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房联选萃:仁厚
这一讲,我们来说说“仁厚”。
从主动方面讲,“仁厚”就是仁爱、博爱,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被动方面讲,“仁厚”就是同情、厚道、不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看赵之琛(1781-1852)先生的一副:
万事最难称意,一生怎奈多情。
不管人生有多么的不如意,那一颗对社会、对人类的爱心总是顽强地保持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一点“爱心”,就是“性本善”,就是儒家学说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
“性本善”是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总结提出的,且看孟子是怎样说的: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 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了,必然会先是惊愕、继而同情。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和孩子的父母有交情,也不是为了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得一个好名声,更不是因为厌恶(不想听)这孩子的哭叫声。
通过这一段话,孟子想表明人的恻隐之心是发自内心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个恻隐之心就是“性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接着看陈其美(1878—1916)先生一副: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这两句将儒、释、道全都打通了。佛心嘛,也就是一颗爱心。以前看电影,庙里老和尚一出镜,往往第一句话便是:阿弥托佛,出家人慈悲为怀~~
下面看状元公梁耀枢(1832-1888)先生的一副:
业广大心吐渊微理,以平等惠行如意慈。
这一副全是佛家意味,落脚点仍是慈悲为怀。
下面是唐驼(1871~1938)先生的一副: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如何“栽培心上地”呢?那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呗。
接着看一副西泠名士陈鸿寿(1768~1822年)先生的:
真近人情真道学,不修天爵不神仙。
“天爵”是和“人爵”相对应的。公、侯、伯、子、男是人爵,其他有名称的、有说法的荣誉,比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等,都可以看作广义的人爵。那天爵呢?天爵就是“存天理”,就是“克己复礼”,就是“修齐治平”,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你按照这个行事就叫“修天爵”。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先生的名言再重复一下: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一是人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古人常常喜欢拿春天来比喻“仁心”。且看下面几副:
先看状元公刘春霖(1772-1944)的:
学道爱人春来有脚,虚怀应物云出无心。
什么叫“春来有脚”呢?五代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一则“有脚阳春”,讲的是唐玄宗时期名相宋璟(663-737)仁民爱物的故事: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接下来是曾国藩(1811-1872)曾夫子的:
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恺悌与物皆春。
上图中的“岂弟”即“恺悌”,意为“和乐平易”,“与物皆春”就是对社会、对世界有一颗爱心,希望大家都好,并且尽自己所能去扶持、帮助。
下面再看山西名人祁寯藻(1793-1866)相国的一副:
仁意春生道心日丽,高情天逸远性霞骞。
大家看此联的上联,“仁意春生”和“道心日丽”是相对的,“仁”的“意”是如春天般温暖的,可使万物生发;“道”的“心”是如太阳般明亮的,自有满腔澄明。
最后看看状元公孙家鼐(1827-1909)的:
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
这个说得很明白,无需再赘言了。
说完和“春”有关的,我们再看几个讲仁厚的小例子:
先看伊秉绶(1754-1815)先生的一副:
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帘人。
说到“草”,大家可以看看公共场合一些爱护小草的标语:
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绿草青青,踏之何忍;
足下留情,春意更浓;
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
······
上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好像要求还更高——“当户草”就是自家门前长的草,进进出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即使如此碍事,即使被别人嘲笑“懒得要死”,也还是不忍心铲掉。
下联说的好像是——外面起风雨了,要等燕子飞回屋里再把帘子放下。
欧阳修曾有一首《采桑子》这样写到: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的一副:
绕墙细数迟生笋,缚架亲扶已卧花。
下联很明白——把倒下的花枝扶起来,重新和支架一块绑好。那上联呢?为啥要绕着墙根细数迟迟才生出的笋尖呢?那就且看下一副吧:
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
这一副是张大千的老师曾熙(1861-1930)曾农髯先生的手笔。之所以要绕墙细数,就是要像婴儿一样呵护好这些刚出土的笋尖——不光自己不能不小心踩了,也不能让别人踩了呀!
古人俗语中还有更突出“仁心”的例子,如:爱鼠常留饭,怜蛾灯罩纱。这个是不是有点矫情了?
接下来看几副讲宽厚的,即要有同情心。
先看清初大儒汤斌(1627-1687)先生的一副: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
说到“厚”,就不能不讲“厚德载物”了。这个词当算是书法作品的高频词。《易经》原句是这样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家看,“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不避轻重、不辨美丑、不分善恶——统统都要承载。
与大家分享一个实例: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四个失业青年,潜入玄武湖畔的一栋别墅行窃,被女主人佩特拉(德国人)发现后,双方情绪非常激动,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一家四口。案发后,4名18岁到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
庭审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当庭宣读了署名为佩特拉父母的信。信件的大致内容是:德国没有死刑。我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四个亲人已经死了,我永远失去了他们。四个凶手即使被判死刑,也改变不了现实。希望能够免除他们的死刑。
——资料来源:110法律咨询网
接着再看祁寯藻(1793-1866)一副: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这个说得很明白了,毋庸赘言。
有句老话讲:做人要厚道。这里看《李宗仁回忆录》里的一个小故事:
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1882-1948)和张作霖(1875-1928)联合,赶走直系首脑曹锟和吴佩孚后,张作霖应冯玉祥约请,只身入北京相晤,磋商善后问题。
但直系倒台后,张、冯二人的政治利害又直接冲突,无法协调,善后商谈,自然没有结果。因而在欢宴张作霖之夜,玉祥曾约其股肱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和孙岳(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密议,终无善策可循。
胡、孙二人一致认为张作霖将来必是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的大患,不及早除去,将噬脐莫及,故力主将张作霖即刻逮捕为质,然后出师驱逐奉军出关。
冯氏以合作未逾匝月便下此毒手,将召物议。
无奈胡、孙坚持,以为时机稍纵即逝,不可畏首畏尾。辩论到最后,胡景翼竟代书手令,逼玉祥签字。冯氏拒不握笔。胡、孙二人,一执手令,一执毛笔,和冯玉祥在中南海居仁堂中往返追逐,作团团转,直如演戏一般。三人争辩彻夜,玉祥卒未下令,张作霖才能于翌日平安离京。
此事系李宗仁(1891-1969)于抗战期间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1938)时听闻其副手孙连仲所讲,孙连仲当时正担任冯玉祥的卫队长,亲眼目睹此事。
大家看,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曾被称为“倒戈将军”的冯玉祥,做人也还是有底线的。
虽然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不忍之心总归不灭,厚道之心必当永恒。行文至此,心中似乎又响起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讲宽厚的最后一副是状元公徐郙(音府)(1836-1907)的,文辞很典雅:
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坤厚载物咸虚受人。
“坤厚载物咸虚受人”好理解,就是上面刚讲的“厚德载物”嘛。
那“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呢?看看宋代学者王应麟《困学纪闻》中一段话: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处忧患而求安平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乾”、“震”各是八卦中的一卦,“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即这两卦爻辞中含有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凡事警惕可以避免凶祸,遇事害怕也能带来福气。
传统俗语中有好多与宽厚有关的,兹举几例: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当面留一线,过后好相见。
将相头顶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
说完宽厚,再看看要发扬“仁心”,平日里需要警惕些什么。
先看一副邓传密(1795-1870)先生的:
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
什么是“持身每戒珠弹雀”呢?看看汉朝大学问家刘向所著《说苑》中这个故事: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长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大家看,螳螂要捕蝉,黄雀要吃螳螂,少年要拿弹弓击打黄雀——大家都是只图眼前之利,而顾不得身后之害了。要发扬“仁心”,当然就要警惕这个。
传统俗语中也多有讲到这一点的: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不忍心不欺心何等放心。
再看陈鸿寿先生的一副:
落笔当思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这一副上联前面“治学”中讲过了,这里主要说下联。
什么是“居心不可有然而”呢?那就是做事要公平公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里的“然而”大约是“算计”的意思。
接着看一副杨沂孙(1812-1881)的:
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
 
这一副的下联讲要“疏”于“巧”,也就是不要算计。
古人俗语中同样也有不少此类句子:
只学斟酒意,莫学下棋心。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最后一副压轴的,乃是清代隶书大家杨岘(音现)(1819-1896)先生的手笔: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为什么用这样一副看似和“仁心”不沾边的对联来压轴呢?
大家看下联,“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两句正解在网上很容易能搜到。这里来别裁臆解一下:
“益生曰祥”可以看作上面的“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缚架亲扶已卧花”,“护持新笋似婴儿”等等,就是滋养生命、护持生命,可以称之为“祥”;
“知常曰明”中,“常”就是自然规律;弄懂自然规律,并且遵照、利用自然规律去办事,这就是“明”。
那“知常曰明”和“益生曰祥”有关系吗?我觉得有,大家看,“揠苗助长”就是一个例子——有仁爱之心,无常识之知,爱之不以其道,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这不是和刘备所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矛盾吗?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并不矛盾——因为行善不仅是一个道德与态度问题(刘备侧重这一点),也是一个智慧与能力问题(稻盛和夫侧重这一点)。
这个道理,柳宗元(773-819)先生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已经讲得透彻得不能再透彻了,我们且再复习一遍吧: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远的不说了,我们常讲“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做父母的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吗?
附:仁心联语清单
万事最难称意,一生怎奈多情(赵之琛)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陈其美)
业广大心吐渊微理,以平等惠行如意慈(梁耀枢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唐驼)
真近人情真道学,不修天爵不神仙(陈鸿寿
学道爱人春来有脚,虚怀应物云出无心(刘春霖
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恺悌与物皆春(曾国藩
仁意春生道心日丽,高情天逸远性霞骞(祁隽藻
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孙家鼐)
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帘人(伊秉绶)
绕墙细数迟生笋,缚架亲扶已卧花(何绍基)
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曾熙)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汤斌)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祁隽藻)
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坤厚载物咸虚受人(徐郙)
落笔当思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陈鸿寿)
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邓传密)
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杨沂孙)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常曰明益生曰祥(杨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话侃民国西北军系列(二)
要懂得让自己的心仁慈、忍耐,要用平等心去护持自己的心。
事上磨炼,对境历心
【什么是修行?】
雨巷诗社每日优秀对联疯子点评回顾(127――129)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孙中山最后的岁月(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