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新荣 | 我的春联情结

作者简介:

郭新荣:曾任孝义市农技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孝义文化研究》会刊责任编辑。


我小时候,我们那里是从腊月初一就有过年的活动了。初一,这一天是吃爆炒食物的日子,主要有:爆玉米花、爆黄豆,还有小蔴子和莜麦混在一起爆炒时,再放点食盐,吃着可香了,真是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就忙开了,每天都有一件大事,并流传着一首祖祖辈辈、口口相传,耳熟能详、传唱久远的歌谣,即:“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擦抹打扫是桩事,二十五买下白菜胡萝卜,二十六割下几斤猪羊肉,二十七关住门子洗了足,二十八黑的白的蒸下两笸箩,二十九提上瓶瓶打下酒,三十对联贴到街门,初一打扮起来拜节。”直到除夕,白天,贴春联;除夕晚上,放鞭炮将灶王爷迎接回来,全家人围在一起“辞旧迎新”——守夜“熬年”,进入过年的高潮,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

我的童年适逢文化大革命时期,破旧立新,“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可过大年贴春联这一习俗却从未间断。那时,我家的春联是二哥写的,他写得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我总喜欢在旁边看,帮他按按红纸,晾晾写好的大红纸春联。心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写春联,那该多好啊!” 二哥不仅给我家写,而且还给左邻右舍写,有时要写上两三天。过了几年,二哥较忙,我家的春联就由四哥写了。我仍是在旁边看和帮忙,帮他折叠红纸,有时也在废纸上练练手。四哥也是要给好多人家写的。到我上四年级时,四哥就让我写自家的春联,我将上学时写仿学写的毛笔字楷书来写春联,还勉强交了差。第二年,四哥就参军了,这写春联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可我的毛笔字也是凑合着能拿得出手,并不上体,也没有练过颜、柳、欧、赵的字体,惟一能欣赏到的是人们在大字报上龙飞凤舞的大字、人们家里墙上贴着毛笔字写得毛主席语录纸条块和过年时写得春联。

直到我上初中、高中,都给人们写春联。 

那时,我们这个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写春联的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一位民办教师,名叫侯文瑞。他高中毕业后,在交口县温泉中学教书,聪明好学,有一股钻研精神。他比我大两三岁,是我的好兄长。回到村里,我经常和他在一起谈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话题。假期里,他曾和我一块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参加交口县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转了正,就没有参加高考。其他人本来也有能写了的,但碍于“文房四宝”不全或不想动手,也就都找人写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惯例,我写上半村人家的,他写下半村人家的,仅有个别人家自己写。

来写春联的大都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哥哥们,他们拿来一、两张红纸,有的是裁好的对联纸,有的则是整张纸。他们告诉写几副,我记在纸背面,按他们的要求,街门和家门几副对联、几个横批、几个喜帖,按不同长短、宽窄尺寸,预先计划好,合理安排,拿来的红纸才能够用;如果计划不好,不够用了,就得自己抵贴红纸。一家两三副对联,十几户人家,就是三十多副对联,把我家的炕上、大木箱盖上都摆得满满的,晾干后,一家一摞放好。他们按约定的时间来取,人们还都要说一些感谢的话,我说:“不用谢。我只给你们帮了点儿小忙,这是我应该做的!”

那时写春联,不像如今有现成的春联书,而是我事先收集报纸上的春联,比较新鲜、应景,紧跟形势。打倒“四人帮”后,为了有新对联奉献给大家,我每年都去新华书店买一本当年新出的《农历》,伴随十二生肖的循环,结合实际情况,新年总会写出新气象。人们除了大门、家门上要贴春联,连猪圈、羊圈、马鞍上都要贴春联。于是,牲畜圈上就写“六畜兴旺”、“牛羊满圈”,马鞍上写“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牲畜槽上写“槽头兴旺”。院里喜帖“满院春色”、“春意盎然”、“春回大地”等,门对着的墙上写“出门见喜”、“抬头见喜”之类。表达人们对平安、福寿、雨水的祈盼和向往,常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瑞雪兆丰年”等等。

那时,常写的一副春联是
爆竹声声辞旧岁,
凯歌阵阵迎新春。

还有相传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对我印象深刻,内容是
天将化日舒清景,
室有春风鼓太和。

我最欣赏的一副有自然意境的春联是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当时,是一个院里住着多户人家,而大门上的春联是一家一年轮流贴。有一年,轮到的人家忘了,到除夕晚上,才发现大门上没贴春联。主家急忙拿来红纸,我给写好,回去贴上,才放心了。

虽然,连续两三天写春联,有时也有点累,但在书写过程中,享受着春联语境中那种“新春”的意境,也就乐在其中了!

后来,我到远处上中等专业学校,乃至参加工作后,我年年回家过年,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给村里人们写春联,持续将近二十年。直到我结婚,有了小孩,才在县城过年。没有再给村里人们去写春联,到过年时仿佛缺了点儿什么似的,觉得好不是味道。

住在城里后,虽然写春联少了,有时给邻居写写,或者给单位的同事写写,但我仍然关注春联,见了春联总喜欢看看,欣赏一番,看见好的联语,就默默吟诵几遍,有时还抄下来,回家后,再抄写在《春联》书后面的空白处,这个习惯至今仍然保持着。

推 荐 阅 读




山西传统美食——油糕
孝中记忆 | 回忆我的老同学
2018年孝义在京老乡活动回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贴春联的讲究和忌讳
春节张贴对联最佳日期是哪天?
散文《对联的变迁》 徐占生
生活 | 欢喜过小年
李景春:从春联看时代发展,读百姓生活,品年的味道
为什么立春头一天是绝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