟。他不仅形貌奇伟,而且颇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国方略。执政期间,他广纳贤士,招募各方俊杰,名臣名将如阚泽、吕蒙、陆逊等,都在他的手下效命,并且忠贞不贰。建安十三年春,他又征讨黄祖并取得胜利。最为紧要的是这一年的冬天,曹操大军数十万南下,直接威胁到东吴政权。当时东吴朝野议论纷纷,战和之争甚为激烈。孙权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力排众议,做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关键时刻他善用人才,充分发挥周瑜、鲁肃等人的才干,同刘备一起,在赤壁大败曹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然而,孙刘两家既有联合,又有斗争,其焦点在于荆州。赤壁大战烽烟未熄,刘备乘机夺取了荆州,这使孙权非常气愤,几次派鲁肃去交涉,都没有结果。后来周瑜献计,假意请刘备到东吴与孙权之妹成婚,打算借机扣押刘备做人质换取荆州。可不巧的是这件事被吴国太得知,把孙权责骂了一顿。孙权本人事母至孝,不敢多言,只得听凭吴国太把女儿许配给刘备,并让刘备逃了回去。结果,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死后,孙权任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刘备入西川之后,孙权想借机收回荆襄,但因夫人之故,又没成功。于是他又定计派人入刘备军中打算把夫人及幼子阿斗骗回东吴做人质,以便用他们换取荆州。结果在半路又被赵云、张飞截住,夺回阿斗,孙权之妹单身回吴。直到后来形势有变,曹军攻蜀,刘备才把长沙等三郡送还孙权,并请其合攻曹军。孙权带领吕蒙、甘宁等,亲自出征,先攻皖城,获胜,后与张辽军战,大败,孙权侥幸逃脱。接着曹操又引兵四十万,往合肥杀来,吴军在濡须与操相持月余,最后纳贡求和,各自罢兵。后来孙权借关羽攻樊城,采纳吕蒙的建议,以奇兵一举夺回了荆州,擒杀了关羽。刘、孙联盟破裂后,刘备统兵七十万,从蜀国杀来,势如破竹,吴军抵挡不住,几次求和不允,孙权十分惊慌。紧要关头,他任命陆逊为都督,火烧蜀营七百里,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公元252年,孙权病死,结束了英雄一生。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人,累官为廷尉卿。少与许询皆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在《遂初赋》之序文中自称: “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建五庙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行文中表现出他对老庄哲学的追慕。东晋之世,社会生活极不稳定,纷乱动荡,不少文士情绪苦闷,或放情于山水,或遁迹于田园,孙绰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过这类人无论怎样高尚其志,都很难忘怀世事,孙绰当然也不会与人世、官场隔绝。据《晋书·本传》记载: “征西将军庚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当大司马桓温欲进取中原,移都洛阳时,孙绰又上书极谏,因而桓温讽刺他说: “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可见其虽尚老庄,而心不脱世俗之事。孙绰之文包括赋和碑诔及其他一些庙堂之作。受时代风气影响,他的文章多已骈俪化,如其骈赋《游天台山赋》最为著名。本文虽为记游之作,但通篇则贯穿释、道两家思想,是释、道思想与山水景物合二为一的篇什。在行文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以“游”为线索把自然景物贯穿为一体,随着作者游踪的变化,景物亦不断变换,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当然,作者常常把那些佛、道之理语加进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确实有些煞风景,有伤自然风光之完美。因此,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 “以老、庄、释氏之旨入赋,固非古义,然亦有理趣、理障之不同。如孙兴公《游天台山赋)云: '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此理趣也。至云'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则落理障甚矣。”应该说刘熙载的这一批评是切合实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揭秘:孙膑之死真相
《资治通鉴》笔记8:孙膑与庞涓的嫉妒与复仇
《百战成诗》歌词简释五.孙膑
马陵之战,魏国走向衰落
减灶诱敌,庞涓命丧马陵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