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深信的,多数是谎言

原创2022-02-16 08:34·慕懿

罪过!

读完《绞刑架下的报告》,我并没有被伏契克的坚定感动。相反,主管伏契克的警官“博姆”那一番诱供的话,却令我印象深刻:

“人们所坚持的,为之付出生命的,只是被自己幻化为使命的东西,实际很多时候它不过就是个谎言。”

谎言离我们远吗?


佛陀曾跟弟子们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面战鼓,叫做阿能诃鼓。它的声音响亮悦耳,能传到四十里之外。

可是,时间久了,鼓也就破旧了。

于是,鼓手重新裁割牛皮,修修补补。阿能诃鼓虽然被修好了,可是声音再没有当初那么好听了。

随着时间推移,阿能诃鼓不断损坏,不断被修缮,每个部件都被一次次地更换过了......

“阿能诃鼓还叫阿能诃鼓。但是,这还是当初的那面阿能诃鼓吗?”最后佛陀抛出了他的终极问题。

故事到此为止,也许没答案才是它的最佳答案。

即便是阿能诃鼓的故事,今天我们也有许多版本,最初佛陀讲的是不是这样,甚至佛陀有没有讲过已经没人说得清。

谎言也一样,岁月的层层叠叠,渐渐掩盖了它的本性。

当人们满不在乎地说“历来如此”时,谎言就变得像真理一样坚不可摧。

谎言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我们不认为谎言的谎言。


“我的朋友,你不可以热情地告诉孩子们,那些渴望听到不顾一切的荣耀的孩子们,那个古老的谎言: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这是欧文被称为“毒气诗歌”《为国捐躯》的最后一句。

战士欧文以亲身的经历,通过《为国捐躯》为人们呈现出三段不同的体验——夜行军、毒气弹袭击和饱受摧残的神经质呓语,展现出一战噩梦般的真实场景。

24岁时,欧文在病休时写下了这首诗歌,之后回到前线并获得了十字勋章。25岁时,也就是停战前一周,欧文不幸战亡。

这不禁让人感到十分讽刺,战争给士兵带来的荣誉竟然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死了百了,无所谓重于泰山,也扯不上轻于鸿毛,即便杀身成仁也好,舍身取义亦然,故事再可歌可泣,最终不过就是人们茶余饭后之谈资,除了增加至亲的苦痛外,跟死者根本就没半毛钱关系。

格非说得好,“他们的牺牲强化了幸存者的运气。他们的倒霉和痛苦成了偷生者的谈资。而牺牲者只有耻辱。”

当远离死亡时,人人都称慷慨赴死。

所有谎言中,最卑劣的莫过如此了。


公元399年,民主之城雅典进行了一场独特的审判。

受审的是著名的哲人苏格拉底。

直接起因是三位雅典公民美利图斯、阿尼图斯和莱孔,他们按照“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对危害雅典城邦的行为或个人提出公诉”的雅典法律,指控苏格拉底“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

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在听取了双方的辩护和证词以后,他们以281票赞成,220票反对的结果,判苏格拉底有罪。

最终,雅典人民以“民主之名”干掉了苏格拉底。

民主兼顾了大多数,它是“缺智”的。

民主是不祥的,它最终必然走向两个极端:暴民政治和无政府主义。前者是代表了残害、恐怖、杀戮,后者则代表了混乱、虚无、道德沦丧。

综上,实质的民主并不存在。

民主只能以仪式的形态表达。也就是说,民主就是“看上去民主”,仅此而已。无论是议会、选举、立宪…


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武士,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

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罗生门”。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

未曾想,在哪儿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从死尸头上拔头发。

尚存良知的武士冲上去责备老太婆。

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

武士瞬间大彻大悟,露出凶相,抢了老太婆的衣服,扬长而去。

这是芥川龙之介名作《罗生门》的故事梗概,也是关于人性之恶探讨的经典作品。

“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相信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而少数持不同意见的,不外乎口头不认罢了,心里其实也是跟大多数人一样。

善不过就是一种策略。

人们释放善意不过就是为了未来获得回报

做慈善的人除了获得心理收益外,现实也是希望自己遭遇同样的情况时也能得到帮助。

老年人总会说,“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其潜台词就是,“我已经不期望长远的回报了。”


在巴黎罗浮宫里有一副叫“梅杜萨之筏”的画,它以浪漫主义画代表而闻名。

然而关于它的原型事件却展现出了残酷和恐怖。

1816年7月,“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

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

几天过去了,人们受尽饥渴和酷暑折磨,在绝望情绪的主宰下,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同归于尽。

经过三次严重的暴乱后,一切才平静下来,木筏上尸体横布。

随着时间推移,食物和水的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饥渴到极点的黑人士兵因为偷喝了酒,被无情地扔进大海。情况进步一恶化后,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

后来,15个生命力旺盛的人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战友”、甚至救过自己命的伤员,统统抛进大海。

最终,幸存下来的有10人。

只有在“罗生门”或者“梅杜萨号”这样的极端环境中,对人性中善恶的讨论才有意义。也只有那个时候,人类是善是恶才有更为清晰的答案。

如果人类是善的,那中外文化还需要在哪里喋喋不休地劝人向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格拉底之死才是真正的求仁得仁
哲学之父,居然以这样的死法结束了生命!
智慧与道德:佛祖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文史宴
苏格拉底为什么讨厌民主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思想的助产师——苏格拉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