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侯兆勋 | 孝义传统庆春节年俗活动


往期回顾 

·  教育故事之收藏碎暖

·  旧城故事——护城河

作者:侯兆勋
一、孝义人民对欢庆春节的认识
孝义人民的传统年节迎庆活动代表着黄河流域一方水土的民俗文化。目前,孝义市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又列入“山西文化历史名城”,可见传统文化之灿烂辉煌。
历来人们视春节为一年中各种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佳节,认为传承过年节的各种活动是天人合一,是对未来新生活寄予美好的新希望、新理想的祝福,是凝聚亲情、友情,伦理社交关系的新升华。为此,这种年俗活动不仅延续的时间长,且城市乡镇、村村社社、家家户户、行行业业都自觉地遵循着流传的各种程序和仪式进行活动,春节期间,年味十足,喜气浓浓。

二、孝义地方传统的十五种年俗程序及仪式(现在有的程序及仪式已经简化或删除)
1.腊鼓声声,爆蒜炒豆驱邪晦气除。
每年进入腊月的初一日,村社中的社首派专人在村门上挂一大门鼓,响当当地敲打十二响。境内各村的自乐班、秧歌班的班头即行召集班队里的人员,打开箱子,取出演唱人员的行头整理并开始敲锣打鼓。这天的开台锣鼓,声声响奏后,即在唤醒众民,今天已进入年腊月,该动手忙务年活了。
腊月初一日是“爆食节”日,家家户户进行爆蒜颗、炒豆子。凡家中男女老少人人要吃,有的户把蒜颗和在面团里,焙成蒜饼吃。民俗的说法是,爆蒜炒豆和吃蒜豆的乒乒乓乓的声响,能驱走一家人过去一年身上的灾难以及与外人结下的仇怨晦气,辞别过去的苦衷,迎接新一年祥和瑞气的新生活。
2.腊八吃粥,喜望来年米粮林果丰。

腊月初八日家家要吃粥,村村都举行“迎雪山”逛街娱乐活动。传说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佛教徒齐吃佛粥。在孝义民间,村人认为吃腊八粥是农家喜盼来年五谷粮食瓜果丰收预兆的甜食,因此民间在食粥中最少得够了八种农家产品,有软米、大豆、小豆、枣、麦、花生仁、甜薯、桃杏仁、核桃仁、莲子、玉米等,多种多样。这些产品既有田间长成的,也有埋在地下长成的,还有果树空中结下的,水中养成的,把这些五花八门的果实汇成一锅粥,香甜可口,饱食一餐,以盼新岁丰收之意。
村民们早在寒冬数九的初七日之夜,扎架灌水冻成一座冰山模样的雪山,到初八日这天上午,乐人演员列队,鼓乐喧天,沿街抬着雪山举行“迎雪山”娱乐活动。凡文艺游行队走过的家门口,户主必自觉地端出一碗腊八粥献给“雪山”,意义是,只有迎来风调雨顺,普降瑞雪,来年粮果才能获得丰收。这种民俗活动,呈现出了农家的思想已提前进入新一年的种植安排和打算。
3.糖果敬神,保得全家平安降吉祥。

腊月二十三日,民间称小年。依照传说,这天是诸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进行述职的年关之日,特别是家家户户供奉的灶君神上天后要向上帝禀报这一家人在过去一年里的善恶行为,因而家家户户要在灶君神前供献糖牺瓜,以其粘住他的口舌,少说这家人的坏话。家庭主妇在给灶君烧香叩头时,口里还默默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祷告。这种民俗活动亦显示着众民寄平安通顺于未来的希望。
4.日日操劳,为迎春节福禄寿喜福。
从腊月二十三日,小年一到开始,为迎接大年来到,境内众民不约而同地遵照年俗的程序开始了一天接一天的有序忙碌,民俗称“迎大年,排日子”,年谣是:供献的灶君上了天,擦抹打扫是椿事,买下蔬菜和萝卜,割回吃的猪羊肉,一家人洗身又洗脚,馒头面糕捏下两簸箕,家家买回一坛酒,门神对联贴到街门。

腊月三十日,家家年货已经备全,房内院内清理得一干二净,村门路口搭起牌楼,张灯结彩,家家门上挂红灯,贴出对联,门神、福字、花红纸,窗户上贴上剪纸花,墙上贴年画。红纸喜帖贴在农家院里,粮仓上、箱柜上、马车上、畜圈上、磨盘上、炭堆上、果树上到处都是,里里外外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海洋,营造出年来了的新气象新氛围。
5.合家同堂,围坐一桌共食年夜饭。

除夕之夜是家庭人员团聚之夜,到零点钟声敲响时刻,院中火炉火光熊熊,院中桌上摆有面食、五果供品,由家中长者烧香叩头进行接神。而后一切吃食已准备齐全,红灯高挂,合家老小围坐,摆上丰盛的酒席共吃团圆的午夜饭。老者坐上席,晚辈轮流敬酒,互道福安,共享天伦之乐。这时边吃边叙,相互畅谈过去一年的往事,新一年的打算。孩童们尽情吃喝,老辈人心喜儿孙满堂。席间,赏给童男童女压岁钱,以示过大年的喜钱,午夜饭吃到鸡叫头遍,酒足饭饱为止。饭毕,家中人等穿新衣、带新帽、叙说家常,儿童们揭字钱、丢神升官,玩耍,全家人不睡觉,通宵守夜。
6.爆竹齐鸣,驱走邪魔喜进来。

在大年初一日早晨开门前,家家必先放一阵鞭炮,叫做年的声音,而后开门,也叫“开门炮”,家家依此年俗而行,这种开门炮的响声从黎明延续到太阳出山为止,响彻四面八方。民俗的说法是鞭炮一响能将家中邪气一开门赶出去,这样喜神才能迎进门来。因此,尽管放过鞭炮的纸屑散落满院,也不打扫,认为它是一 种吉祥物,任其飘飞。不少农家延续大年初一“吃甜头”的年俗,早在除夕之夜,用沸腾了的开水泼上一碗红糖水,放在室外冷冻,大年初一早晨已结成冰。而后破成冰块,每人抿一口。
7.喜吃年饺,辞旧迎新新岁新起步。

孝义人的说法是:“大年初一头一顿吃扁食”,扁食就是羊肉馅水饺,吃饺子意味着除夕之夜时辰已交了子时。饺子是“交子”的谐音,也就是大年初一早饭吃的是辞旧迎新饭,亦称“年饺”,吃了新年饺,一切重新起步。大年初一早些吃过早饭后,开始拜年。
8.初一拜年,伦理有序人间显真情。
孝义人传统的拜年仪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举行集体拜年,如村社中的秧歌班,城市中的票友班,以班集中起人员后,由社首或班头领队,鼓乐喧天,先到神庙进行敬神拜年,而后全体人员进行团拜,团拜后开始沿街演唱入户拜年。文娱队到了谁家门上拜年,户主要出门迎接,文艺队的唱手唱些新年道喜的歌词,户主给点喜钱或烟酒、蜡烛等礼物的年礼。

第二种是家庭中的拜年,晚辈要问长辈逐个人依次行拜年礼,俗称“拜年”。年谣是:正月初一,家家拜年,儿也叩,孙也叩,祝贺老人福禄寿。
9.新正上月,大闹红火万民齐欢腾。

孝义地域的民间文艺,秧歌社火,遍及城乡,种类很多,有“孝义秧歌”、“推 车”、“旱船”、“背棍”、“跑竹马”、“跑驴”、“闹龙灯舞狮”、“大头娃娃抬阁”、“二鬼搬跤”等十多种。普兴正月初五前在本村演出,而后村与村交流演出,进城里演出。在正月十五前,村中的社首、县衙的执司、商店的掌柜都要出面迎接文艺队上门拜年演唱,城乡的锣鼓声天天不断。在新正上月,众民看红火成为一景,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年节、年味、年声的气氛中笑逐颜开。
10.新正上月,迎亲待客家家忙。
每年的正月初一大年一过,从初二日开始直到月底的一个新正上月里是境内民间走亲访友的年俗,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前的半个月,更形成高峰期。年谣称:“正月初二到初三,等我女婿上门来拜年。”家家都有嫁出去的闺女必相随女婿回门向父母拜年问好。从此舅家、姨家、姑家远道的至亲晚辈们相互登门拜节祝福,朋友间登门问安。城乡道路上车来车往,人流如潮,携带着各种礼品,谈笑风生地走着。家户里都准备着多种面食、糖果、烟茶、美味佳肴,供来客品味,席间,饮酒作乐、互道吉祥,共叙天下大事,亲情友情之谱。这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呈现出民众互相尊重加深情义的民俗礼节。
11.初五开市,送穷翻身财源滚滚来。
正月初五日,城镇里的商户称这天为“开市节”,农家称这天为“破五节”。在城镇里,沿街门市不约而同地全部开门营业,门前放喜炮,后房献财神,店主设宴,全员吃喜,以示开门见喜、生意兴隆。

在村庄农家户里,称这天“破五节”是送穷日。家庭主妇要将过大年后这些日子里家中、院内积藏下的垃圾打扫到一块,而后头罩红帕,手持一根点燃的香,端上垃圾,口里念叨着“穷姑姑走了富姑姑来,银子元宝滚进俺家来”,而后将香插在门外粪堆上。这天送穷之后,中午全家人要吃一顿熬菜火烧饭,叫做“翻身火烧”。这天之后,家庭主妇可开始穿针引线。
12.夜深祭星,求得今岁风调雨顺年。
在正月初八日,境内众民过传统的新一年祭星节,意旨:日月星星一年的依时值日,循环正常,方能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作物免受水旱、涝、雹、虫多 种灾害。在明末清初年间,这天也是村村推选社首的一天,村民也寄望于新选出 的社首在他任职之后,为大家多办公益事业。
在祭星节这天夜里,到三星正中时,家家户户在院中摆设香案、烧香点灯、放上供品,有祭星火烧、祭星饺子、祭星糕点,讲究祭星供品必须有粮食磨下的面,因五谷粮食是人民的生命。祭星时,户主叩头主祭,全家人站在院内观星,看满天星体亮不亮,北斗星明不明,跟月星远与近,这些现象,农家都有预察新一年里气候变化、雨水多少的经验和常识。
13.元宵赏景,合家观灯游春除百病。

正月十五日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这天的一天复始之夜为元宵节,境内亦称“狂欢节”。正月初一过大年,传统的年俗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而新一年的元宵节年俗则是要走出家门全民同乐,普天同庆欢度。这天是以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节日。白天各种街头文艺上街竞技表演,夜晚城乡举办展灯会,天上明月高悬,灯场花灯齐名,各式彩灯耀人眼目,众民扶老携幼、夫妻相伴、友人相随都来灯场观灯,有的看社火,有的讲故事,有的猜灯谜,人山人海,其乐融融。元宵之夜配合灯展,城镇大放火焰,各种起火升空,炮声不绝于耳。人们尽情娱乐,群民游来游去,亦称“游百病”,民间在这天讲究家家吃汤圆。民谣是:“人人吃颗烧心蛋,不怕风寒体力壮。”
14.添仓燃灯,光照农家粮丰六畜旺。

正月二十日是境内农家传统过的节日——添仓节。这天,家家户户的主妇要忙于 蒸糕面、捏花灯,如:“粮囤灯”、“口袋灯”、“包袱灯”、“元宝灯”、“人口灯”、“花果灯”、“老人灯”、“娃娃灯”、“锅灯”等样式种种。每种由面捏成的象形体顶上都捏个灯瓜瓜,添上麻油,用细谷箭裹上棉花绒纸搓成灯捻,插入油瓜内。再将这些捏成的面灯各就各位,如“口袋灯”放在瓮缸上,“包袱灯”放在箱柜上,“锅灯”放在灶台上,“人口灯”放在饭桌上,“老人灯”和“娃娃灯”放在炕上,“六畜灯”置放在院中各种畜禽圈上,“敬神灯”放在院正中。一到晚间爆竹声中,将所有的灯点燃,屋里院里一片红光,祈望新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天家家户户俗吃油糕汤面,以示人往高处走,家庭日日新。
15.土地节日,献神之后息鼓闹春耕。

二月初二日,民间称这天为土地爷生日,孝义人也称“龙抬头”节日,男人们要理发、剃头、净面。家家户户这天吃煎饼喝油茶,表示吃掉龙褪下的皮,新生活油油水水。各个村庄里的秧歌社火都进城镇土地庙由社首引上献神,又唱又舞,鼓乐喧天。
每年到这天献神娱乐之后,时间已到冰河解冻、万物复苏之日,村人自觉地将鼓具入箱,彩衣入柜,表示年声年味至此结束,农家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生产劳作。

更多人在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遗滁州18:秧歌灯
老北京的过年--贺海
客家传统春节
传统秧歌舞 鹌子斗鳖
元宵撒灯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带你去辽西看秧歌(25)
【犁城文学】元宵佳节 古韵庆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