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侯兆勋 | 孝义民间社火俗

往期回顾 

·  孝义商业三巨头的发迹史

·  孝义民间祝寿俗

作者:侯兆勋
孝义境内,古往今来,城乡民众有“闹红火”的活动习俗,而这种各式各样、多姿百态、红红火火的活动又遍及本川山区村村社社,故人称“闹社火”。境内的社火可分为庆祝年节社火、时令交接社火、历史典故社火三种。在活动的方法上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场地不动的展演,招来四乡群众观看欣赏,另一种是走村穿街游行式的表演活动。如再从文艺表演节目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看,又有两种。一种是从外地引进的节目,如“舞龙”、“舞狮”、“推车”、“旱船”、“抬棍”、“背棍”、“高跷”、“跑驴”、“抬阁”、“抬花轿”、“霸王鞭”、“大头娃娃”、“二鬼搬跤”、“打腰鼓”、“威风锣鼓”、“串黄河"、“灯展”等等。另一种是很具有本土特色的社火节目,如“孝义秧歌”、“城东架子火”、“走马灯影”、“民间自禾班”、“跑竹马”、“迎花妆”、“迎雪山”、“坐朝廷”、“牛虎斗”、“敌罗汉”、“打树花”、“橇鳖”、“蠢夫戏妻”、“毛骨碌”、“猴舞”、“悬空椅”等等。总之,从古至今活跃在孝义地域的民间社火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现将从古至今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几种土生土长的社火节目分述如下,作为见证这一民俗在孝义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民间自乐班的形成与发展

村社里的自乐班在孝义历史悠久,在古代是因求神祭祀活动而兴起的,如一年中“献土地”、“求龙王祈雨”、“祭虫灾”、“迎神位”等活动都要有敲锣打鼓的响器热闹奏乐用来惊动村民。因此,凡村社中大都有简单的鼓乐器具。当时,虽然人们观念上存在着充当吹鼓手是下等人的封建思想,但因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村民,以务农为生,在农闲时自吹自打娱乐,又解决了本村公益事业用鼓乐的方便,反而受到村人赞扬,因而这些参与自乐班的人也就自以为荣的聚到一块儿活动起来,无论是在雨天还是冬闲时,形成文场武场齐备,笙弦管乐合奏的“八音会”。解放后,伴随着国家对民间艺人地位的尊重,加之每年的拥军优属,送新兵入伍,以及欢庆春节闹社火活动的文艺展演,一些很有实力的民间乐队成为了大闹社火的主力军。如今,据统计,仅孝义一地活跃在民间服务于群众儿娶女嫁、祝寿送葬、企业商店开张、庙会迎神、文艺游行活动的民间自行组织的文艺班队团社达60余个。这些文艺队的乐人、歌手、演员实行的是自行优化组合,已突破了本村本乡的地域范围。每支队伍都有班长、队长、团长作为领导,有活动召之即来,工资当日兑现,无活动散伙回家各就其位。

孝义秧歌社火节目的普及

孝义秧歌,也称“汾孝地秧歌”,在明末清初已普及孝义村庄。它是地域内人们能够广泛参与的一项民间社火娱乐活动。各村社的秧歌班都是人员自由组合,选出班头来领导排练和演出活动,其经费实行自筹自支,参与人员不仅纯义务尽职,且要带头捐粮、捐款、捐物、捐工。
一支传统的秧歌队伍出动,都在四十人左右,分别以四组人物组成。一组是前锋组,有班头打伞摇响环指挥,紧跟大锣、大鼓、大钗、吹唢呐的乐器人员引路前行(这些锣鼓钗也备在击乐演出时作为助声乐器)二组是主体击乐队伍,由四名磕花棒、四名打腰鼓、四名敲小锣的十二名武功演员组成。三组是唱角队伍,约十多名。四组是后勤队伍,由打沙灯、炮手等若干人组成。秧歌以武闹的掏场子引人欣赏。掏场的花式有“二龙击水”、“八角茴香”、“珍珠倒卷帘”、“蒜辫子”等十几种图案。在表演掏场子时,十二角身子,各显其艺,站如石,弯如弓,跳如蛙,走如风,边击乐边舞动,使观众目不暇接,两耳生风,掌声喊声,响遍场地。文秧歌的表演又以即兴编唱的过街“四六句”板招人喜爱。扎场演出时,歌手们运用一板一眼,嗓音宏亮,道字清楚的唱词来引人静听。这种秧歌社火活动,每年要在正月初一开始闹到二月初二日献了土地才息鼓。期间,白天唱了夜间唱,本村闹了去外村,村里演了进城里,成为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社火活动。
在延续百年的闹秧歌社火竞技活动中,孝义地域四乡在民国初期都出现过许多名班秧歌队及著名歌手,如东乡的司马村、小虢城,南乡的后营村、真关村,西乡的兑九峪、吐京、临水、高阳镇。这些班队有的是以武秧歌的掏场子出名,有的以唱手好出名,当时著名的歌手有高阳镇班“一炮红(艺名)”、临水班的“铃铃旦”。“铃铃旦”本名程稳厚,以唱“教子”、“芦花”而有名。当时,汾阳地面在每年正月闹社火时,派轿车前来迎送。解放初期,轰动全县的秧歌名艺人有司马村的二黄葛(名武杰)、北头村的二木匠(名张锐丰)、宋家庄的二梅梅(名李静枢)和张守经。宋家庄的名班秧歌队当时不仅在本县春节大闹社火中有名,还被请到汾阳、介休、榆次演出。

走马灯影是社火中特殊的曲艺

走马灯影是由境内民间乐队独创的一种吹拉击打乐乐曲,是民间在婚娶、社火活动中最惹人喜欢的地方曲调。谁都知晓,孝义皮影在登台演唱时,人们叫“唱灯影”。因为走村串街的民乐艺人能把灯影班细吹细打的乐具运用到步行走街的场合,边行边奏,因此名叫“走马灯影”。这种器乐以笙、胡、笛、唢呐、三弦、黑管、二娃子、二股眼、木头、小锣十种乐器组音而成。以小唢呐挑高音为主,双件笙音配合,其它乐声间击,边行边奏时代喜曲,引人共鸣,成为闹社火中一项听觉高雅的娱乐项目。解放初吹的“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调、“兄妹开荒”调、抗美援朝期间吹唱的“天空出彩霞”调,以及后来吹唱的“两老口学毛选”调,“渡河”调等乐曲,都在各个历史时期闹社火活动中,引导民众在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心境中起过积极作用。

城东放焰火是闹社火中的一大景观

孝义城东村每年正月十五传统的年俗社火活动是大放焰火。这种社火活动从清末到民国延续了数十年。因城东一带熬土盐、淋土硝的作坊甚多,又有几处制作炸药的“花炮厂。外请名师高手指导,所产花炮、起火、火炬、鞭炮、炮打灯等一些烟花爆竹产品,除满足境内群众所需,还一车车的远销太原省城和娘子关外。特别在民国初期,各炮厂盈利可观,社首和炮厂业为祈求在新一年生意兴隆、买卖通顺,同时又能大力弘扬孝义城东为晋省生产花炮的名地声誉,多方筹资、组织村民和炮厂工人师傅密切配合,开创了每年正月十五雷打不动的大放焰火活动。

城东人放火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是以放“架子火”(也叫“地火”)而著名。放火场地必选在方圆二十亩面积且周边无建筑物的场地内。早在春节前,村人就忙于放焰火的扎架子准备工作。架子以铁棍、木杆、铁丝为料,架子多种,有大有小,线型、方型、圆型、梯型、角型多形体不一,最高升空二十余米。各种大小形体不一的架子布于场地。架子的造型是依据放火设计的内容图案而扎。如线型式的“一字长蛇阵”、“二龙击水图”,有方型城墙的“解放南京”、有“楼型式的中阳楼”,有浮云式的“天女散花”,还有“炮打台湾”,两处显示效应高低不一的炮台和岛屿地形架子。在这些架子上,艺人们用多种心计扎些火人、火马、火龙、火伞、火枪、火炮、火弹等工艺品,再加上所鸣放的大爆筒内的火药及各种马具内暗藏的火药加入了锂、铉、钠、铜之类的金属盐硝,一经燃放,释放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景观。
城东村每年的社火活动焰火炮声隆隆,如雷震耳,五光十色,升入高空,光中有火,烟中有影,影散为云,云中现人,各种古今故事展现空中,耀人眼目。元宵之夜,有上万人聚集现场观赏,而距城东村方圆十余里的村民都登上窑顶远望美景,成了孝义地域年年闹社火的名村。

悬空椅民舞是境内社火中的奇葩

“悬空椅”境内人称“椅子舞”,是我市境内年年庆祝社火中引人入胜的一种舞蹈节目。它的创作立意来源于古代农夫送妻回娘家典故。
1986年春节期间,县文化馆以“椅子舞”艺术形式舞蹈节目于正月庆春节社火活动中推出表演,一时轰动全县。“悬空椅”的道具是将旧式的太师椅取掉坐板,周边扎绸布,再做两条假腿盘置腿上。扮媳妇者将椅子悬挂腰部成坐态。扮女婿者乃一憨夫,将一条竹扁担置肩部,一端系绳于椅上,另一端挑上花布包袱,遂成挑椅状,猛看是男人挑着坐在椅子上的女人走,实则是女人伴着男人的步伐共同走动。表演时,夫妻二人随着吹打音乐的节拍起舞,通过爬山、下坡、过河、休息等舞蹈语汇的表演活动,展示一对少年夫妻恩爱戏耍一路的情趣。这个别有风味的社火节目演到太原省城,又由文化部推荐先后在日本、荷兰、比利时国家上演,成为本邑古今社火中的精品节目。

时令交接社火活动

境内普行举办夏社火、冬社火两种时令社火,分述如下:
(1)夏社火“迎花妆”:
每年时到农历七月,正是夏粮收打入库,秋禾还未成熟的大数伏天农闲季节,境内民俗普兴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小住半月,因此出现了城乡举办传统夏社火“迎花妆”活动。花妆的制作为楼阁型体,扎在有前后八个人抬的,下有四条木腿成方形的桌板面上,分层制作,高数丈。制作材料取木杆、木棍、木板、竹皮、木条为主架,以细米丝、细皮线为绑线,以雕塑艺术的石膏、红膝泥、谷草、秸秆、麻丝作为人物动物、假山假水、亭台楼阁、戏台洞穴的造型,以花布、皮带配饰服装,以五色花纸装饰花草并加以素描成型。各层展出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在人物暗处,巧装拉线机关,使人物能口动、手动、眼动、头动,引人驻足欣赏。在表演时,由抬花妆的人伴随着民乐队吹奏的乐曲边扭边行,沿街而过,而后抬到寺庙上。这种“迎花妆”社火在每年七月孝义古城的四大社都要做各自的花妆竞技展演。乡村文明村的这种社火活动绵延数年,到上世纪末九十年代,年年不断,举办有成百人参加,聚众万人观看的“迎花妆”文艺活动。
(2)冬社火“迎雪山”:
每年时到农历腊月初八日,正是寒冬数九最冷的日子,同时也意味着新一年的立春节令将要交接,境内村村社社流行举办传统的“迎雪山”冬社火活动。“迎雪山”的意义是农家祈求神灵在冬末季节多降雪雨,润湿大地,以使来年春天便于麦苗返青,秋禾下种利于捉苗,希望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要办好“迎雪山”,淋好“雪山”是闹好冬社火活动的主要工作。早在前几日,社首即组织村民和木工、泥工、纸匠、画工等动手扎“雪山”模型架子骨。制作山模时先把一支选硬木如方桌形体而制作的木模倒翻过来成四人抬,四腿朝天,两边绑好能上下晃动的竹杆,在桌的前两条腿上附扎木条,两条腿中间用竹皮扎成方型或弧形的大门样,后面两条桌腿绑扎长长扫帚。桌的中心,四腿之间,由人工利用木条竹皮制作各种山崖、山峰、山路、山洞多种模型,这种架子骨高达两米,架子越高,雪山越大,工艺越巧,雪山越美。架子完工后,把桌身翻过来,支撑在已预制好的木架上,在木架四周附设人工上下梯子。到八月初七晚间,组织青壮年多人分组值班,从架子骨上方慢慢淋水,一刻不停,所浇的水是温水,便于已固的冰溜融解和新浇的水相冻往下延长。乡间要由几十名壮劳力忙活一晚才能淋成一座像样的冰山。初八日早晨,把桌子翻过来,冰山朝上,由艺人装饰,有古庙上门,有旗杆世斗,有削壁山崖,有盘山走道,有树木奇石,而后将预制好的人人马马黏在上面,有“唐僧取经”“五女拜寿”等故事人物,五光十色地行走于冰山上,而后撒上些碎白纸霄,犹如一座雪山景观。八月初八上午,由社首引迎雪山文艺队 前行,抬着雪山队后跟,锣鼓喧天,沿街游村,村民们拥挤街头兴奋地观看社火。“迎雪山”队伍游行完毕,把“雪山”抬到本村龙王庙或土地庙,由社首行敬神礼后告结。

历史故事社火活动

境内由重大历史故事而形成的当地大型闹社火活动有兑九峪金斗山每年的 “请神会”、阳泉曲每年的“坐朝廷”,下堡的“游山”等社火活动。这些都是有千人万人参加的文娱活动,详情笔者在前“孝义民间赶会俗”一文中已作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更多人在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那年乡愁——平遥中国年里的社火
大伾山与浚县社火【转载】
山西十大民俗风情
汾孝秧歌
浅谈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刘朝晖:3000个庙会,10000张狂欢图,这里的年味最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