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致俊 :李家庄席子销路宽

作者:王致俊
有人说,“大堡李家庄,不打席子受牺惶”。此话一点也不假,50年代初期,该村就靠打席子过日月。在全村两千多人当中,有八成以上的人会打席子;至今该村东河滩上还种植有不少的芦苇(一种专门用作打席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60年代时,全村每年生产席子不下20万张,农民的生活靠集体农业生产外,家家户户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于打席子,村人称之为“不掌腰处发财”(因为编席子只能是蹲下干)。每到冬闲季节,全村家家户户干的都是自产自销的席子生意,有的外出揽活至他乡异地打席子,常年以打席子为生,人均收入不下五千元。

李家庄村很早就有打席子的习惯。据说解放前,该村仅有三、五户经营,到50年代后期生产队经营多年,村民大都掌握了此项技术,并由该村的技术逐步传入临村的大堡、程家庄、张家庄、南船头、南小堡等村,打席子的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这期间的席子,以芦苇秆为原料,打出的席子光滑而精致。其规格一般为长10尺,宽5尺,主要用于农村铺炕、铺床、铺地或搭棚子防雨防晒等;也有长20尺(不等),宽3尺,主要用于农家及国库的粮食存放,村人谓为“囤子”。到70年代,随着“大山东”高粱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人们也采用高粱秆为原料,打成柴席子。每到秋收过后,家家户户则开始自备大量的“大山东”高梁秆,院为仓库,卧室为工作间,经过对高梁的筛选、破裂、洒水、滚压、铲穗、去叶等工序,一根根打剃而成。遇上好把式,一天可打规格为10×5尺的两张。

李家庄的席子出名,在于做工精细,花纹清晰,疏密适中,光滑耐用;二是适应性强,可根据不同地方的使用习惯,决定对席子的长短、宽窄的取舍,因而很受用户的欢迎。到80年代中期,产品已运销至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本省的太原、大同、运城以及汾平介孝等地区,每天都有车辆拉运。

席子在给李家庄人带来财富的同时,其生产、销售环节上存在许多问题。据李家庄村民李二介绍,由于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等因素,席子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减少,从而使该村的席子生产受到影响,照此下去很可能李家庄的席子将风光不再,我们想,世间万物,各有所用,席子自有它特殊的用途,一定的销路,但愿有胆识的李家庄人能增强销售意识和品牌意识,把他们的席子做强做大!
(原作发表于2005年)


乡村学校的陨落

清乾隆版《孝义县志》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西村幕后的xx与xx (图)
南诏第十一代王 孝庄帝世隆内外树敌
鹿泉村名录(三)
北山薛――抓马山下
河南安阳兴阳禅寺塔(宋)
春节就要结束,全村男女老少加紧排练,迎接最后的狂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