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里的10大金句,洞见古人智慧精华!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1.君子勤于小物,故无大患。

释义:君子能够认真谨慎地对待小事所以才不会遭到大祸。

2.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

释义:巨大的建筑是由一点一滴累积起来,一木一石指的是细小的东西。

3..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4.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5.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礼无忠,国何以立?

释义: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差遣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服务君主。无礼无忠,如何才能立国。

6.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释义: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王喜爱腰身纤细的女子,为此后宫中的少女多半饿死。

7.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品德比才能高的人就是君子了;反之,才能比品德高的人就属于小人了。

8.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不相信。

9.夫聪慧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释义:“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中国历史上有一次非常惨痛的用人教训,就是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为继承人,结果导致强大的智氏家族遭致灭族之祸。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此颇为感慨,在《资治通鉴》“臣光曰”中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并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论断。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关于“才”与“德”,司马光定义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他按才、德的不同构成将人才分成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根据圣人、君子、愚人、小人不同的划定标准,司马光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观点:“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理想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者次之,无德无才者又次之,最不能用的就是有才无德的小人。

因此,司马光的人才思想是以德为先。用人当先求有德,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司马光认为,才胜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远比一个无才无德之人要严重得多。千百年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10.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如何定义圣人、君子、小人、愚人的?
《资治通鉴》名言2
资治通鉴第一篇
读书(17)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精华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论德与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