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得趣翁 :一座行将消失的古村落

作者:自得趣翁
孝义市相王村,地下铝资源丰富,中铝公司2005年便对这一区域大举开采,几年前又被列入“整村搬迁”开采规划。如今搬迁在即,拆迁在近,有位相王村的老友邀请我去那里拍摄一下文物古迹以存念想。元月3日,乘坐了小朋友的车子,行程28公里抵达该村。

其实我对这个千年古村并不陌生,它是我市西部土石山区的一个较大村落,坐落在乌鸡山麓,龙凤河畔,依山傍水,景致优美。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私挖滥采蜂起,昔日风光不再。伴随着本世纪逐步强化的矿业秩序整顿,新村面貌正在改观,忽然间进入搬迁倒计时,估计相王村男女老少,无论在地在外都会觉得惋惜。

当我穿过村东牌楼西行数十米,那座横卧于村东沟口的石造古桥,以及石桥上新修复的老爷庙赫然在目。老友托付陪同我的两位年轻人在此等候。

石拱桥有一大一小两个桥洞,大桥洞建在主河道上,上边座着戏楼;小桥洞建在漫滩阶地,上承庙院中部。龙凤河西来东去,流经石门河水库南折注入北川。


几十年来采矿,导致山泉断流,地下漏空,浩荡水流已是罕见,混着垃圾的淤积遍布河滩。

大桥洞拱券下方,各有三十来公分石块等距离凸出,陪同我的年轻人说,那是当年修桥时,为发券模型预留的支撑,支撑石离河床四米来高,眼下平均一米左右。

桥面出水口俱为石雕龙口,粗看剥蚀模糊……

细观憨态可掬。

阶地上的小桥洞旁,东西两边都有复制的瓦檐照壁……

东边照壁砖雕狮子滚绣球,做工精细,不失古风。

西边照壁雕绘仙鹤梅花,可作梅妻鹤子解释。

经由北面漫滩修筑的水泥坡道而上,迎头便是庙院东墙的偏门。

站在偏门平台南眺,南山古柏苍苍,桥下河道弯弯,时见庙前人来车往,幽静里的人间烟火令人欣然。

面目和善的看庙人王广见老汉,热情好客,主动为我释疑解难。

这是一座与桥等宽的长方形庙院,南向坐落着精巧的皮影、木偶戏楼,戏台下三间小衬窑前后通透,既可通行,又能起到类似音箱的共鸣作用。

这戏楼面阔三间,明间、次间木隔扇彩绘琳琅,单檐硬山顶灰脊板瓦覆盖,筒瓦补边,正脊处砖雕花纹,两侧垂脊、戗兽一应俱全……台柱镌刻楹联:顷刻间出将入相,方寸地称帝封王

戏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举头看,两边的叠涩墀头砖雕完好。

立于戏楼北看,向前三十米即为上下两层正殿……

正殿台基左右,各有一株柏树,左侧柏树苍古,东倾45度斜角,垂直高度犹高于二层殿顶;右侧柏树矮小,可比左侧的孙辈,看去十分有趣。下殿穿廊的楹联字迹端秀,豪气干云,兹录于下:

指日雄心安社稷,凌云大义壮乾坤。

再看那廊柱间的木雕雀替,岀檐下的斗枋,雕花精美,彩绘郎然。下殿东侧设登上殿的台阶,上殿为砖木结构两出水三楹宝殿。

正殿台基两端,分列2010年6月重修关公老爷庙碑志两通,记叙事由、以及捐资单位与个体明细。从中发现,我的那位老友乃是重修首倡人、工程领导人,真是令人钦佩。

尤其那通《重修老爷庙补叙》,概述老爷庙和古桥的形制、历史变迁以及祀奉诸神的典故,其史料价值珍贵。

正殿台基下另有三通古碑,其中两通剥泐不可辨,另一通《补修庙宇碑记》字多漫漶,电脑放大所摄图片,只辨得如下只言片语:“……缘古建飞龙桥上正坐……关帝阁左配  观音佛像右配……文昌帝君下设……眼光神位对向乐楼  年深日久 风雨浸坏剥落……中华民国七年岁次戊年……本村童生 王福隆沐手敬撰  王福潮沐手敬书……经理纠首 王玉○ 王玉斌 王玉甫……”陪同我的年轻人说不清这座古石桥的名称,王广见老人称它为“龙凤桥”,而这通碑记称作“飞龙桥”,联系《补叙》碑记一段话,“桥顶合龙处有外为龙首内为龙尾石雕(文革时被毁),龙飞桥之雄伟壮丽,实为华北第一。”龙飞桥一说是后改名称,还是笔误?有待考证。

步入下殿瞻仰,正中新塑眼光圣母彩塑,俗称眼光娘娘。传说是来自小说《封神演义》的人物,莞尔一笑。倒是殿门悬匾多看了一眼,那是王家“正”字辈四人所捐,其中三位我都认识。

三开间上殿供神三尊,殿门悬匾“道衍春秋”系老友所捐。

新塑的关帝、关平、周仓颇有特点……

关帝剑眉细目,手捋美髯。

关帝左右,左奉文昌帝君彩塑,右奉送子娘娘彩塑。子孙繁盛、读书成名一向是中国百姓的传统理想,于农村更甚。

出殿下楼,由西偏门出院,西偏门与东偏门对称,开门方向却是向南,门内照壁嵌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一方。

这座占地四百五十平米的小庙,庙桥一体,错落有致,布局精巧,似繁实简,将山水自然、殿堂建筑、宗教理念巧妙熔于一炉。人们常讲“匠心独运”,于此可见生动一例。

说话间来到旧村中央,举目看去,大约四五十处窑院层层叠叠依山而建,呈现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风貌。据称,当时该村有九百余口农户居住在此,如今十室九空,即便是七十年代以来新建规模是旧村两倍以上的新村也没多少人住了,多数人进城入镇,一千五百余口人的村子,留守人口只余二百来人。

看着那些空洞的老窑,坍塌的石头院墙,我相信,没有哪一代人能比我们这一代更深刻地领悟到“沧海桑田”那句成语的涵义。

陪同我的年轻人指着路边一处地窨院说,这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建的龙王庙,东厦(厢)窑早就拆了,西厦窑也塌倒成这样了,正面土台台上是五间正殿,你看看那戏台也快塌了。

翻阅《相王村志》可知,龙王庙建在村中井沟南端,而这道沟早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就被填平了,同时在正殿西侧修筑了上行至村路的踏道和偏门,而今踏道也坍塌的无踪影了。

沿村路下行至龙王庙南大门,拱券门洞半塌,据说过去上坐鼓楼,现今只遗坍塌的楼阁。

门洞口新筑一方砖墙,嵌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称,这庙宇曾于乾隆、嘉庆年间有过维修;1956年,为了活跃文娱生活,村干部也曾组织重修庙里戏台,且有过开光唱戏活动。

可眼前看到的是后墙半圮,顶盖陷落,装修全然无存。

唯有山墙与砖雕墀头还比较完好。

从残留的土台可以看出,原来正殿有过宽大的台基,正中五孔窑洞其中三孔前设穿廊,现下只余三分之一支离欲倒的樑架。


残樑下现存两通碑碣,一通清嘉庆七年《补修庙宇碑记》,记叙事由、工匠、募化人。

并立一通嘉庆二十四年《补修庙宇碑记》,记叙内容除与上一碑记类同外,另外指出:“兹村有桥一孔,上坐龙王庙,东有观音堂、地藏王圣像……”这就清楚说明,该庙宇是建在桥上的,以现存遗址面积看,这座承载庙宇的石桥该有多大呀!庙宇建在桥上,全国或许有之,而在乾隆三十五年的相王村,仅有三十户、一百一十九口人,一般而言,推后至康熙五十八年人口更少,百十口人办天大的事,该是多大的气魄!其后百余年,到了清代末期,相王人又在村东古石桥建关帝老爷庙,与井沟的龙王庙呼应,那该是多么奇妙的一幅风景!

透过封砌的砖孔看龙王正殿,神坛犹在,神像全无。

正殿右旁存康熙五十八年《创建行宫碑序》,大部分字迹可辨。到家来于电脑上放大图片,捡要紧句子摘录如下:“……窃叹古今之颂灵验者,莫有灵于龙神也,然居当有所而行宜有祠……先人于乌鸡山合建龙神大殿五楹,分塑神像,加诰受封……夙念本村托足无门,亵莫大焉。纠首王伏明等集众公议……遂券石洞一十二丈……备斋公央纠首,复捐己赀,上券无樑砖窑三孔,左右厨室,面上戏楼一座,鸿工虽竣,东西惜未○○,幸西庙住持道本㐤捐貲会众○右厦窑出入门洞复建钟鼓二楼……黄文村住持道本㐤  徒和静、和定、和盛、和兴,其徒和兴住斯村龙天庙代理此宫焚修香灯。”由此可见,康熙五十八年前,相王村一带就有“龙神大殿五楹”了,而“本村托足无门”,以是之故,在井沟“券石洞一十二丈”,于其上券窑殿、建厨房、修戏楼,再建钟鼓二楼。问题是,这座十二丈长的石桥九十年前就被填埋了,唯有百岁老人或许有所记忆。假如铝业公司于此采矿时格外留意,也许可以解开此处庙桥一体建筑的奥妙。(㐤,念秋)

观音堂紧邻龙王庙东面高地,仅遗大窑洞一孔、穿廊一柱一樑,两株古柏冠盖相参,其中一株东倾,靠支架支撑。庙院围墙塌毁大半,依稀可见已逝的风景。

下了高地,回头上看,观音堂下有衬窑三间,衬窑上那两株古柏就像一对老夫老妻相依相偎,朝朝暮暮,年年岁岁,无论沧海桑田,管它甚么天塌地陷。

日近午时,年轻人领我到俗称西庙的地方,行走在危墙下的绝壁小道,前方是只剩半截砖墩的山门,迎面墙壁有一道闪电似的裂隙。

裂隙墙壁后方是一座建造年代不详的清圣庵小院,正殿三孔窑洞,东西厢各有两孔,西厢遗址长出一株壮实的杂树。

东厢两孔窑坍塌不堪。

正殿里遗留着石质马槽。

殿前立道光九年《重修清圣庵碑记》,字迹清晰,文不晦涩,其中说到“……相王村西建古庙一所,内塑佛像、龙天、关帝、韦陀、牛马王,固已数世于兹矣。”这段话令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与后壁裂隙院同属一庙。

裂隙壁院临崖而建,崖壁塌陷,院墙无存,向南一溜六孔窑洞,正殿三间存有穿廊遗痕。

正殿前立碑一通,系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农田等神庙碑记》。上面写着,“……农田、关圣、牛王、马王之庙也,第创制已久,不克深考。自顺治年间修葺,迄今百有余载……”

农田殿为一孔大窑,神像无存,壁绘琳琅。

殿门券壁左右各绘一幅白底黑字的捐银人姓名和数额图卷。落款俱为“顺治拾贰年拾月”,365年前的无保护字迹还如此清晰,猛吃一惊,不可思议!

神坛后壁绘画不大清晰……

左右壁绘雷神、电母起驾巡行,未见人为破坏,基本完好。

尤其拱券顶部绘制的青、赤二龙,颜色鲜艳,完好无损,其势嚣拔,动感十足,当场我就给那两个年轻村干部提出建议,应当聘请行家指导剥离下来,置于合适的地方加以保护。

关帝殿、瘟神殿也有不大清晰的壁画,剥泐处甚多。

午饭后,来到一处门廊楼院,村民称其为“将军院”。

这座院落的主人便是看庙人王广见老人,他有两位老革命的兄长。一位是生于1919年的二哥王广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任志愿军坦克指挥所政治部主任,军委装甲兵技术学院政委等职;一位是生于1921年的三哥王广胜,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福州军区卫生部部长、江西副参谋长等职。

这处院子系王广见父亲王福尊于1930年所建,形制为单门独院,正窑五间,东西厢窑各三间,正窑上座穿廊窑洞五间。

据王广见老人说,那时他家拥有八十余亩土地,因其小有资财,经他父亲建造的这座院子便成为相王村最有气派的宅院。依我看来,与平川、旱垣地区一些村落的晋商院落相比,这座院子实在算不得什么。

将军院西去,便是我那位老友住过的大门院。年轻时,我曾在此与几位朋友夜半饮酒,酩酊大醉,不知东方之既白。

进大门左拐是前院,二院门已拆。

其形制与王福尊院略同,只不过正窑上下各有三间,老友一家拥有一半产权。

再往西,还有一处像样的老宅,高高的门廊,窄窄的院……

王广见老人说,民国年间,这家的主人做过大孝堡富商李元晋所开煤矿的技工,技工建了这处院子为其母亲做寿,李元晋亲书牌匾以贺。

放眼看去,基本上家家都是这个格局,只有大小、繁简之别。

一直看到村西老宅尽头,沿新村大路东归。

车过村东老爷庙,只见南山几株老柏招摇,其中一株四根枝干,任一方向看去却是三枝,因此而成为相王的地标。午饭时,我曾向村干部建议,老爷庙、老柏树,包括散落于村内各处的石碑、石槽、石磙、石磨等等文物性质的老物什不应当随着村庄一同消失,而应作专门研究,将这些东西迁移至新的落脚处,建立一个思乡园之类的公共场所,配以故园实景模型,让在地在外的相王人乡愁可寄,让祖辈形成的的千年文脉得以延续。

知名导演王水泊曾在孝义当兵

在内蒙的孝义南姚村晋商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雪瑞||背起行囊远涉风尘 考古调查扮靓人生
三王村的三嵕庙(金.国7)--高平米山镇
追忆家乡历史遗址——龙王庙 文/竹韵
涉县索堡镇常乐村龙王庙
延庆县的寺庙:北关龙王庙
山西省汾阳市堡城寺村龙王庙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