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邱海林:“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与备考启示

作者:广州二中邱海林

(原文刊于《语文教学通讯》2020.6)

 

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的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材料和引导语由于变化较大,对作文立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备受师生和研究者的重视。写作要求中,“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由于看上去区别不大,对作文立意的影响较小,因而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两者在立意上有很大不同,前者的要求高于后者。下面结合高考作文题和相关权威解读,阐述两者在立意要求上的区别,以及对作文备考的启示。

一、“选好角度”“自选角度”的立意区分

例1:2017年全国卷“十二个关键词”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2:2018年全国卷“三条标语口号”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3:2019年全国卷“劳动”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的立意要求是“选好角度”。

根据材料和引导语内容,2017年全国卷作文的立意应符合以下要求:所选关键词必须在所给的12个关键词之内;能够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选关键词不少于2个,最好不多于3个;所选关键词之间要形成有机关联,这种关联是深层的而非表面的联系,“可以正向顺合方式搭建,或可以反向逆合方式勾连——还可以进行‘主题式’的组合”

2018年全国卷在“选好角度”前加上了“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分析中指出,“三条标语口号,除本身的语句内容之外,材料有意识地将标语口号的地点切换与时间变更凸显出来,其时间、地点隐含有不同的时代节点和历史大事,具有历史感和发展观,不能轻易忽视。三条标语口号时间、地点、内容串起来就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需要考生思考与联想”,“从选材立意的角度看,考生可以综合三条标语口号,思考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等问题,也可以选取其中两条利用其含义综合立意,思考个人、社会相关问题但如果仅局限一条立意行文,则偏离了命题本意”

不难看出,这两段话都意在强调作文立意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兼顾内容和含意两个层面,将三条标语口号联系起来,突出“历史感和发展观”,这样才能符合题意。如果孤立、静止地以其中一条标语的内容为立意依据,则作文立意就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或“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或“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而这些单一角度的立意显然不符合命题要求。

2019年全国卷的作文立意要求为“结合材料内容”和“自选角度”,并未涉及含意层面。题目提供的材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阐述正面观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二是呈现不理解、不愿意和不尊重劳动的三种现象。

由于材料包含了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因此立意要同时具有立论和驳论的内容;由于要求只是“自选角度”而非“选好角度”,所以立意角度较为丰富。以驳论为例,可以全面批驳以上三种现象,也可以批驳其中两种,还可以只批驳其中一种。此外,由于材料内容以呈现反面现象为主,因此,立意行文也应以驳论为主;如果只是正面阐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立意就没有抓住材料重点,很难获得高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分为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并指出“立意角度直接反映作文与材料的贴合度,既是辨识、打压套作、宿构及抄袭的利器,更是称量考生思维质量和思想水准的天平”,“辨识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的功能,既可体现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对照以上意见,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选好角度”首选“核心角度”,其次是重要角度。考虑到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材料以多材料组合型为主,因此“选好角度”还要注意整体角度优先,单一角度次之。

二、对作文备考的启示

既然“选好角度”与“自选角度”立意区分如此之大,我们在作文备考时就要“取法乎上”,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立意训练。具体说来,如果写作要求是“选好角度”,则作文立意须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并且核心角度、整体角度优先;如果写作要求是“自选角度”,则作文立意只要在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内,注意突出重点即可,不一定面面俱到。下面以一次具体的考试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卷)

[试题分析]

本题的立意要求是“选好角度”。根据材料和引导语内容,“选好角度”必须抓住“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一核心,并符合以下条件:(1)主题选择:八个单元主题中的两个。(2)写作范围: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表达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特别要注意两种有机关联:一是所选主题之间的有机关联,二是所选主题与立德树人要求、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之间的有机关联。

[习作展示]

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广州市第二中学 王培琳

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主编: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我受益匪浅。为了学弟学妹们能够继续接受优秀的教育,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我希望新的高中语文课本能包含“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这两个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是无数中华儿女在劳动实践中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曾惊叹于《口技》中口技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高超技艺;我们曾钦佩于《核舟记》中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的精妙手艺。究其根本,我们还是在赞叹、致敬我们的传统文化。犹记《大学》选段让我们了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这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庄子《逍遥游》让我们感受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境界,这是道家文化的奥义——这些对于丰盈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意义深远。若将其收录教材,善莫大焉。

拥有了传统文化赋予的深度和厚度,学生们更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和广度。读罢屈原的《离骚》,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总会让我们同生一份同病相怜的悲悯之情;读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也会让我们心生保家卫国、为国奉献的满腔热情。如果说初中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让我们初识家国情怀,那么高中也极有必要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延续下去,以唤起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做好将个人之才融入国家之运、用个人之力筑起国家之基的准备。如此,才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传承传统文化,能使更多学生用文化充盈自身,成为像武亦姝一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青年,或像屠呦呦一样从传统典籍中搜寻到对现世生活有用的东西,于人于国皆有可为;涵养家国情怀,能培养出更多像程开甲、黄旭华那样怀抱“舍小家为大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崇高信念的国家志士。由此观之,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条件。

衷心希望我的建议能被您采纳,祝愿新版语文教材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引领学弟学妹们养成良好品格,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秉承家国情怀的一代新人。

此致

敬礼!

辛昇

2019年12月23日

[分析点评]

本文开头点明主旨,提出新版语文教材应包含“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两个单元主题,入题简洁,中心突出。

主体部分以“分—分—总”结构展开,论述“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对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作用。第一层结合《口技》《核舟记》等课文论述“文化传承”主题能够“丰盈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二层结合屈原、辛弃疾等课本中的人物及作品论述“家国情怀”主题能够“唤起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做好将个人之才融入国家之运、用个人之力筑起国家之基的准备”;两层论述分别指向人格的深度和厚度、高度和广度,联系紧密。第三层总论“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条件”,凸显“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与“立德树人”的紧密联系。

结尾呼应开头,提出希望和祝愿,结构圆合。

本文无论是主题选择还是具体论述,都能紧扣“语文学习和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的关系”这一核心角度,表达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立意构思符合“选好角度”的要求,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补注]

鉴于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甚至是高三语文教师,对高考作文试题的研读还只是停留于浅层,特别是对试题提出的“要求”往往采取“无视”的态度,更不要说区分“选好角度”与“自选角度”对作文立意的不同的实际,本博特转此文章,希望能有益于大家的备考。

版权归原作者与原出处所有,如若侵权,联系必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师评析2022年河南高考作文题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2017高考必备|历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练习!
【作文365】绵阳三诊:立德树人德为先,知行合一行胜知
融合型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原创押题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语文教学应走传统文化的路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