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市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固化/ 稳定化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庆市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固化/ 稳定化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发布单位:重庆市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 编制目的和背景
为提升土壤治理修复行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 42 号)和《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332 号)的相关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南。本指南由重庆市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制定。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汇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环投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大学共同编写。本指南以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标准、规范为基础,着重体现扩充和细化的内容。用于规范和指导联盟成员单位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工作。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实际管理需求,适时修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25.4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 682 污染场地术语
HJ/T 299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
HJ/T 300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
DB50/T 722 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环境监理技术导则
DB50/T 724 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验收评估技术导则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3 工作程序
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修复方案编制、修复实施与环境管理、效果评估与后期管理等(如图3-1)。


4 前期准备工作
4.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主要了解地块基本信息、地块污染情况和地块敏感目标分布等三方面的信息。其中地块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地块土地利用状况、地块平面布置、地形地貌特征、气象资料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内容;地块污染情况主要包括污染物种类、空间分布、污染程度、修复范围及修复目标等;敏感目标指在修复实施过程中地块周围可能受到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重要公共场所等。
4.2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主要是考察地块目前情况,特别关注与前期地块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周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现场考察地块修复工程施工条件,特别关注地块用电、用水、施工道路、安全保卫等情况,为修复方案的工程施工区布局提供基础信息。若修复工程涉及场外处置时需对场外处置地块及周边进行现场踏勘,确保修复工程顺利进行。
4.3 补充调查
如前期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仍不能满足修复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要求,应开展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工作,补充该方面的资料内容。
5 修复方案编制
5.1 选择修复策略

结合地块环境调查与评估结果、修复工程施工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拟采取的固化/稳定化修复策略,如原地修复、原址异位修复、异地修复等。
5.2 修复技术筛选
修复技术筛选可按照《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等执行,综合地块环境调查和评估结果,分析和筛选适用于地块土壤修复的固化/稳定化修复的具体技术方案。
5.3 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价
修复方案编制期间需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价。所有修复项目均应进行案例分析并开展小试工作,此外原地修复面积大于3000m 2 或异地修复方量大于 6000m 3 的项目还应进行现场中试。案例分析原则上是对已实施过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地块实际情况(污染因子、污染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土壤质地等)论述待修复地块药剂的适用性。小试需针对待修复地块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开展,原则上各污染物至少应开展高、中、低 3 个浓度的实验。中试需根据小试结果并结合地块实际情况进行,原则上中试方案应对所有污染物的最大浓度进行实验设计。针对异地修复,中试实验总方量不少于 10m 3 。针对原地修复,中试时,注射井不少于 4 口,且中试深度应不小于地块环境调查发现的污染区最大深度。可行性评价主要包括:
(1)分析所用技术的成熟性;
(2)确定污染土壤的理化特征与均质性
(3)确定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分布、污染程度
(4)确定修复药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5)确定修复条件以及适用性
(6)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7)保障物料的来源
(8)考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6 修复实施与环境管理


6.1 修复实施
6.1.1 固化/ 稳定化作业场地

固化/稳定化修复工作实施内容可参照《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5.5)及《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但对其固化/稳定化作业场所做出如下规定:


(1)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筛分区、固化/稳定化区、养护区、稳定修复后土壤暂存区等内容,各区域面积应满足施工要求。


(2)固化/稳定化施工场地应当采取地面硬化及防渗处理,现场还应采用的二次污染防治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尘、防雨的大棚、收集雨水和渗滤液的沟渠、水池、洗车池及污水处理设施、石块清洗用构筑物等。


(3)固化/稳定化施工期间还应按照相关环保要求配置污染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洒水喷雾降尘、道路抑尘、隔音围挡、噪声及粉尘浓度监控等。
6.1.2 再次清挖范围的规定
修复工程实施阶段,经过清挖而未达到修复目标要求的区域,应再次组织清挖。在无具体检测数据情况下,可根据该点位所代表的坑壁或坑底区域实施再次清挖,每次扩展清挖不少于 0.5m,直至达到修复要求。


6.2 环境监测
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点位布设和监测项目要求可参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环境监理技术导则》(DB50/T 722)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等技术规范执行。但对环境监测频次作如下规定:
6.2.1 废水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每次排放前均应委托效果评估单位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采样,并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6.2.2 大气
大气环境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采样和检测。监测频次视不同时期而定,施工期应每月采集监测一次,施工期监测不少于一次,施工前和施工后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6.2.3 噪声
噪声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监测。监测频次视不同时期而定,施工期应每月采集监测一次,施工期监测不少于一次,施工前和施工后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6.2.4 地下水
若重金属污染地块存在稳定地下水,地下水监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采样和检测。监测频次视不同时期而定,施工期应每月采集监测一次,施工期监测不少于一次,修复工程完成后监测一次,施工前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7 修复效果评估与后期管理
7.1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主要内容可参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验收评估技术导则》(DB50/T724-2016)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执行。但对于修复目标值作如下规定:
7.1.1 清挖后的基坑
针对异位修复后的基坑土壤,通常采用以地块调查评估、修复方案或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修复目标值。
7.1.2 修复后的土壤
修复后的土壤检测项目及其评估标准值应当根据其最终去向确定,除按照HJ 25.5 的要求外,还应该具体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a)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的修复土壤,采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00)进行浸出毒性评估,其浸出毒性须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中规定的入场要求。
b)原位修复、场内回填
对原位修复、场内回填的修复土壤,采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 /T299)进行浸出毒性评估,其浸出毒性应满足接收地的相关管理标准要求或根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确定,原则上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Ⅲ类标准。

c)异地利用
异地利用的修复土壤,需根据利用区域的实际规划或使用情况,确定修复目标值。
7.2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要求可按照《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5.5)执行。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修复后土壤场内回填或异地利用的项目,可通过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对其进行长期采样和检测。如稳定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如大于 15 m)或地下基岩出露较浅且没有明显浅层地下水的,可不进行地下水监测;但修复区域下游 2000 m 范围内存在农村地下水饮用水井、灌溉井等情况时,应对已有水井进行长期监测,否则,若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修复后土壤场内回填或异地利用的面积大于 3000m 2 ,应定期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开展浸出毒性测试,从而评估其长期稳定性。长期监测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年,其中第一年每季度监测一次,后两年每年监测一次。长期监测可视监测结果进行调整,遵循初始监测频率高,随时间延长,效果稳定,可以延长取样间隔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省《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马杰《土壤气监测在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中的优势、局限及解决思路》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崔老师大讲堂)
HJ25_2-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我国土壤修复『标准体系』及荷兰土壤标准制度述评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技术案例汇编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