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4

上一篇讲了太阳伤寒的基本特征,以及太阳伤寒要往里传的一些临床症状。这篇我们接着讲后面的内容。

先看条文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条跟上一条文有些类似,同样这里的二三日,这个“日”是“候”的意思,七日为一候。仲圣在这里讲的是一般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伤寒八日时要传阳明,传阳明的时候,会有对应的症候出现,比如:潮热渴饮,不恶寒但恶热,烦躁自汗出等等;

一般伤寒十五日时要传少阳,传少阳同样有对应的症候出现,比如: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喜呕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这个传变的时间,往往是不固定的,同样是应机而传变。我们在了解了患者得到外感的时间后,还是得辨证论治,随证而治。

这一条比较容易理解,下面一条就比较重要了,得认真研究学习。由于条文过长,我们把它分成四个小段。

六(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六(2)、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六(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六(4)、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六(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条辨说的是温病,感觉有点像太阳病,所以把它放到这里来了。但要说明的是,温病不是太阳病,只是有时候会出现头项强痛,脉浮之太阳病症状。所以编到这里,是要让读者用心鉴别它们的各自症状特征。

《内经》有讲”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里点出了温病的一些起因。内经讲的这句话要如何解释?有人冬天受了寒,冬不藏精,则内脏滋养不足,津液素亏,故里生燥热,到了春天阳气升发,同气相应,人体里面的燥热之气,也随之向外升发,故表里俱热而病温。

所以条文一开始就说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这个”渴“是里热、内热的一种外现,而且是内外俱热,太阳病没有渴的症状,就光发热。另外温病是但热不恶寒,而太阳病是发热而恶寒,所以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还是很容易辨别出来的。

因此,《伤寒论》是有讲温病的,而且讲得也不少,如果认为伤寒论只讲伤寒,这是没认真读书之人肤浅之说。这里再强调一编,太阳病和温病,是两个不同的病,太阳病有两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而这个温病是跟太阳病同一个层级的。

这个温病,既然不是太阳病,那么治疗方法,也就不能用治疗太阳病的方法,万万不能用发汗的方法,温病之人本来津液就非常亏虚,内外俱热,发汗的话会让病会越来越严重。

这里先透露一下,笔者认为,这个温病基本上可以用治疗阳明病的方法来治疗,它们之间症状非常类似,都是内外俱热,津液亏虚,自汗出等等。

因此,这里的温病,得用清营泄热,清润去燥的方法来治疗。比如:白虎汤加减治疗、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等等,都是阳明病一类的治疗方法。

六(2)、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首先这个温病,是内外俱热,假若有医生用发汗的方法给误治了,那么因为发汗误治,让患者里头更热,身变成灼热,感觉像是被火烤,水分快被蒸发完了一样。

这里的“风温”也是个命名,跟病因关联不太大,就跟上边的“太阳中风”差不多类似,因为有出汗,人体就更容易被风侵害,也是阳邪的一种,就把它叫做“风温”。

风温有什么特征呢?底下就说了。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风温这种病脉阴阳俱浮。这个阴阳脉,前边已经解释过了,那这里的脉阴阳俱浮,主要是指上下的脉,着重指寸关尺的脉,上下全部都是浮脉,浮起来。

那么这个浮不单单是特指太阳表病,它还能反映一种热象,一种里热往外冲击的一种象,还有表热,内外俱热嘛。

“自汗出”,表虚里热往外泄,阳气也跟着往外泄,但这里的自汗出,有它自己的一些特征,跟太阳中风的汗出有些不同。这个温病的自汗出,就跟阳明病的一样,由里往外蒸的感觉,就是蒸蒸汗出,这个汗出得比较多比较通透。

而太阳中风的汗,出得比较有限,不透彻,所以在肌腠这一层还是没有解,因此会用桂枝汤去解肌,让身体再一次发汗,来驱除外邪。

“身重,多眠睡”这里有二方面要注意,第一个就是一般身体湿多会感觉很沉重,这里出汗这么多,各个组织肌肉里面还是有比较多的水湿停留,没有完全排出体表。这个停留的汗就会成为身体的湿气,湿则身重。

第二个就是风温之病汗出很多,阳气跟着消耗,阳气不足,血液里的水份也越来越少,那么整个肌腠一层都是气滞血流缓慢的状态,人就会感觉无力,身体沉重。所以上边二个原因都会带来“身重,多眠睡”的现象。

另外,这里大概说一下汗、阳气、血液的关系。这个汗是来自身体的阳气,也是来自血液,汗血同源嘛。而通常所说的阳气,是指流通在血管外面的,已经气化的人体精华,质地比较清透。当身体有热,或者其他应激情况下,血液里面的水分(包含人体精华物质)会大量分泌到血管外面,转化成阳气,再通过胃、肝以及其他器官一起把它推送到体表,最后变成汗液。

这个血里面的水分(包含人体精华物质),渗透出血管外,转化成阳气,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医理论里面的阴阳转化的现象。所以一个人如果出汗很多,其实是在漏精,身体里面的精华在不断的泄漏!这里面可以引申到很多现代人运动的一些弊端,这里不展开讲,有机会再写写。

”息必鼾,语言难出“

这个是说睡觉打鼾,还有平时呼吸气息也比较大,这也是分二方面看。一个是湿重痰涎多,呼吸受阻时发出声响。另外一个就是阳气虚,气虚则组织容易松弛不紧凑,加上阳气虚痰湿停留,那么整个呼吸系统就不顺畅,睡觉时长时间一个姿势,就很容易呼吸受阻碍,以致发出很大的呼吸声。”语言难出“也是气虚懒言,又加上身体沉重困倦,话都不想说。

六(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首先,这里的”被下者“,是指被医生误治的,被医生用攻下的方法来治疗。为什么说是误治的呢?

其一,此风温之病,虽然是内外俱热,但还不到肠胃结实,不到阳明里实的地步(后面有讲到阳明病,里实用承气汤来攻下),病人只是有里热。

其二,条文里面讲到患者”身重“,这是一个重要的症状,提示医生要考虑患者水湿还比较多,里面应该还没有结实,那么没有热到阳明里实的情况下,用攻下的方法,显然是误治了。

那么被医生误用攻下的方法,非常的伤阳气,伤津液,本来患者体内已经是内热津液虚少的情况了,再被攻下,吃下药,那么津液阳气进一步虚少,阳气和津液一伤再伤,就会带来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小便不利“。因为里面津液太少了,小便也因此变得很少。

第二,”直视“。体内津液阳气一再虚衰,五脏失去滋养,因此目系也没有营养滋润,因此眼睛变得发直,没有灵动,滞呆呆的。

第三,”失溲“。肠胃还没有热到里实的情况,医生误用攻下的方法,这非常的伤阳气,机体因阳气虚脱而失去收涩作用,这就造成失禁,憋不住尿,肾失去收敛作用。

六(4)、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被火者”是指体外用火用热来攻病,这是古时候医生用来治疗的一种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体内津液充足的人,遇火遇热就会出汗散热。但如果本来就患风温之病的人,再近火近热被火烤,那么几近没有津液的肌腠血液就会附着皮毛,因为汗无可出,浓稠的血就被逼往外溢,于是透过皮肤就看见血的颜色,这个”微黄“是血的颜色,不是患者得到黄疸了。

“剧则如惊痫”

就是如果用火熏,这种错误治疗再严重的话,病人会出现如惊痫的症状。

“时瘛疭”

就是不定时地发惊恐,发抽搐,这一系列类似惊痫之病的症状。

其原因,就是火熏这种阳邪,会上冲攻击心脑之系,会得惊恐一类的疾病,再加之津液虚亏,筋脉失去濡养,就会发抽搐,类似痉病,肌肉筋脉僵真。

“若火熏之”

这个火熏是古时医生火攻的治疗方法,比如,用东西把地面烧热,再拿垫子放上去,然后人躺在上面,这是火熏的一种,就是得捂出大汗来。

古代有很多火攻的方法,比如:

1、扎火针,就是把针烧热,来针刺。

2、艾灸,这个也是火攻的一个手段。

3、熨背,就是拿熨热的东西敷到患者后背。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就是说医生一开始用发汗来治疗风温,这是误治,后面又用攻下,还有火熏的方法来治疗,这是一误再误。用汗法或者用下法,这是一逆,误治一次,尚有回旋余地,还来得及救治;如果再用火攻,这是再逆,再一次误治,就朝不保暮,有生命危险了,到了非常危急的境地。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上面说了一大段的温病,所以《伤寒论》一样有讲温病,而且这个温病跟后面要讲的阳明病,有非常类似的地方,所以前后通篇地看,会发现《伤寒论》一样讲了非常多的温病内容。

因为温病一开始会有些太阳病的症状,所以张仲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对比,就把温病放到了跟太阳病一起。但是,不能把温病包含在太阳病里面,温病不是太阳病,不能搞错了。太阳病有二种类型,一个是太阳中风,一个是太阳伤寒,而这个温病不是太阳病的类型。

这个温病可能一开始有些类似太阳病的症状,但二者还是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太阳病有恶寒,温病是恶热不恶寒,而且温病渴饮,这是他们最明显的区别了。因此温病不能用汗法,假若辩证错误就非常危险了。

温病的治疗,可以考虑用白虎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做加减,比如加大量的麦冬、生地,或者加适当的大黄等等,整个考虑的是清营泄热,以及清润去燥的思路来治疗。因为这个温病的里热,还没有到用承气汤之里实的情况,所以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

这一篇就写到这里,后面的内容,我们下一篇接着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话伤寒论5)太阳温病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6条
重读经典《伤寒论》第6条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学习心得
刘希彦讲伤寒 三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6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