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房对联选萃: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祁寯藻(1793-1866)先生有这样一幅墨迹: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这一联文辞流传很广,旧时书房、厅堂多有悬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曾提到过。

    先看上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品节详明”就是为人处世有一套明确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德性坚定”就是既然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那意志自然就坚定了——该干的,绝不可在艰难险阻前退缩放弃;不该干的,也绝不能因威逼利诱而苟且屈从。

    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朱熹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鲁迅讲:横眉冷对千夫指。都是这个意思。

    关于“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古今中外感人故事太多了,不管是为民族自强而献身的邓世昌、甘地、曼德拉,还是为追求正义而牺牲的苏格拉底、马丁·路德·金,都是这样的。这里,我们看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关于美国陪审团制度的。

    陪审团制度最早起源于十三世纪的英国。当时封建等级观念严重,法庭对出身普通民众的陪审员不是很友好,体罚也是常事。

    1670年,英国在对贵格会教徒小威廉·佩恩的审判中,陪审团被关起来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也不许上厕所,还被威胁要割掉鼻子。但是这12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出身的陪审员,坚持认定佩恩无罪。

    后来,佩恩与国王查理二世成了好朋友。国王把北美一大块土地赐给了他。佩恩在那里建了一块殖民地,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州。佩恩第一时间就决定,宾州所有的审判都要由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这就是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由来。

    大家看,历史就是这么偶然,这么感人,一群小人物德性坚定,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回报,而只是觉得坚决不能干缺德、昧良心的事。他们也没料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司法审判中的陪审团,美国有一部电影《十二怒汉》(豆瓣评分9.4),中国也照猫画虎、拍过一部《十二公民》豆瓣评分8.4,故事、表演都可圈可点,推荐给大家。

    另一个,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09-2005)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讲的。

    某医院新任院长在召开第一次院务会议时,以为一件棘手的事情经过讨论,已经获得当前最佳的解决办法了。但这时忽然有人提出:“这办法能使白莉安护士满意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大伙马上又掀起了热烈的辩论,直到另一个更为积极的解决办法研究出来为止。

    这位新任院长,当时颇为愕然。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白莉安,曾是该院一位资深护士。她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甚至连护士长都没当过。但是,每次医院有关病人的事情要决定时,白莉安小姐都要问:“我们对病人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凡是白小姐主管的病人,都痊愈得特别快。因此,多年以来,这家医院人人都知道了所谓“白莉安原则”,那就是,凡事都要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为病人尽心尽力了吗?”

    虽然白莉安小姐早已在十年前退休了,但她倡导的原则,却一直流传至今,为医院上下同仁所信守。

    大家看,这也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一个小人物,靠着对“尽心尽力服务好病人”这一神圣原则的不懈坚持,一棵树木影响了一片森林,进而长久地改变了气候。

    再看下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上联说的是大道理,是原则,下联说的则是具体的实践。套用管理学上的两句话——如果说上联说的是“做正确的事情,那下联说的就是“正确地做事情

    坚持原则,这个前提很重要,但抽象的原则、并不能直接拿来解决现实问题。要想把事情办好,你还得晓事理、通人情,惟其如此,往大里说,才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才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往小里说,才可以奉亲教子、养家糊口,才可以邻里、团结同事。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是这个意思。

    关于下联,我们看下面几件事:

    一是关于上古圣人舜的。明人袁了凡(1533-1606),在其所著《了凡四训》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大家看,为了让老百姓养成尊老弱的好风气,舜不是高高在上、讲一通大道理就走了,而是长期深入基层、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见到和老弱争抢的,也不去批评;遇着对老弱礼让的,则当众表扬。这样日积月累,好风气就渐渐养成了。舜的这种做法,很接地气、很通人情。

    前人有句话说得好:扬善于广庭,规过于暗室。当面批评人,多使人难堪呀。不说别人了,就是自己三岁的娃娃,也是要面子的,批评也要注意场合。

    二是关于黑脸包公“包青天”的。《宋史·包拯传》里载有这么一件趣事:

    (包拯)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等回去后,把牛杀了,把肉卖了)。"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当时国家为保障生产,禁止民间私宰耕牛。包公对盗割牛舌的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在放下饵去、等鱼上钩。如此看来,包公也很“事理通达”;他反问贼人——“为啥割了人家牛舌头、又告发人家私宰耕牛呀?”,样子也挺逗的。

    三是关于上面刚提到的袁了凡先生的。袁先生也是一个“事理通达”的人,他在河北宝坻(今属天津)做县令的时候,曾不动声色、釜底抽薪,彻底根除了当地公务员大吃大喝的问题。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袁县令看见县衙附近好多饭馆,每天杀猪宰羊,好不热闹。暗中观察后发现,来吃饭的大多是县衙的书吏、衙役、捕快、狱卒等等。再仔细一了解,原来是案件的原告、被告,找县衙办案人员请客说情。求人办事嘛,那自然得让官爷们吃好喝好。回头细查县衙里平日办案,大都是一拖再拖,久不结案。办案人员心照不宣:案子多拖一天,就能多吃一天嘛。事情弄明白了,袁县令心里就有底了。随后,不管什么案件,能当堂解决的就当堂解决;不能当堂解决的,也尽量提高效率、快速结案。这样不出一两个月,县衙门口的饭店都陆续关门了。

    四是关于美国白宫谈判顾问罗杰·道森的(他的《优势谈判》一书非常值得一读,郑重推荐)。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间,罗杰·道森接到一位重要人物的电话,称他的弟弟被萨达姆政权绑架了。他希望罗杰·道森能想想办法,只要能救出人,花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罗杰·道森分析了情况之后,与一些主流媒体进行了沟通。随后单枪匹马,找机会与萨达姆见了面,一阵寒暄之后,萨达姆答应放人,一分钱也没要!人家老萨根本不缺钱嘛。

    那这个罗杰·道森,到底给了萨达姆什么呢?他给了萨达姆20分钟在主流媒体发言的时间。因为萨达姆政权在入侵科威特后,国际形象一落千丈,他一直想找个机会,给国际社会好好解释解释。

    大家看,不管是上古圣人舜还是包拯包青天,不管是袁了凡还是罗杰·道森,所谓“会办事”,都是通过对大小事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本性的透彻理解,然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冲突,去解决问题,去谋得双赢。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稳准狠疾,“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直击要害,手到病除。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总要面对很多事情,总要解决很多问题,除非你不曾真正生活过如果事理通修炼不够,那就不免会常常陷入各类纠缠、难以自拔。日子过成这样,谁又能心气和平”、去好好品味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得到“APP”:《顾衡好书榜》:陪审团制度是怎么来的,郑辛遥《智慧快餐》
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诗评诗话】重庆万州∣吕雪萱:居室与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教材解读︱《祝福》课文赏析 :一副残联,曲尽其妙
《丙申之春》涂鸦: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悦读|李鸿章十六幅对联道尽做人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