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

浆液性癌ESC

具有复杂乳头结构和/或腺样结构,细胞弥漫显著核异型(核的大小和形状变化显著,核质比增高,核极性消失)的上皮性肿瘤。

注:又称浆液性腺癌、乳头状浆液性癌、子宫内膜 II 型肿瘤。

一、形态学演变

内膜浆液性癌的发生模式:常发生于萎缩的子宫内膜背景上,从良性静止期内膜,经过内膜腺体异型增生( EmGD ,浆液性EIN)到浆液性内膜上皮内癌及浆液性癌。从这同一个腺体中可以看到浆液性癌发生中其形态学上的演变过程。

二、分子遗传学改变

子宫浆液性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基因突变、失活、累积的结果。

P53基因突变及IMP3高表达是 ESC 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BRCA 突变、HER2/neu及Nrf2高表达、细胞外黏附分子( ExCM )异常, ER 及 PR 表达缺失也参与了 ESC 的早期启动过程。

以上改变的不断累积及P16过表达促进了 ESC 的恶性进展,导致浸润及转移。

三、诊断要点
①约占子宫内膜癌10%,常发生于绝经后,肿瘤常外生性生长,呈息肉样,周围子宫内膜一般呈萎缩改变;

②结构变化多样,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但也可见腺样结构和实性结构;

③浆液性癌具有组织学结构和核异型性不一致的特征:结构上呈高分化(乳头状或腺样结构),而核形态为高级别(3级核);
④乳头状结构常粗而短,但一半以上病例存在细长乳头,腺管状结构可呈虾钳样不规则或细长伴裂隙样腺腔,细胞可呈出芽状或袢状增生,易与乳头或腺管壁脱离呈游离细胞簇;
⑤细胞学形态非常不一致,胞质丰富,常见嗜酸性颗粒状胞质和透明胞质的多角形细胞,但靴钉样细胞更常见;
多数细胞总是高度核异型(为浆液性癌诊断必要条件),核仁突出,而另一些细胞则较小,形态相对温和;半数病例具有多核、巨核和奇异形核,也常见到伴有污浊染色质的分叶状核;
⑦核分裂活性高,易见异常核分裂像;

⑧相邻区域表面上皮可呈上皮内癌改变,细胞脱落被视为转移风险;
⑨1/3病例可见砂粒体;

⑩部分病例可合并浆液性原位癌。


四、免疫组化

常表达 CK 、 EMA 、 CA -125、BerEP4、B72.3、CK7和 Vimentin ;几乎所有病例p53过表达(>75%肿瘤细胞核强阳性); Ki -67标记指数常>75%p16弥漫强阳性是浆液性癌的特征;少数病例表达WT-1。 ER 、 PR 表达不一,有些(30%)病例过表达HER2(赫赛汀治疗);通常不表达CK20, CEA 阴性或局灶阳性。

备注:β-catenin(膜 ),说明这个免疫组化标记表达在膜上,但对于肿瘤的诊断来说,这样的表达模式是不具有诊断意义的,要(核 )才具有诊断价值,所以(膜 )可以认为这个标记阴性!AH/EIN核 浆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腺体膜表达。

五、鉴别诊断

1.(宫颈)绒毛腺管状癌:以细长乳头状结构为特征,无复杂分支,细胞呈柱状,似子宫内膜样癌,无增生的细胞簇。

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样癌腺癌鉴别IHC:CEA、ER、PR、Vimentin、P53、P16、Ki-67。

备注:

①宫颈原发腺癌为CEA、P16弥漫强阳性,但ER、PR、Vimentin为阴性,而典型子宫内膜样癌ER、PR、Vimentin为阳性,P16弱阳性,CEA阴性。

②宫颈癌P53强阳不支持常见的宫颈癌,即鳞状细胞癌或普通型宫颈腺癌,在所有病例中,应考虑和排除继发性浆液性癌的诊断。然而,P53阳性见于一部分胃型宫颈腺癌或宫颈浆液性癌,非常罕见。

2.子宫内膜样癌:子宫内膜样癌腺的腔缘光滑,细胞呈柱状,高表达 ER 、 PR ,P53阴性(3级子宫内膜样癌除外)等可与浆液性癌鉴别。ARID1A、 PTEN 或一种错配修复蛋白丢失时支持高级别宫内膜样癌。

子宫内膜癌的分型与鉴别IHC:ER、PR、Vimentin、P53、P16、IMP3、Ki-67、β-Catenin。

参考资料:

郑文新、沈丹华、郭东辉主编.《妇产科病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子宫:从【内膜增生】到【内膜癌】,初学者入门必备知识点
2021-6-1病例
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在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
妇科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